皇后带着众人跪安之后,坐上了回宫的马车,别院的房间内,只留下永康帝陪着徐太后说话。
“母后,儿臣今日终于为外祖一家报仇了,外祖一家也都受到了追封,母后,登基三年才为自己的外祖一家报仇,让您等了这么久,是儿臣不孝。”永康帝微微垂眸,此刻他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徐太后笑着摇头,转了几下手里的佛珠,“临儿,你一直一直做得很好,这件事儿,是母后对不起你。”
“你三岁那年,墨承煜夭折,当初先帝的子嗣只剩下玉贤妃膝下的二皇子墨承泽还有你了。”
“母后当初,也就是个嫔位,能想到楚语宁会来抢你,当初母后已经决定了,就算是拼了命,也要把你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那晚你的外祖一家就全都葬身火海。”徐太后提到往事,微微叹息,尽力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地失态。
“我知道是谁做的,可是我当初无权无势,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为自己的家人报仇,所以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年幼的你的身上。”
“我决定离宫,离开你,因为我心里知道,只有我离开了,楚语宁才会善待你,至于我,久福寺是皇家寺院,楚语宁有本事让徐家人全都葬身火海,但是不敢杀了在久福寺的我。”
徐太后苦笑,“再次见你,已经是五年后了,八岁的你陪着先帝来久福寺上香,我就在柱子后面,偷偷地看了你一眼。”
“正好你也看到了我,才知道,原来我没有死,原来我一直在久福寺。”
“楚语宁知道了这件事儿,想杀了我,可是那时候,顾家的人已经保护我了,她得逞不了了。”
皇后顾玉初能够嫁给墨承临为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顾家对徐太后的保护,顾云初很小就喜欢当初还是三皇子的墨承临了,丞相又宠爱这个嫡女,知道墨承临最需要的是什么,等到墨承临知道了顾家为他做的一切的时候,就在先帝面前请旨,娶顾玉初为妻。
丞相一族,对墨承临来说,确实是很大的助力,就算是楚语宁不同意,那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永康帝起身,像小时候一样,双膝跪在自己的生母面前,“今日说起母后的伤心事儿,是儿臣的不是,母后,过去的事儿,从现在起就不要提了。”
“儿臣恭请母后回宫,颐养天年。”
永康帝从自己登基的时候,就想请徐太后回宫,可是那个时候,楚太后还在后宫,徐太后不想回去,与其和自己痛恨的人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还不如在久福寺多住几年了。
现在楚家已倒,徐太后确实也应该回去了。
二十多年没有回宫了,徐太后也想回去,看看宫里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好,好,你赶紧起来。”徐太后起身,赶紧的扶着永康帝起来。
自己的儿子现在已经君临天下,但是对自己的这一份孝心,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
李忠带着内务府的人准备寿仙宫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永康四年,二月初三,巳时正,一身明黄色龙袍的永康帝墨承临带着皇后顾玉初与嫔妃、皇嗣、百官们在金銮殿门口恭候圣母皇太后回宫,已经等了多时了。
谢嫔谢昭今日穿了一件天蓝色的朝服,站在第二排,左边站着的是已经怀有九个多月身孕的柔贵嫔安映玥。
即使是快要临盆了,依旧要来金銮殿接驾,这无疑体现了永康帝对徐太后的孝心。
谢昭还有点儿庆幸,幸亏永康帝度快,这个时候把徐太后接回来,若是再晚几个月,她身子重了,让她出来一站就是这么久,她也是不愿意的。
站了许久,远处才传来了一声唱和,“太后娘娘驾到,跪迎!”
被三十二个小太监抬着的徐太后的轿撵已经迎入了宫门,永康帝和皇后迎了上去。
轿撵停下,徐太后贴身的吴嬷嬷将一只手伸到轿撵内,扶着徐太后下了轿撵。
“母后一路辛苦了,儿臣恭迎母后回宫。”永康帝与皇后上前,给徐太后行礼。
嫔妃和百官们纷纷跪在地上,叩行大礼,“恭迎太后娘娘回宫,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身明黄色朝服的徐太后在吴嬷嬷的搀扶下下了轿撵,打量着这熟悉又陌生的皇宫。
二十年没有回来了。
“都平身吧。”徐太后吩咐了一句,众人才敢起身。
永康帝和皇后上前,一左一右扶住了徐太后,皇后说道,“母后,寿仙宫已经准备好了,恭请母后移步。”
“皇帝政务繁忙,就先回圣宸宫吧,让皇后和嫔妃们送哀家回宫就行了,让官员们也都散了吧。”徐太后拍了拍永康帝的手背,见他要拒绝,又补充了一句,“国事是最重要的,等看完了奏折再去给哀家请安也不迟。”
“母后说得对,陛下,就让臣妾送母后去寿仙宫吧。”
“也好,儿臣一会儿去陪您用午膳。”永康帝说完,看着皇后和嫔妃们一起送徐太后回寿仙宫了。
*
寿仙宫被装饰得非常奢华,殿内奇珍异宝无数,殿外种着徐太后最爱的杏花。
谢昭看了心里感叹,徐太后之前的二十年确实很苦,但是这养老生活也太好了。
“皇帝和皇后有心了。”徐太后在独属于自己的凤椅上落坐,打量着这殿内的装饰。
“母后为国祈福多年,如今回来,陛下和臣妾都很高兴,这寿仙宫的一切,怎么会不上心呢?”皇后说着,看着一个小宫女已经端着一盏茶上来,亲手奉给徐太后,“母后您用茶。”
徐太后没有客气,接过茶喝了一口,淡笑道,“都坐吧。”
“哀家为国祈福多年,今日既然已经回来了,还是有些话要嘱咐你们,皇帝登基时间不长,尚且年轻,一切都应该以北启的臣民为重,身为皇帝的嫔妃,应当克尽己责,好好地侍奉皇帝,绵延后嗣,其他的事儿,哀家不想看见。”
皇后和众嫔妃行礼应下,“臣妾嫔妾谨遵太后娘娘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