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蜀交战之际,司马懿虽然一心想要征服蜀国,但他在策划和行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隐秘且危险的敌人——吴国。
楚鼎还在带着蜀国的将士们与魏军交战之时,而上一次“丁奉突发援救蜀军”的烟雾弹让交战的两军都猜不出是为什么,此一举多得之计,便是孙皓的计策,让魏军迷惑的认为吴蜀联盟,同时帮助蜀军不让其如此之快的战败,反而有利于两国交战的消耗,而最终的目的则是找到一个血祭咒召唤的将领,于是丁奉出色的完成了这场戏。
孙皓在得知“血祭咒”这一神秘力量的存在后,便开始为这场戏准备了,达成后比便使用它来召唤东吴之前的名将。东吴有着众多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周瑜、吕蒙、陆逊等以及“江东十二虎臣”。如果能够召唤他们,不仅能够增强吴国的军事实力,更能在心理上给予敌人巨大的压力。
孙皓秘密地搜集着所需的材料,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祭祀之地。也知道这血祭咒并非易事,需要极强的能力和意志力才能驾驭此术召唤之人。吴国境内一处古老的祭坛,那里据说曾是东吴名将们举行祭祀和祈祷的地方,同时希望在这里曾经的‘灵气’能够帮助自已,因为他其实也非常担心自已的能力不足而施术失败。
孙皓在深夜的掩护下,独自踏入了那处古老的祭坛。月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落在祭坛的石阶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他调整着每一口呼吸的节奏,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的历史的厚重感。
开始摆放各种祭品,血祭咒上只是说宜在‘灵气’聚集之处。随着仪式的进行,他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开始流动起来,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能量。(刘谌的选择了在宗族祠堂。)
孙皓闭上眼睛,默念咒术,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空旷的祭坛上。意志力在不断地凝聚,试图穿透时空的壁垒,召唤出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吴名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祭坛上依然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异象发生。孙皓的额头上开始冒出冷汗,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便开始怀疑自已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够成功召唤出那些名将。
就在这时,祭坛上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将摆放的祭品吹得七零八落。孙皓惊恐地睁开眼睛,只见祭坛的正中央,一道光芒突然亮起,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从中浮现。
孙皓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期待,他紧紧地盯着那道光芒。随着光芒的逐渐消散,一个身影缓缓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那是一位身着洁白战袍,手持书卷,气宇轩昂,正是东吴名将——陆逊。
陆逊的出现让孙皓感到无比的欣喜,这位都督的能力在东吴的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然而,接下来的场景更是让孙皓震惊不已。光芒再次闪烁,吕蒙、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等一众东吴历史上的名将也逐一显现,他们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穿越而来,准备为东吴的未来而战。
孙皓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些名将的加入,将极大地增强东吴的战斗力,接下来便有了足以对抗魏蜀两国的能力。
在众多的名将之中,孙皓也注意到了一个空缺。那就是赤壁之战的总都督——周公瑾。他深知周瑜的威望和能力,这位以少胜多、力挽狂澜的英雄,遥望东吴无一人在军事指挥上能望其项背,是东吴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现在的自已虽然已经足够优秀,但能力还远远不足以召唤出周公瑾这样的传奇人物。
东吴众名将见孙皓如同见到吴大帝孙权一般,面对孙皓皆行礼,他们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期待的光芒。
孙皓回礼后,深吸一口气,沉稳地说道:“诸位将军,今日能得你们相助,实乃我东吴之幸。愿与诸位将军一同努力,守护我东吴的疆土,让百姓安居乐业。”
随后声音渐渐激昂起来:“三国一统,才是我的最终目标!我们东吴,要成结束这三国纷争,引领天下走向和平与繁荣。”
众将闻言,纷纷表示愿意誓死效忠孙皓,共同为东吴的未来而奋斗。
“主公英明,我等誓死捍卫东吴,竭尽全力,完成一统大业!”众将士叩拜。
孙皓知道目前的时机已经还未成熟,而诸位名将也尽可能的“隐姓埋名”。东吴官员之中必然是有魏、蜀两国的人在此暗中监视着,众将士皆安插在军营中,一是可以躲避监视,二是可以操练士兵,为以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而自已还需要继续扮演那位“每日放荡不羁饮酒作乐的昏君”。
上庸郡,蜀军营。
楚鼎和龙曼眼看着龙力一天天的恢复了,他们心中的忧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欣慰,只是那手臂还需要些时日才能活动自如,不愧是扁鹊的传人——“妙春仙子”,文鸯也是对龙力照顾的颇位贴心,虽然龙力在病床上躺着,但这俩兄弟已经开始畅想下一场战斗了。
只是楚鼎经过此事之后,便对此心生愧疚。回想着战场上的那一幕,依旧让自已心生悔意。
徐庶注意到楚鼎正陷入沉思,便没有打扰他,而是继续低头翻阅着手中的书籍。直到楚鼎回过神来,他才发现徐庶正站在不远处,专心致志地阅读。
“军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楚鼎问道。
徐庶微微一怔,犹豫了一下,不知该如何开口。他与楚鼎虽然相识不久,但已对楚鼎的为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短暂的思索,还是决定坦诚相告。
“我听说将军在战场上英勇非凡,一人力斩数十名魏军,气势之盛竟令敌军胆寒?”徐庶试探着问道。
“军师过誉了。”楚鼎谦虚地回应,“这都要归功于这件物品——我的少羽之巾。”说着,他指了指自已手臂缠的布巾,开始向徐庶讲述这件物品的神奇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有将士提到,将军在战斗中目露双瞳,如天降神威,将军可知此事?”徐庶进一步询问。
楚鼎摇了摇头,坦言道:“这我倒是不曾知晓。只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已的眼睛异常锐利,能够清晰地洞察敌军的动作,而我只需顺势攻击便可。”
“将军可知,重瞳之相在相学中乃是帝王之兆?”徐庶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和急切。
楚鼎略一思索:“这个我曾略有耳闻。军师如此提及,是否意味着其中有何深意?”
徐庶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自秦汉以来,仅有两位重瞳之人——项羽与王莽!”
楚鼎听到这里,心中忽然明白了徐庶的意思。我是蜀国的将军,如果讲此事传到蜀国国君刘谌那里,即便自已是帝师恐怕也难逃猜忌。帝心如渊,帝王从来都是以孤家寡人自居,并非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