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林说《儿童文学》现在正在谋划“固定出版周期、面向全国行”。稳定的来稿非常重要。
对于夏天书桌抽屉中的那几篇稿子,他可是垂涎欲滴啊。
夏天已经答应他,下个月还会投稿给他了。
在张齐林走后,夏天开始整理脑海中的天启信息。
关于《儿童文学》,而且是关于几十年后的。
《儿童文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火爆起来了,最高单月销量过5o万本。
但到了九十年代,一切向钱看后,纯文学彻底垮了。
96年《儿童文学》编辑部做了调查,现各省的纯文学刊物几乎都没了——8o年代一哄而上,现在一夜之间都消停了。
各种儿童期刊相继停刊,《儿童文学》自己也岌岌可危,行量一度只有6万册。
最终他们选择了:不仅继续搞文学,还要搞最纯的纯文学。不搞通俗文学,不搞“故事”,而是要把要把全国艺术品质最高的作品拉到《儿童文学》里来。
成就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完全不儿童”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那时登载过什么样的作品呢?
《青春流星》,讲了一位被家长老师寄予厚望的高中女生,因为压力过大在奥数比赛上作弊,被抓了。结局是这位女生选择了自s。
还有饶雪漫的《谁可以给谁幸福》,情节是一位16岁少女因为被抢劫重逢了童年好友,因此产生了一段纠葛的关系。给了很多当时还完全不知道“青春伤痕文学”为何物的读者很大震撼。
《儿童文学》设过一个科幻栏目。
刘慈欣在上面登载过《圆圆的肥皂泡》一文,故事主体是利用无数大肥皂泡裹带湿润空气进入内6,从而调节气候。
o5年后,在电子游戏还被污名化为“电子海洛因”的时候,《儿童文学》就登载了不止一篇网游小说,主题大多是玩家打破了第四面墙。
有《亡灵骑士录》,讲了一群玩家集体变成了Boss,结尾有“从不接触网络游戏的人,知道有那样一个世界吗?”这样的句子。
还有《圣域传说》,内容是一名玩家在游戏中带领npc利用Bug毁掉了游戏,最后现他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也是别人设计出来的游戏。
前者取材自《魔兽世界》,后者的背景是《仙境传说》。
很多在《儿童文学》上登载的短篇小说,后来都被改编成了长篇作品。
比如上面提到的《谁可以给谁幸福》,改编为了长篇青春小说《我要我们在一起》;《圣域传说》改编为了“校园幻想作品”《圣域的传说》。
“有点意思!”夏天赞道。
说实话,这种忽然得到某种事物多年以后的信息,给夏天一种别样的感觉。
这好像是一个不小的优势啊!
……
9月到了,夏天拿到了《儿童文学》邮寄的样刊。
这一期《儿童文学》的封面,就是夏天那副《咕咚来了》水彩画。
上面还写着:作者惊鸿客,封面惊鸿客。
夏天翻了翻,挺好。
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版出来,还是挺振奋的。更别说还有四块钱稿费呢!
夏妈:儿子,你稿费放妈这儿,妈给你存着!
啊?这年头就有这种借口了吗?
夏天:不用了妈,我没打算存着!
夏妈:小没良心的!
稿费下来,夏天请大春、小东和眼镜三个小伙伴狠吃了一顿,花了一块多。
手头宽裕就是好啊!
赶紧的,把《小马过河》也给张齐林寄过去了。
后记——我问大春:你学到了什么?大春:过河要坐船!
(《小马过河》是作家彭文席创作的童话,表于1956年2月13日《新少年报》,原名《小马过溪》。平行世界不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