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有样学样,也找到了机括,同时是一面镜子。
阿治说道:“欣妩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耙镜正好,你们两位嘛,当然是用这种了,装在荷包里正合适。”
话外音,你们两个整日往外跑,送你们耙镜也没有用。
众人都笑了起来,沈彤让芳菲把头巾和耙镜送到自家院子,片刻后芳菲回来,带回一双鞋和两双袜子,这是黄氏做给阿治的。
许安让帮佣的婆子去酒楼里订了一桌酒席,黄氏和欣妩不便过来,便另外送了几道菜式给她们送过去,沈彤和芳菲则留在这边,几个人好久没有聚在一起,自是有很多话要说。
派阿治去榆林的事,沈彤没有瞒着其他几人,因此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阿治便讲了这次去榆林的经历。
“樊少将军让我拿着她的名帖去了衙门,衙门里见到是樊少将军的名帖,非常配合,专门指派了一名书吏帮我查找前些年的户籍名录。我们翻遍了所有簿子,也只找到五家姓蓝的,而且这五家人都还在榆林,并没有如蓝师傅所说那样被灭门的。”
得知这五家人都在榆林,阿治就挨家去查。他去了卫所,向樊帼英借人,樊帼英二话不说,就把一名樊家的亲随借给了他。
这名亲随早在樊老将军派驻榆林时,就跟着一起来了,不但对榆林很熟,就连榆林附近的地方也很熟悉。
有他帮忙,阿治很快就查清了那五家人的底细。这五户人家都在榆林住了至少三代,没有一家是从京城迁来的。
也就是说,这五家人和蓝师傅没有关系。
阿治不死心,又去榆林的胭脂铺子里打听。
他在西安是开胭脂铺子的,自是很快就和那些铺子里的伙计搭上话了。
陕西有很多小铺子里卖的胭脂水粉,都是从榆林进货,因此阿治虽是西安来的,那些铺子里的伙计并没有起疑,还以为他也是来打探行情的。
其中有个三十多岁的伙计,已经在这一行做了十几年,阿治和他很是聊得来,得知他爱喝几杯,阿治便等到铺子打烊后,就约了他在铺子旁边的小酒馆里喝酒。
几杯小酒下肚,两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阿治说:“不瞒老哥你说啊,我这次来榆林就是想探探路子,我爹存了点钱,要拿出来给我当本钱。我上一个东家曾经说过,早在十多年前,他来榆林进货,有一家的香粉做得极好,那家的师傅带着一个老仆,好像是姓蓝,老哥你认得不?”
那伙计喝了口酒,闻言想了想,道:“姓蓝的不多,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我一定记得,可我想不起来了。不过你说的擅做香粉的倒有一个,不过不是姓蓝,而是姓齐,就是咱们大齐这个齐。”
“姓齐的?他现在是自己干了,还是在哪家铺子里了?”阿治问道。
伙计摇摇头,道:“你算是问对人了,除了我,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人了。十多年前,他来过我们铺子,就和你说的那位一样,带着一名老仆,当时铺子里还是老东家在管着,那位齐师傅拿出一盒香粉,就是他做的,老东家是识货的,二话不说就把他们主仆留在了铺子里,还许下了五两银子一个月薪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我们铺子里只做了十几天,就忽然不见了,为了这事,老东家没少生气。”
后来老东家病故,换成了老东家的儿子,铺子里的人也陆陆续续换了一批又一批,如今留下的老人儿,只有这位伙计了,正如他所说,还记得这位齐师傅的,也只有他了。
阿治大喜,便掏出那幅画来给伙计看,伙计眯着眼睛仔细端详,道:“有点像,不过齐师傅更清秀斯文一些,我那时候年纪小,也没见过世面,我记得齐师傅走后,老东家曾经说过,像这种一看就没吃过苦的小哥儿,就是好高鹜远,以为谁都能给他五两银子的工钱吗?他离了这里怕是找不到下家了。老东家能识人,他一定是看出什么来了。”
没吃过苦的?
阿治皱起眉头,虽说做胭脂水粉不像是做木匠活那般辛苦,可但凡是手艺人,想要学成一身真本事,就没有不吃苦的。胭脂水粉这一行,都是先从舀磨开始的,从小学徒到师傅,有天份的五六年,没天份的十几年,若说没有吃过苦头,那是不可能的。
“你们老东家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记得吗?”阿治问道。
伙计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嘴里的话便更是说得痛快。
他笑道:“当时听老东家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那位齐师傅手上连茧子都没有,对了,他的大拇指上有个印子,一看就是戴扳指留下的,像咱们这些整日劳碌的,谁会在手上戴扳指?”
第161章又一只布娃娃
画像上的蓝师傅和现在的样子只有六成像。
那其实是阿治想像出来的,年轻时没有被毁容前的蓝师傅。
而这种想像,则是根据蓝师傅现在的模样来的,人的相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这幅画像并不能说明十几年前的蓝先生就是这副容貌。
王双喜苦笑道:“可惜如今蓝先生不但被毁容了,就连手足也没有了,即使把那伙计接到西安当面认人,恐怕也认不出来了。”
隔了十多年,又毁了容,的确难以辨认。
路友是个直脾气,因此阿治去榆林的真正原因,许安和沈彤都没有告诉他,生怕他在蓝先生面前露馅儿。他是直到今天才知道的。
路友耐着性子听阿治说完,不高兴地道:“我若是早知道阿治是去查这个,就和他一起去了,找个大车,把姓蓝的那些人连同那个伙计一起拉到西安,让他们一个个地认人,哪有这么麻烦啊,对了,你们查蓝先生做什么?”
他居然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许安面无表情,阿治瞠目,王双喜笑着摇头。
只有芳菲疑惑地问道:“路友叔,咱们身边的人里,只有蓝师傅主仆是不知来历的啊,他虽然不像是坏人,可虾头也不像……”
芳菲想说虾头也像坏人,可是她忽然发现几个人的神情都不太对,芳菲吐吐舌头,及时收声。
路友可不管这些,他埋怨道:“说起虾头我就来气,凭沈姑娘的本事怎么就不把他留住,老子定要问问他,他究竟是谁派来的!”
成功跑题。
沈彤轻咳一声,看向阿治,道:“根据蓝先生说的日期,那一年榆林有没有过鞑子抢掠?”
之所以让阿治去榆林,除了看中他机灵,也是因为他有着超出实际年龄的细心和稳妥。
这件事阿治是查了的,他道:“我问过樊少将军的随从,那两年是鞑子在榆林最嚣张的时候,樊老将军就是那个时候临危受命来到榆林的,据那位随从所说,往年冬天里鞑子都会来抢财物牲畜和女子,可也只是小打小闹,那两年的冬天特别冷,鞑子大举犯境,一路烧杀抢掠,七八个村子被夷为平地,百姓们纷纷逃往榆林城里,榆林的大户人家还拾棚施粥。脂粉铺子以前的老板在那个时候遇到蓝先生,是能对得上的。”
“可是既然当时那么乱,榆林城里也不太平,那位老板又为何还会去榆林进货呢?双喜哥,你和他最熟,你看他像是为了赚钱连命都不要的人吗?”沈彤问道。
当然不像了,那位老板是个很顾家的人,否则也不会卖了铺子回南边,这样的人大多不会去冒险,再说当时他已经在西安有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铺子,没有必要冒着被鞑子抢掠的危险去榆林。
王双喜若有所思,他道:“我和他相处时日虽不长,但是他是个很稳妥的人,别说当时在闹鞑子,就是不闹鞑子,他也要是有十拿九稳确保这趟能赚钱,才会去榆林的。但是他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他说是在榆林遇到的蓝师傅,就一定会是,如果他想说谎,可以编个更让人相信的理由,没有必要说得这么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