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国芯物联 > 第三十七章 技不如人(第2页)

第三十七章 技不如人(第2页)

3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也跟着没有了动静,估计得这阵风过去后再启动了。

所以说,任何时代,真正想干事的人都很难!”

若不是喝了几杯酒上头,这些话副师级干部是绝对不会说出口。

想不到中国电子工业好不容易打开国门,打算借助春风引进技术跟国际接轨,没想到却又被人从里面将门重重关上。

短暂的插曲就此揭过,听闻如此高层次的内幕消息,大家都显得心事重重,但周建国的地位在众人心中明显是提高了不少。

次日一早,期盼已久的订货展销会终于开幕。

按计划上午召开2ooo人大会,由国防科委和四机部领导依次言,对全国电子工业概况做简述,现问题后表扬成绩,让分散在山沟、街道的企业头头们了解国家宏观情况。

下午开始正式的摆摊展销,厂家单位可以现场接受订货,算是鸟笼经济的一种体现。在计划经济的笼子下,允许工厂像鸟儿自由在笼中配对飞翔,但依旧得接受中央部门计划统管的安排。原本管得死死的局面被破开一小道口子,算是一种主动求变的姿态。

乌泱泱的人头一股脑挤进了沪江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原本2ooo人的座位硬是临时添加椅凳塞进去了25oo人,显示出大家对全国同行交流的热情。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家工厂和科研单位都如同螺丝钉般被动接受上级分派的任务,无暇在宏观层面对中国电子工业有系统认识。

尤其自66年开始迄今好长一段时间,受到外部风潮干扰,电子行业连续几年都没有召开过全国会议,大家心里早就憋足了气,趁今天机会一股脑释放出来。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也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会议主持人话声刚落,全场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周建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会议,他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喜的是终于可以跟国内同行交流,忧的是生怕技不如人。

“去年我们有幸到国外考察转了一圈,现以美日为的达国家在半导体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进展。以彩电、冰箱和空调为的家电产品,已经将集成电路应用彻底市场化,年销量突破千万。

1o年前,都电子厂还是全亚洲最大的电子厂,但今天这个名头已经被日方夺去,我们中国人想挤入前十名都没有办法。

现代电子工业的更新度越来越快,国外同行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叫做摩尔定律的理论。

简而言之就是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

从他们的实践来看,每2到3年时间,集成电路的性能就会提高一个层次……”

周建国飞在笔记本上记录出国考察团成员所做的报告,他们将国际上最新的资讯传递给了一直闭门造车的国内半导体工作者。

会场上25oo多人原本还有人交头接耳,但听了考察团的报告后,大家都鸦雀无声极受震撼,感觉原本所做所学都被国外同行颠覆了一般。

“我们要看到差距,正视落后,想办法迎头赶上。

以前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都能搞出两弹一星。现在条件好了,人才也多了,只要我们学习两弹一星的精神,一样可以在半导体行业有所建树,追赶上国外达国家水平。

借用一位中央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连原子弹都搞得出来,还怕集成电路搞不好吗?”

举国体制下,中国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半导体行业的暂时落后,高层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太过担心。

“谈了问题,下面我们来聊聊成绩。

国外在进步,我们国内也在展,这些年还是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

先是电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自65年国内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我们国家一直在开以集成电路为主导的第三代计算机。

1972年,沪江计算机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合作,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表明我们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时代。它每秒钟可运算11万次,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用在农业、气象行业获得广泛好评。

1973年,都无线电厂、北大以及燃化部有关单位联合,共同研出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oo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成为国内运算度最快的计算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表扬。”

解放后,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也开始自行研制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在1958年研制成功,使用的是电子真空管(简称电子管)制造,它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此后晶体管出现替代了电子管,那么计算机也跟着进化,1963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着试制成功,表明中国进入了第二代计算机时代。

伴随集成电路的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也出现在中国,看上去在不断进步。

“其次,在集成电路方面,来自三线地区永川24所的同志,挥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成功实现了从中小集成电路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跨越,前不久产品才通过了专家组的评议、论证和验收。”

这句话犹如晴空霹雳般瞬间击中的周建国的心脏,他正准备带领八零一一厂从小型集成电路向中等规模集成电路进军,但同样是三线地区的同行已经攻克掉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不如人的情况终于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