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读画记 郑小琼 > 第四十二章 印象派的摩西毕沙罗一(第1页)

第四十二章 印象派的摩西毕沙罗一(第1页)

毕沙罗(JacobAbrahamCamillePissarro)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领导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的摩西,他也是唯一的一个参加了八次印象派画展的画家。

1830年毕沙罗生于当时丹麦所属的安德烈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经营五金店,在毕沙罗11岁时父亲送他到巴黎学习经商,让他子承父业,然而毕沙罗却爱上了绘画。1851年或1852年毕沙罗结识了丹麦画家弗里兹·梅尔贝(FritzMelbye)俩人共同到加拉加斯去旅行,这次旅行对毕沙罗产生了终身的影响,让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1852年22岁时毕沙罗到法国巴黎的丹麦画家麦尔白的画室学习油画。

1857年毕沙罗在巴黎遇到莫奈、塞尚和雷诺阿等人,他开始与印象派画家密切往来。在与这些印象派画家的交往中,毕沙罗被莫奈表现大自然的光影效果的绘画技巧所吸引,莫奈的绘画技巧对毕沙罗今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1864至1870年普法战争之前,毕沙罗创作的风景画就已经被官方沙龙选入沙龙展。

普法战争期间毕沙罗移居英国,在那里毕沙罗研究学习了透纳的风景画,从中学习透纳创作风景画的技法。普法战争结束后毕沙罗和全家返回法国,开始进行新的艺术创作,他的绘画风格逐渐转向印象派。

毕沙罗在印象派画家中较年长,为人热情,宽厚。在艺术上,他经常指点年轻的画家,塞尚和高更把他尊为老师。1903年毕沙罗在巴黎病逝。

毕沙罗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探寻艺术的真谛,他作为印象派艺术的引领者,毕沙罗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艺术的表达方式。1884年毕沙罗写到“创新并不在于主题,而是体现在表达方式上。”1

毕沙罗的艺术创作吸收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早年,年轻的毕沙罗在法国结识了特罗杨Troyon、柯罗(Corot)米勒(Millet)、迪亚兹(Diaz)和卢梭(Rousseau)等巴比松派画家。毕沙罗和柯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受柯罗、库尔贝和杜比尼,这三位画家的影响,毕沙罗更加坚定了他从事艺术创作的决心并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我们可以在毕沙罗早期的作品中找到库尔贝、柯罗和杜比尼的影子,毕沙罗融合了他们三人的风格。毕沙罗受柯罗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丰富的色调处理光线,画面明亮而又层次。他学习杜比尼用色彩表现空间感,他还学习库尔贝粗犷的画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毕沙罗在他的作品上大胆地使用调色刀在画面上进行平涂,厚重的颜料,粗狂的笔法,以此来表现物体的肌理和质感,这些技法的应用是毕沙罗早期绘画风格的体现。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有《马恩河岸》、《切纳文斯的马恩河》、《景物》和《拉罗什吉永的广场》等作品。

普法战争之后,毕沙罗和家人从英国回到法国。1872年至1882年,毕沙罗和夫人及3个孩子(吕西安后来成为新印象派画家)搬到了巴黎郊区的蓬图瓦兹,住在蓬图瓦兹高地的埃尔米塔日街区。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开始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这种变化也波及到了蓬图瓦兹。这里本是巴黎北部郊区的乡村,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这里由乡村开始向工业厂区转化,城市化的进程与乡村农耕生活产生了冲突,乡村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着人们的乡村生活。

毕沙罗一家来到蓬图瓦兹后,乡村生活让毕沙罗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他捕捉到了传统的法国乡村生活的景象,他看到了工业革命的浪潮对传统的乡村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保持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生动的画面都被毕沙罗一一记录下来。

毕沙罗在蓬图瓦兹期间创作了大量反应蓬图瓦兹乡间风景、农村生活和农民劳作题材的作品,他作品中的农民、农夫、孩子和女人有着传统法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气质,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虽然与现代社会、工业现代化格格不入,然而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下社会变革给他们的乡村生活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毕沙罗在这里写生,进行艺术创作,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以风景写生为主。毕沙罗的绘画风格受到莫奈的影响,画面追求光线在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毕沙罗开始用印象派理念进行艺术创作。

这个时期他创作的作品有《从蓬图瓦兹通往奥维尔的道路》、《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风景、埃尔米塔日》《蓬图瓦兹的春天》、《戴帽的农村少女》和《蓬图瓦兹的家禽市场》等。

毕沙罗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蓬图瓦兹的街道如:《蓬图瓦兹的日索尔街,雪中效果》描绘雪后的日索尔街的景色。画面构图随着日索尔街向前延伸,画面中雪后街道两边的房顶上白雪皑皑,路面上的雪已经被打扫干净,路上有一些行人,还人们正在街边和房门前清扫积雪。

这幅作品画面沉稳、静谧,天空以灰白色调为主,街道和路边的房子以土黄色和浅黄褐色调色为基础,画中建筑物在雪后呈现出冷暖色调在光影中的变化,色彩柔和,色调明快而舒适。

画家用厚重的颜料和笔触表现用石头铺成的日索尔街的质感和肌理效果,屋顶和路面上的积雪被画家用画笔生动地再现出来。画家没有对路人进行深入的刻画,只是用色彩勾勒了轮廓,用色块区分人物的基本形态,人物表现非常简洁,画家主要刻画了雪后日索尔街的景色和街上的气氛。这幅作品让人们感受到雪后的蓬图瓦兹有着宁静而安详的生活,让人感到日索尔街上弥漫着雪后清冷的空气和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气息。

毕沙罗的这些写生作品的风格开始逐渐摆脱了巴比松派的影响,不在用主观主义的理念修饰画面,画面的更贴近大自然,色彩丰富、富于变化。

毕沙罗在写生的过程中,他有时候采用小笔触表现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有时候他为了表现某些画面的空间感和景物的质感,他用刮刀把厚重的颜料平涂并叠加在画布上表现物体的层次、肌理和立体感。丰富的色彩和小笔触的渲染,让画面中的颜色产生了叠加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色彩更加真实自然。在人物处理上,他不再以写实为主导,而是更加强调周围色彩的变化和光线变化对人物的影响。其人物色彩的重要性大于人物的造型。

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毕沙罗以表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思想基础,他到大自然中写生,他的作品反应现实生活和自然风景,没有了柯罗、杜比尼和米勒那种用朦胧的灰色调,缺少明确的色彩关系的表现手法,他同时抛弃了在自己的风景画创作中加入主观意志的画法,毕沙罗更加尊重现实社会和大自然真实的变化。

18721882年毕沙罗住在蓬图瓦兹,受他的影响,瓦兹河周围的自然风景也吸引了年轻的画家来此写生。保罗·塞尚(PaulCézanne)、皮埃特(LudovicPiette)和保罗·高更(PaulGauguin)等人都光顾过这里,毕沙罗为人温和、宽厚,热情,他热心地指导年轻的画家。早期的高更和塞尚都曾经受到毕沙罗的指点,受到其绘画艺术的影响。

1873年,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受毕沙罗的影响搬到蓬图瓦兹,与毕沙罗成为邻居。毕沙罗和塞尚俩人的外貌十分相似,俩人都是秃顶、留着络腮胡子,穿着随便,人们总能看到俩人头戴礼帽,手拄拐杖,背着画具一起在蓬图瓦兹周围的村庄和瓦兹河两岸画画。

塞尚性格孤僻内向虽然与毕沙罗的性格差异很大,因为他们在艺术上有着共同的追求,所以俩人相处融洽。塞尚一直对毕沙罗充满敬意,毕沙罗对塞尚在艺术上进行指导,同时毕沙罗也学习塞尚的绘画技巧。

1《毕沙罗》【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英】阿曼达·仑肖著,韩文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