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开局就成老祖宗 > 第68章 桃花马上请长缨(第2页)

第68章 桃花马上请长缨(第2页)

据《明史》记载,秦良玉夫妇先敌察觉,即刻迎战,扰乱敌方阵脚。

白杆兵迅行动,力挫敌军,迫使杨应龙从攻势转为逃亡。

秦良玉夫妇乘势追击,连克金筑关等七营,助他路官军攻克桑木关,杨应龙终致大势已去,自缢身亡。

夫妇二人,特别是秦良玉,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非凡胆识,赢得了川南路功,被誉为“女中丈夫”。

然而,女性的荣耀之路,总是布满更多荆棘。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蒙冤狱中离世;天启元年,秦邦屏、秦邦翰两兄弟血洒浑河;天启四年,秦民屏牺牲于奢安之乱。

亲人相继离世,秦良玉承受巨大打击,但责任与使命驱使她继续前行。

她为夫申冤,同时接掌土司职责,维系地方安宁。浑河战后,白杆兵虽损失惨重,秦良玉毅然统兵六千五百人奔赴山海关,确保所到之处纪律严明。

面对奢崇明的叛乱,她拒受重贿,断敌后路,奇袭水师,焚舟破敌,最终凯旋。

因此功绩,秦良玉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授予从三品都督佥事及总兵官衔,声名远播。公元163o年,崇祯三年,历史的篇章翻开了沉重一页。

后金势力突破山海关防线,永平府四城相继陷落,皇太极率领的十万雄师如洪水般涌向京城,威胁着明王朝的心脏。

此时,年逾知命的秦良玉,面对勤王诏书毅然决然变卖所有家产充作军费,带领她的白杆兵,跨越千山万水,火奔赴前线。

他们抢先一步在宣武门下扎营,与随后而来的皇太极大军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

在那个危急关头,其他援军或是迟疑不前、或是尚在途中,唯有秦良玉,勇冠三军,率先冲锋,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次日,大将军袁崇焕的援军及时赶到,联合各地兵马,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化解京城的危机。

崇祯皇帝深为秦良玉的英勇无畏所感动,特赐其蓝缎绣蟒袍及黄缎绣蟒凤衫,以彰其功。

情感激荡之中,皇帝亲自挥毫,题诗四,颂扬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尽管后金暂时退却,但国家四周的动荡并未平息。

鉴于秦良玉及其部队展现的卓越能力,崇祯帝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间,频繁委任秦、马两家将领为总兵,以应对各地频的叛乱。

步入晚年的秦良玉,不得不面对又一次痛失亲人的打击——侄子秦拱明、儿媳张凤仪、儿子马祥麟,皆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上。

马祥麟临终遗言掷地有声:“我誓与襄阳共命运,望母亲勿忧我安危!”秦良玉阅毕,赞声连连:“好!好!真乃吾儿本色!”

她不再仅仅是沙场上的将领,更化身为心怀天下的国之栋梁。

舍弃小家,以身许国,她承受的牺牲乎常人想象。

她挺身而出,非外界所迫,而是深知国不安,家何以存?于是,自愿赴汤蹈火,即使末路在望,亦坚守正义,毫不动摇。

崇祯十七年,四川危如累卵,多城陷落,唯秦良玉孤守阵地不动摇。

她对麾下严词宣告:“吾一弱女子,受国恩二十年,今虽时局艰难,岂能以残年侍奉逆贼?凡投敌者,严惩不贷,株连九族!”

彼时,秦良玉虽已届古稀,威望犹存,令叛军领绕道而行,不敢近其防区半步。遗憾的是,明朝国运已如风中残烛。

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军顺势入主中原,朝代更迭接踵而至。

南明两帝,隆武与永历,相继册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及“镇东将军”,寄望她能扭转乾坤,荡平乱世。

无奈,英雄已近暮年。

七十五岁那年,秦良玉因病逝世,随她而去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家国岁月,但她的英名被永远镌刻于史册之中。】

天幕之上,四诗缓缓显现: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