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着汹涌的人流到达市场,只听得路边巨大的喇叭声震耳欲聋。
盛绮定睛一看,一辆小皮卡停在道边。
地上用防水塑料布铺出了摊子,各色各样的半袖肥肥大大的在摊子上任君挑选。
皮卡的货箱之内还有着不少货,车厢上悬挂着红色的横幅,与喇叭里喊得宣传语如出一辙。
此刻,已经有不少阿姨大妈在摊子上拎着衣服比比量量。
“十块钱一件,那衣服能行吗”
小楠嘴里忍不住咕哝了一句。
盛绮没说话,十块钱一件的她之前也在并夕夕上买过,洗一次就掉色,也不知道这卖的质量怎么样。
“等会儿买完东西看看去,给你姥爷买两件干活穿。”
姥姥往大喇叭的方向看了一眼,直接迈动了脚步。
“今年冬天的时候也是他们这个厂子的,过来卖羽绒服,不到两百块钱一件,短款的一百,长款的一百五二百,我买了一个大黑的羽绒服,全身裹的严实,老暖和了。”
姥姥说着,似乎对这个来清仓的厂家有着几分信任。
“走,先去买火烧,等会儿人多没地方吃了。”
姥姥心里记挂着几个小的要吃火烧,一听火烧,三个人都来了精神,也不想这十块钱的短袖到底怎么样了,齐齐往前走寻找起了火烧的摊位。
“前边了,赶紧,哥你快跑过去占个座。”
小楠眼尖,一下子就找到了火烧的摊位。
虽然早上已经在家里吃过饭了,但为了火烧,早上只是垫了垫肚子,走到这里又饿了。
等下吃一张火烧,喝一碗豆腐脑,再买个十张八张的火烧回家慢慢吃。
小柏无奈地看了妹妹一眼,但还是听话地加快了脚步去占位置。
火烧家一向都是集市上最火爆的小吃摊位,桌子椅子就那么点地方,来的晚了要么只能买回家吃,要么就得站着吃。
表弟小柏占了位置,盛绮算了算,家里七个人,姥爷姥姥牙口不好,都不吃火烧,就剩下她和小姨一家,先买三张她们在集市上现吃,再打包十个火烧回家吃。
又叫了三碗豆腐脑,姥姥趁着他们仨吃火烧的功夫,去了另一边的黑猪肉摊子上订好了肉,等到逛完了集临走的时候回来拿。
“老婶,你们家外孙子外孙女都放假了啊,哈哈哈。”
“是啊,三孩子就爱吃你们家火烧,从小吃到大。”
姥姥回应着火烧店家的话。
听见这话,对方出了畅快的笑声。
十几年如一日的老主顾,看着从小吃到大的孩子长大成人,于他们而言也是难忘的记忆。
卖火烧的人家姓王,自从盛绮第一次有了赶集的记忆起,他们就在这里卖火烧。
姥姥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老王家的火烧十里八乡都闻名,赶集的日子甚至有不少外地人专门驱车前来。
凭手艺吃饭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
老王两口子凭借着这么多年在集市上的火烧买卖,把女儿供成了硕士,供出了国。
村里人谁问起来不是竖起大拇指
只是可惜了,老王两口子如今岁数大了,没有个后继传人。
以后再想吃到这么好吃的火烧就不容易了。
小时候火烧是一块钱一个,比成人巴掌还要大上两圈的红糖火烧,只需要一块钱就买得到。
红糖给的又足又扎实,面粉劲道香喷,好吃又实惠。
如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火烧也只涨价到了两块钱。
就着咸豆腐脑吸溜吸溜,嘴里咬着甜蜜的火烧,因为来赶集买火烧的人6续增多,盛绮和小楠小柏也加快了进食度。
这是最最老式的红糖火烧啊。
是用现烧的炉子烤好的火烧,新鲜的红糖火烧拿在手里还沾染着些许的面粉,热乎乎的,手指捻了捻,很是滚烫。
可即便在这炎炎夏日,村里老少都爱吃这一口红糖火烧。
火烧的边缘是软乎乎的,一口咬下去呀,带着炉火的香气,好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