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谁是攻谁是受 > 234杀人(第5页)

234杀人(第5页)

论享受,姜秋明比顺王还懂得其中道道,穿衣裳要最好的布料,最好的绣娘绣出他满意的图案,否则轻易不肯上身,吃的也要精致,有时候知道他家有好吃的都会厚着脸皮来蹭饭,连个上门的由头都懒得想。

没多久,隔壁敲敲打打的声音果然停了,然后听到门口有鞭炮声,之后一切又归于宁静,纪韩宇躺下去很快就睡着了,等他再醒来,天已经全亮了,全府的下人都等在他屋外给他道喜,说是王府刚送来了旨意,纪大人要升任郡守了。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别看这只是一个级别的差距,但郡守这个位置就代表着一个郡的最高领导人,至少在其他郡是这样的。

纪韩宇像是早知道这个答案,并没有太过惊喜,反而有些忧心。

他知道自己的资历难以胜任郡守这个位置,也亏得上面有顺王顶着这片天,他才敢放开手脚边做边学,换做其他地方,哪个封疆大吏能有这种机遇。

很快,郡守府送来了相应的官服,这官服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好的,显然顺王很早就做出这个决定了。

纪韩宇深感愧疚,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配得到这样的提拔,他宁愿一步一步从最底层往上爬,那样才更能让人信服吧。

不过他不傻,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他在郡守这个位置一年可能会做得不完善,但十年二十年呢,他还会做不好吗

换上新官服,纪韩宇坐上出门的马车,以前大家出门爱坐轿,如今家家户户不是马车就是牛车,平坦的水泥道路给车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坐车比坐轿又快又省事。

到了郡守府,纪韩宇接受了百官的恭贺,大家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没什么意外的感觉,都接受的很顺利,除了嫉妒羡慕纪大人的年纪外,倒也没人质疑他的才能。

毕竟上一届郡守雷大人也并非正统出身,比起雷大人,纪大人好歹是公认的神童,文曲星下凡,这两年做的有声有色,最重要的是,他是顺王的人,顺王要他上,他不就得上么

好在如今大家日子好过多了,也愿意支持纪韩宇上位,还商量着给纪大人搞了一次庆功宴,场面异常盛大。

大家是真的高兴,这种高兴并非是因为纪韩宇升官,而且看到了雷大人的前车,原以为雷大人要给纪大人让位下场一定不会太好,最好的结果就是他自动退位让贤,结果王爷居然给雷大人安排了另外一条康庄大道,让他带着一群人外出赚名声,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文官爱名,这是有史以来文官们的共性,比起在南越做个不太出名的郡守,能代表南越巡游天下,结交各路英豪,显然是文人们更向往的生活。

纪韩宇坐上郡守位置的第二天,李煦便让郡守府开始修订刑法,现在南越沿用的法律是从朝廷抄来的,上一代的封王在此基础上做了修改,但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了,不仅漏洞多,许多条款都不实用。

封王对封地有完全自主权,李煦很早就想完善法律法规这一块了,但他所知道的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条款,未必适用于现在,所以这些事情还是应该交给土生土长的大燕人来做,他只负责提出部分意见和建议,不好参与太多。

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除了修订法律外,李煦还让两所小学的老师们负责编制新的教材,要适合初学者的,除了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学生们还需要更全面的教材。

除此之外,他们接下来还要整理大批的书籍,李煦交给雷鸣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每到一处都需要将当地有的书籍筛选一遍,淘出有用的书籍寄回来,再由这些老师们整理编纂,刊印出册。

也因为此,最近闻风来应聘当老师的书生格外多,正好李煦要增加班级,而且早期上学的那一批学生也该升年纪了,于是又录用了不少老师。

不仅如此,李煦还在两所小学附近各开了一家很大的书局,目前卖些廉价的笔墨纸砚和现有的书籍,之后也会有大量的新书上架。

现在的印刷术相当落后,李煦提高了纸张的质量,但还没有针对印刷进行研究,但要想文化传播度快,书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原主当年离开京城时会运了一车的书籍离开,也能说明这个时代书籍的珍贵程度,平常百姓人家根本见不到任何书籍,能有一本启蒙的千字文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所以书籍要广泛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书,读到不同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虽然夸张,但道理不假,许多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家乡,却能从书籍中见识到天下各地的风土人情。

李煦自己不是个爱学习,但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在不断学习,否则他根本不能胜任总裁的位置。

节约书籍的印刷成本就成了目前重要的课题,李煦列了两条途径一个是节约纸张成本,还有一个就是节约印刷时间。

活字印刷术已经存在,但李煦去闽州唯一的一家书局看过,目前卖书最多的途径并不是印刷,而且靠书生抄写,许多寒门学子就是看着抄书来赚取学习的费用,可以说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了。

好在这个时期的书基本都不长,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字字精辟,也许也是为了节约成本。

像注水的是很难大量刊印出来的,只能通过说书先生的嘴,说给大家听。

“王爷这是要开始涉及书局生意了吧,哎,咱们这家书局怕是开不了几天了。”书局的掌柜愁眉苦脸地说。

一旁有在看书的学子,听闻却高兴地说“王爷当真要开书局太好了,王爷身份高贵,自小看得书比你这书局里的还多,而且肯定有许多孤本,要是能放出基本给大家抄,那是莫大的好事啊。”

在书架后转出一个年纪不小的男子,五短身材,一脸麻子,粗声粗气地说“不知道王府的书局可否会让我进,尹掌柜,你这家书局不要关好不好”

“去去去,杨麻子,就你这身份看再多的书有何用还想混个功名不成有这时间不如多去挑两担粪。”

杨麻子是倒夜香的,从小他就想学习,小时候跟着邻居的一个落魄书生学了几个字,后来长大了,因为长得丑没有人愿意要他干活,只能倒夜香,但他想读书的心一直都在,于是就来书局看书,他也很想像其他书生那样,能靠抄书赚钱,可他的字太丑了,掌柜不收。

好在他与掌柜也认识多年了,对方愿意让他进来看书,只要别碰上书局的东家就行。

“我说真的,你要是真喜欢看书,不如去把字练好,写好了字好歹能给自己写封推举信,王府招那么多人,连会绣花的女人都要,你试试说不定有机会。”

杨麻子一脸自卑地摇头“不不,就我这长相,可别吓到贵人们。”

另外有学子嘲讽他道“是啊,你还是别来这了,好端端的书局都成粪坑了,一股屎味。”

这种歧视的话杨麻子听多了,并不觉得难受,只是笑笑躲到书架后面,又找了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他觉得倒夜香这份工作挺好的,晚上干活,睡上半天,他还能看半天书呢,如果是白天工作,他晚上可就没机会看书了。

因为是城里唯一的书局,李煦偶尔也会来转转,不过一般都稍微乔装过,没人认出他来。

这日,李煦招了书局的老板上门谈话,他想去看看这家书局的印刷厂,准备收购下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能省不少事。

书局的东家姓孙,是位老学究,还是钟家的女婿,辈分很高,如今的钟老大人还得喊他一声姑丈,因此这家书局开了数十年还能屹立不倒。

书局赚不了多少钱,有钱人家的书都是相互借阅的,书局能卖的书太少了,他们不缺这个,没钱人家也买不起基本,因此多数时候都是亏损状态。

好在这位东家也不在乎这点钱,店面是自家的,花点钱请两个人在店里看店就行,至于店里的书,他自己有的都会找人抄了放进去,一辈子也积攒了几百本书,加上有些文人会写些故事话本

,这种书是消耗品,卖不长,一般过个几年就没人看了,但总有新的话本上市。

他年纪大了,眼花耳朵背,打算把书局传给孙子,因为是亏损的,家里的子孙也没人爱要这份产业,他是硬塞给长孙的。

此时,这位长孙陪着祖父坐在王府的外书房等候王爷,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他在家时就与祖父谈过了,建议,如果王爷想要这家书局,不如拱手相送,用一家亏损的书局换取王爷的人情,太划算了,但祖父死活不同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