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什么照明月 > 第86章(第2页)

第86章(第2页)

一般来说,古董身上有文字,特别是有纪年的文字,这件古董的价值会大大增加。因为文字包含大量信息,非常重要。可是,恰恰因为这件青花大瓶瓶身上的文字,使它变成了古董赝品。

因为瓶子上的文字纪年是“至正十一年”。

而“至正”是元代皇帝的年号。

众所周知,元代极少有青花。一方面是历史原因,从宋到元,龙泉青瓷依旧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地位稳固,民间接受青花需要时间,需要审美的变化,需要文人墨客的赏识和传颂,事实上唐代就有青花瓷了,只不过当时技艺不完善,瓷坯不够白,青花不够蓝,看着丑巴巴的,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自然就没被注意到。

元朝有了青花瓷,然而大部分都出口了,剩下优质的部分青花瓷皇家不喜欢,老百姓也不一定喜欢,就算喜欢也见不到,见到了也买不起。在经历多次改朝换代之后,能流传后世的作品便极其罕见,因此,后世不知道元代烧制青花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元青花就这样在历史上暂时消失了。

偶尔有流传于世的元青花作品,也都被认为是明代的产品。至于梁佩秋如何得知?还要仰赖于景德镇这片从古到今一直没有离开制瓷中心的土壤。祖祖辈辈们的口口相传和少量得以流传的文字记载,让她能够确定,元青花是存在过的。

因此,她在看过款识和烧造工艺后,判定波斯人手中的并非赝品,而是一件真实的、诞生于元的青花瓷。

不说买家,围观群众都傻眼了,纷纷追问:“当真吗?那这件岂非无价之宝?”

“这位小兄弟怕是看走眼了吧?据我所知,元朝只枢府瓷的白瓷比较出名,从未听说过什么青花。”

所谓枢府瓷,乃因瓷器底部有“枢府“两宇,而枢府便是元朝的枢密院。当然,元朝定制瓷器并非只有枢密院,不过瓷器的品种基本上都是白瓷。

虽然白瓷烧造的历史颇为悠久,但元朝景德镇烧造的白色瓷器与以往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别。这种瓷器呈现出一种微微偏冷的白色调,釉面稍有乳浊的感觉,细腻温润,看上去有点像煮熟后剥了壳的鸡蛋,于是这种白瓷得到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卵白釉瓷。

“是呀,元朝白釉瓷家喻户晓,这是无可争的事实,你说你是景德镇的瓷商代表,可有凭证?”

“就是就是,别是看走眼了,再带坏景德镇的名声。”

“各位,这话就有点重了吧?”

“怎么重了?你瞧瞧旁边都是什么人?这事儿要传出去,被他们带回自己国家,说给他们自己人听,可不就是天大的笑话吗?在咱们东道主的地盘,误把赝品当古董,这让天下第一窑口的脸往哪放?反正我若是景德镇人,我肯定觉得丢人!”

“没错!这事儿不能草率下定论,有没有元青花可是影响国运的大事。我看要不把人都留住,一起去见官老爷,让大老爷评断评断如何?”

“官老爷哪里懂呀,要我说还是得找专家来。”

“听说这次御窑厂的不少匠师也回来了,要不找他们看看?再不济还有内务府造办处可以掌眼,总不能就这么糊弄了!”

“是呀是呀!”

说话间人头攒动,一呼百应,将买家、波斯人和梁佩秋这个本应是局外人的瓷商一起围住了,看样子今天这事儿要没个说法,他们一个都甭想走。

王云仙急了。

他们出门时,行馆明确了回去的时辰,若时未归,进不得行馆不说,少不得一通责罚。他们都是外乡人,在这里无亲无故,若当真有个好歹,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再者,好端端的怎么就成了“人质”呢?分明梁佩秋只是帮忙鉴个真伪,不认就不认罢了,何至于将她也一起困住?

此时他尚且不知,困住梁佩秋的并非是这帮群众,而是所谓景德镇的名声,更是享誉各国的青花瓷所代表的一个王朝的名声。只因她承认自己来自景德镇,是景德镇最为年轻的大官人,更是此次代表民窑进京贺寿的代表。

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这个道理。

王云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到事的缘由,忙上前一步,求助周齐光。

“周、周大人是吗?求您帮我东家说句话,她是无辜的呀!我们还要回行馆,晚了就进不去了。”

周齐光看着他,面无表情的脸上浮现一丝诡谲的笑意。很快,快到王云仙根本没有看清,就和那一闪而过的念头一样,让人无法琢磨。

“她既说话了,参与了,就与此事有了关联,何来无辜一说?”

“可、可她是你请来的!”

“是呀……”周齐光声音轻飘飘的,“那又如何?”

王云仙心头一震,忽而明白过来。原来他是故意的,故意要将梁佩秋扯入乱局中,让她脱不开身。

可是为什么呀?他们素不相识,哪里惹到了他?

莫非、莫非他是安十九的人?也不对呀,安十九分明已经试探过她,打消了疑虑,甚至让她做好准备万寿之日面圣。

难道……

难道是?

王云仙猛的瞪大眼睛:“周大人这是何意?为何阻挠我东家面圣?”

周齐光不答反问:“污蔑朝廷命官是大罪。怎么?王少东家也想试一试被人设计入狱的滋味吗?”

昔日为求自保,王瑜设计陷害徐忠,以污蔑朝廷命官的罪名将其拿下,使其饱受了十数日的牢狱之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