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东坡家事百度百科 > 第八十八章 虔州八境图开启的八景时代(第2页)

第八十八章 虔州八境图开启的八景时代(第2页)

在徐州水患之时,苏轼曾前往本州的乾明寺,去求助于真寂大师的灵位,十日后洪水果然退去。

苏轼就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将真寂大师追赠为灵慧大师法号,追赐其塔为灵慧之塔。

所以,在唐朝就已坐化的真寂大师,越过了五代十国,于宋时在苏轼的举荐下又被赐以新的法号。

某日,苏轼与京东东路的将官梁交到傅裼家喝酒,傅裼官国子博士,时任徐州通判,傅裼这个人来头也不小,是原龙图阁学士、礼部侍郎燕肃之外曾孙。

当时,燕肃以能够创制奇巧器物而名闻天下,他曾经制作过一个莲华刻漏(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世人都叹服它的精巧。凡是燕肃所任职过的州郡,都要造上一个这样的莲华漏。人们只敢使用此物,但无人敢去改造它。

当时的徐州府,用的是盲人卫朴研制的刻漏,盲人看不见,所以卫朴所制的刻漏就没有漏箭。这在当时是个奇葩,使用时需要让守漏之人待水满之后,将水放掉重新加注,所以人们都说这种刻漏太内个啥了。

正好,通判傅裼对其先燕肃的制造刻漏之法较为了解,于是就改造了徐州府衙里的刻漏。刻漏改造完成后,傅裼顺势请苏轼给此漏写一篇铭文。

所以说,一顿酒引发出来了一篇铭文。

苏轼在铭文中,无非是将漏箭比作是官吏们仕途的沉浮之状,告诫那些当官者要像水中的浮箭一样,永远保持平衡。降职时不要感到耻辱,而升职时也不要感到骄傲。

();()  京东西路提刑长沙(今属湖南)人孙颀(字景修,号拙翁),前几天因为有公事巡部自应天府来徐州,这段时间,苏轼本想前往拜访孙颀的,但由于正在陪同到访的老朋友李公择,所以没有前往。

正好这次孙颀前来,苏轼做好了迎接的准备,还想邀请孙颀同提点刑狱商讨一些事情。

对于徐州的水患,苏轼听说上游的决口处始终无法彻底堵住,就趁给大表哥文同写信的机会,向他又倾诉了这一苦恼。

虞部员外郎王正路之次子王迥,世传此人曾与仙人周瑶英一起游过芙蓉城。此时,王迥的两个族弟正在师从于苏轼,所以得以与苏轼认识。

苏轼就询问了这件事,待此人讲完了他与仙人游览仙界的故事后,就连苏轼也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作了一首《芙蓉城》诗。

王迥,字子高,本为赵州人,因娶江阴巨室之女,遂占藉江阴(今江苏无锡代管县级市,简称澄,因地处“长江之阴”而得名)。也正是由于苏轼的这首《芙蓉城并叙》,历代的文人骚客才把当今“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所在的江阴市称作“芙蓉城”。

到了春日,为害的水患刚退,大旱又至。

苏轼祷雨于徐州城东二十里的石潭,当地父老皆云,此石潭底下与泗水相通,所以潭水与泗水的清浊变化一模一样,并且还常见潭水中有河鱼出现。

逢此大旱,依照唐朝刘禹锡的说法,每逢大旱之年,将一虎头置于龙潭之中,这样一来,潭中将会龙虎相击,其势必斗,则可以兴风雨。刘禹锡曾信誓旦旦地说,以前每遇岁旱,多尝试此法,屡屡应验。

于是,苏轼就援引此法,并郑重地作下青词,到石潭祷雨。

结果还真的应验了,苏轼作了《起伏龙行并叙》诗以记。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正式到石潭谢雨之时,苏轼依然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还作了这首《浣溪沙》词。

工部尚书陈希亮之子陈慥,家住龙丘(即今湖北武汉新洲区三店街),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成为了好友。

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隐士。其父陈希亮陈公弼曾是苏轼在凤翔府的上司,成语“河东狮吼”的典故即出自陈季常和其妻子柳月娥的事迹。

苏轼在凤翔作签书判官时,遂与季常相识。后陈氏移家洛阳,苏轼被贬黄州后,小陈还数从之游。陈季常藏有《朱陈村嫁娶图》,苏轼曾在此画上题过诗。如今,由于苏轼要到徐州下辖的萧县去劝农,正好又来到这个朱陈村与临近的杏花村。

朱陈村全村仅朱、陈二姓,世为婚姻,唐时的白居易也曾有诗咏过其事。

因为该村离县署较远,因此官事极少,另外处于深山,民风极为淳朴。由于民安其土,加之并无羁旅行役之苦,所以此地的山民亦多长寿。

见到了朱陈村,又想起了老朋友陈季常,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可令苏轼感慨的是那种悠远的淳朴之风已被打破,“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