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大道之崩 > 第42章 一朝顿悟见真途(第1页)

第42章 一朝顿悟见真途(第1页)

蔡知书听闻周检昨夜流连烟花之地后顿时勃然大怒。

如此年轻却荒废学业,尚未踏入心动期,若继续沉溺于女色,恐将沦为难以摆脱的魔障。红粉窟英雄冢,古往今来,无数天赋异禀的英才皆因迷恋女色而功败垂成。

蔡知书怒其不争,任凭周检如何辩解,亦无法平息其怒火。硬是将周检关在书房中,告诉他只有认真修儒研经达到君子境界,方可解除禁闭。

周检对这个一生正直的老爷子也无可奈何。

周检被关在书房中,他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明白蔡知书的良苦用心,是为了他能够潜心学问,不受外界诱惑所扰;另一方面,他也对蔡知书的严厉感到有些无奈,他虽然向往红袖楼的奢靡腐败,但昨晚他什么也没干啊。

尽管心中有所不甘,他还是静下心来,开始研读经书,希望能够尽快达到蔡知书所要求的君子境界。

书房中,周检独自一人沉浸在书海之中。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了儒家学问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了蔡知书为何对他如此严厉。他渐渐明白,学问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蔡知书确实是个好老师,他每隔一日便会为周检同学细致地讲解经文内容,并耐心解答其疑惑。

日复一日,周检在儒法的海洋中遨游,他的心境愈平和,气质也越儒雅。每当他沉浸于儒法经典中时,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力量在体内游走,似乎在滋养着他的灵魂。

周检在前世,对儒学领域亦有所涉猎,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底蕴。尽管此世的儒家经典深奥且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

周检近日来勤奋攻读,深入钻研,已对这方世界的儒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儒学之所以能在越国蓬勃展,并如同雨后春笋般迅壮大,其根源无非在于儒家所倡导的宗法制度与宗法思想,与越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相契合,且更适应皇权统治的需求,这也是其获得越国官方认可的关键因素。此外,儒家学说主张推行仁政,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又一显着特点。儒家通过将政治与伦理紧密结合,赋予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宗法观念的温馨色彩,从而提出“仁政”的理念。这一理念的运用,进一步彰显了儒学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法家学派视仁义为陈旧之观念,故而过度运用暴力手段,此举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道家学派则强调以道德为本,辅之以仁义,然而,在推行仁义之时,必须遵循自然无为的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之性,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愈尖锐。

儒家思想积极倡导仁政,对统治阶级施加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旨在防止其采取短视而损害长远利益的行为,类似于“杀鸡取卵”之类的错误决策。儒家深入理解了礼乐刑政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并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紧密结合,以道德教化为主导,同时辅以刑罚手段,以此妥善处理德与刑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一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逆取顺守”的治国方略,即在取得政权后,应顺应民心,以仁政和法治相结合的方式维护社会稳定与展。

从根本上而言,儒家学说在当下是被统治阶层用作管理普通民众的工具。

然而“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却未曾提出和付诸实现。

周检脑中灵光乍现,一个想法在心里油然而生。

旋即提起笔墨,在纸上写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而未闻弑君也。

一夫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驱民者,一夫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写完这些话后,周检意犹未尽,继续提笔写道:

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周检知道,如果只写前面内容,怕会招来杀头之罪,不过完善后面几句后,一个新的学说就此诞生。

正当周检洋洋得意之际,殊不知皇城国子监内儒圣石像散出耀眼光芒,国子监学子见此景不知所措。

皇城上空,国运之气翻滚,逐渐形成一道巨大的巨龙,散着令人敬畏的气息。这道龙形国运之气,乃是越国数千年来的气运凝聚而成,代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福祉。

此刻,龙形国运之气突然翻涌起来,仿佛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它的身体在空中不断地扭曲、翻腾,出震耳欲聋的龙吟声。整个皇城都被这声音震撼得瑟瑟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抬头望向那震撼人心的景象。

蔡知书早也现了此怪异情形,却不知道何事引得国运之气和儒圣之威降临。

与此同时,国子监内的儒圣石像也散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仿佛具有灵性,它穿透云层,与龙形国运之气相互呼应。

蔡知书走出门口,感受到这股气运强烈的波动,仿佛向着他的府上而来,他心中一动,看向周检闭门苦读的书房,心中恍然大悟,定是这弟子捣鼓了什么东西,竟然引来国运之气和儒家儒圣之威。

正一界的无数儒修也感受到体内国运之气在翻滚,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们,使他们的心神都不由自主地向着皇城的方向聚集。

周检此刻也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气息,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天空中的龙形国运之气愈璀璨夺目,而那儒圣石像所散出的光芒也愈强烈。

他意识到自己刚刚写下的学说可能触动了国运和儒道法则。

那股强大的国运之气和儒圣降临之威如有引力般在戚府上空盘旋不愿离去。

周检闭上眼睛,开始感应这股力量的波动。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儒圣的经典语句,仿佛这些语句与天空中的龙形国运之气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这时这股力量如潮水般涌入的身体,不断冲刷着他的灵魂和淬炼着他的肉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