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董卓入京之后,凉州士兵横行洛阳。洛阳百姓怨声载道,朝廷诸多重臣,亦被董卓打压处死不少。袁隗也愈觉得,董卓已然脱离自己掌控。可如今,洛阳兵马皆被董卓接管。袁隗一时,也不敢对董卓难。
董卓这段时日,进出皇宫如自家府院一般。先前被刘宏宠幸过的女子,皆大多被董卓凌辱。董卓甚至对何太后,也起了心思。而被董卓用离间之计,招揽而来的吕布,虽被任为中郎将,却被董卓安排在身边,护卫左右。
而皇帝刘辩,虽然已满十四岁。然自小长于深宫,育于妇人之手。对于朝政之事,一问三不知。而先前被封为渤海王的刘协,此时已然改封陈留王。董卓又见刘协言语,条理清晰,沉稳合宜。又知晓刘协,乃是董太后抚养长大。还号“董侯”。董卓认为刘协比之刘辩,更加聪慧。于是心里生出废立的心思!
由于刘宏之母也姓董。董卓便极力拉拢董太后,以及其弟董重。想要借势,提升自己声望。董太后与董重,自然乐得与董卓相交,毕竟洛阳内外大权,皆掌握在董卓一人手中。而董太后乃是河北人氏,董卓乃是凉州人氏。虽然都姓董,然却并非同族。实乃董卓与董太后,皆希望借助彼此势力,各取所需罢了。而袁隗此时,又收到幽州而来的消息。言说自己兄长袁成,病死在蓟县。而袁成病死的消息,也传到洛阳。董卓此时,一心想着废立之事。便未曾安排,继任幽州刺史的人选。
过了不久,董卓在一次军议上,对着洛阳诸多将校说道吾与董太后一脉同源,自入洛阳之后,日日皆为国事,殚精竭虑。然陛下对于国家大事,丝毫不知。吾亦观之许久,察觉当今陛下,未有半分明君之相。故而欲废刘辩帝位,另立陈留王继位。
董卓话音刚落,众人哗然,面色皆大惊!此时,袁绍开口说道陛下年少,并未有何失德之处。若弃礼法于不顾,随心所欲。废嫡嗣而立庶子为帝,天下士子及诸位大臣,想必皆不会同意。袁绍说罢,朝堂诸多重臣,纷纷附和袁绍所言。
董卓见袁绍敢公然质疑自己,便手按腰间宝刀,怒视袁绍。袁绍见状,心生恐惧。随即开口说道此事乃国家大事,吾等几人皆无法决定。不若请董公与太傅商议此事。说罢,袁绍便转身欲离开。行至殿门之时,回头又说道董公此举,想必群臣皆反对矣!
董卓听罢,顿时大怒说道竖子!天下事岂不决吾,吾今为之,谁敢不从!莫不以为,吾腰间宝刀不利乎?袁绍闻听此言,顿时大怒拔剑回道天下强者,莫非只董公一人乎?说罢,便转身离去!董卓此时,怒火中烧。殿中诸人,皆不敢多言。然大多人心里,皆钦佩袁绍不已。
袁绍离开之后,心里便知晓。以自己目下实力,无法在洛阳抗衡董卓。便取出朝廷所颁符节,悬挂于东门。随后便离开洛阳,回汝南而去。董卓得知消息,便下令通缉袁绍。
而此时洛阳的城门校尉伍琼,劝说董卓说道废立大事,非常人能知矣!绍不识大体,故而恐惧逃亡。并非有异心,若董公逼迫太甚,太傅岂会坐视不理?洛阳此刻,乃非常之时。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切不可与袁氏交恶,恐激事变!若袁绍召集豪杰,酿成叛乱。想必天下群雄,也会趁势而起。至那时,关东之地,便不受董公控制矣!不若赦绍,封其为一郡太守。如此,袁绍定然感恩董公,不再生事。太傅亦不会与董公,生出嫌隙。
董卓听罢,想了想。便认可伍琼所言,让手下拟诏,封袁绍为九江太守。片刻之后,董卓拿着诏书,前往皇宫盖上玉玺。然后派人将诏书,交给太傅袁隗。袁隗此刻,也得知袁绍之事。还正为袁绍而担心,收到董卓送来的诏书,当下便放心了。于是派人带诏书,回汝南老家带给袁绍。
转眼过了半月,董卓又在朝会之上,提出废帝。更提及霍光之事,自比田延年。朝堂之上,有大臣反对董卓。董卓便让吕布,将反对之人拉出殿外处死。随后,群臣皆战战栗栗不敢多言。董卓见众臣皆不再反对此事,当即开怀大笑。然后命令手下官吏,准备废立之事。
而此时冀州,各大豪门士族以及河北名士,皆6续来到邺城。徐州糜家,颍川荀家,中山甄家也派人来了。此番刘和,邀请这些人来邺城。正是为了售书!刘和这些时日,已然将印好的五百套书籍,全部运至州牧府。城外学院内,刘和亦送去了十套书籍。被郑玄三人,皆存放藏书阁保存。
郑玄知晓书籍珍贵,故而分给学子的书籍,皆要求学子,平日妥善保管。待日后离开学院之时,需将手上的书籍,全部归还学院。并不能带走!若有书籍损坏,便有相应的惩罚。而刘和每月送来的纸张,郑玄亦要求学子不可浪费。至于那些上好的白纸,皆由郑玄三人亲自保管。寻常学子所用纸张,皆乃粗纸。只供学子平日研习所用!
过了数日,刘和觉得人也差不多到齐了。便在州牧府设宴,邀请各大士族及名士。自然还有甄糜荀三家!当日州牧府内,人人皆忙碌不已。便连刘虞,今日也在州牧府招待宾客。刘和也搬出不少五粮浆,招待这些人。
待酒宴开始后,刘和便与刘虞一起举盏,朝向众人敬酒。随后,刘和便命人,将成套书籍搬上来。便有十名州牧府奴仆,每人手里捧着厚厚一叠书籍进来。随后便将十套书籍,放置在中间桌上。
刘和此时起身,行至桌前指着书籍说道此番和,邀诸位前来邺城,便是为了桌上书籍。此处共有十套书籍,每套包含十六部典籍。想必在场诸位,皆知晓郑玄夫子,以及卢植夫子,还有在下岳丈蔡邕夫子之名。这十六部典籍,便是三位夫子,平生大半所藏之书。
众人闻言,皆看向桌上书籍。刘和见状,便朝在场众人招手说道若是对此书籍有兴趣,不妨上前来一观。众人见刘和如此说,便皆起身,围在桌前。刘和则站立一旁!
随后这些人,皆取起一本书籍翻看。刘和此时,也在继续介绍书籍。这些士族及名士家族,多少也藏有一些典籍。然今日刘和府上这些典籍,大半皆是这些士族未曾见过的。
过了半个时辰,刘和便说道想必诸位皆已知晓,桌上这些书籍的价值。纵然名门望族,怕族中所藏典籍,亦未有如此之多。如今,整整十六部典籍集于一处。定然可作传家之宝,留于后代子孙。若诸位族中有此一套书籍,日后还怕族中,不能多出几名孝廉之士乎?
在场众人听罢,便皆点头。有人便开口问道刘将军,敢问可是欲将此书,成套售予吾等?刘和便呵呵笑道不错,和可从未想过,独留此些典籍。便招募不少雕匠,花费数年时间。又用上等白纸,才将此十六部典籍,印制成书。便是打算将此十六部典籍,流传天下。
众人听罢,皆称赞刘和。刘和又说道然此书籍之事,耗费大量时日,花费巨量钱财。故而也不能平白赠予诸位,望诸位见谅。众人也知晓刘和此言之意,便皆开口问询此书,一套售价几何。
刘和便指着书籍说道此书,千金一套。众人听罢大惊。不少人心里,暗骂刘和贪财。刘和见众人反应,便呵呵笑道诸位若是觉得,此书不值千金,那和亦不会强求。然此书印制不多,望诸位三思之。
在场众人听罢,皆未再有人吭声。刘和心里也不着急,因为刘和算准了这些士族。定然会动心,大汉选取官吏,乃是察举制。士族弟子想要做官,一看家世,二看才学,三看人脉。家世人脉可以依靠家族,唯独才学,许多人平常根本见不到多少名着。自然文墨有限!如今面前,便有整整十六部名着典籍。千金虽然有些贵,然与家族兴盛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刘和随后,便未再提起售书一事。刘虞父子二人,便与在场士族名士,谈天说地,增进关系。待酒宴结束,刘和便一一送别这些士族名士。刘虞便也问道刘和今夜吾观这些人,怕是不愿出价千金购置此书。汝不若降些?刘和听罢,呵呵一笑回道父亲不必担忧,吾料想这些人不出数日,便会抢着来见吾购书。刘虞见刘和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言。
翌日,糜竺带着十箱金饼,最先来州牧府见刘和。言说购置十套书籍!刘和见状,便呵呵一笑。命人搬十套书籍给糜竺。然后对着糜竺说道徐州与淮扬之地,士族何其多也。糜兄只购十套,是否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