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青铜神树了。其实三星堆里有一个面具,似乎也和山海经中的一位神名及其相似!”
直播间里的网友们闻言纷纷追问是什么面具,以及对应的哪位山海经中的神明。
楚立也没卖关子,直接说道:
“是烛九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烛龙!”
接着,他背出原文: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人面蛇身,全身皆赤。章尾山及钟山神明:烛龙,烛九阴!
背到这里,他就停了下来,对着镜头说道:
“‘直目正乘’字面解释就是竖着长着的眼睛!当然,也有一种说法,眼球吐出为‘纵目’。你们看这张照片!”
说着,楚立拿手机找出一张三星堆里一个造型独特的青铜面具——倒八字眉,两只眼球像柱子一样突出来,鹰钩鼻,似笑非笑,额头间长着一根奇特而夸张的装饰。
整个面具看起来威严而肃穆,又有种说不出的原始蛮荒的气息!
呐,就这张!是不是造型有点像奥特曼?
楚立对着镜头解释这张青铜面具的照片:
“三星堆官方的专家学者们,大都认为这个纵目面具是古蜀地第一代蜀王蚕丛。”
“因为古籍中记载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嘛!”
这个解释引得不少川渝的网友们纷纷点头认可。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楚立话锋一转,随即说道:
“既然三星堆中已经挖出很多山海经中记载的事物,为什么不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呢?”
随即,他在手机屏幕上写出一个字符说道:
“大家看,这是‘蜀’字的甲骨文写法。一个大眼睛,然后是蛇的身躯,下面还有一个人。”
“还记得山海经中怎么描述烛龙的?‘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
“你们看,像不像?!”
楚立接着又写了一个字符,这次他在“蜀”字左边加了一个火,然后向直播间里的观众们解释道:
“这是‘烛’字的古篆写法,就是‘蜀’字加一个‘火’字。烛龙明显和古蜀地有关!”
长时间码字,不习惯用笔写字了。凑合看!
“因此,我猜测,”楚立将他写得字符和三星堆的那张纵目面具放在一起,语气略带几分不确定的说道:
“这张纵目青铜面具很可能不是蚕丛的面具,而是祭祀烛龙神的面具!”
“而根据‘蜀’字的甲骨文形象,以及山海经中关于烛龙的记载。我进一步猜测:所谓的三星堆古蜀国文明,他们应该是信仰烛龙的一支迁徙部落!”
“因为烛龙所在的章尾山和钟山地理位置和三星堆所在的川渝地区不符。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工艺也太过成熟,完全没有渐进演化的痕迹。”
“所以,这可能是一支叫‘蜀’的部落,他们信仰着烛龙神,但不知为何,一路从烛龙信仰所在的西北方向迁徙到古蜀地,在此留下文明和传承。”
这句话一出来,直播间顿时一片哗然!
“【喜欢林麝的张鹏天】:不可能!三星堆绝不可能是外来文明!主播你胡说!【愤怒】”
“【松鼠桂鱼炖蘑菇】:分明是三星堆的青铜文明传到中原的!你看看两边的青铜器的精美程度就知道了!多读读书吧!【抠鼻】”
“【白洛的酸日落果】:我感觉主播说的似乎蛮有道理的啊。【低头对手指】”
“【古莫子】:三星堆文明一旦解密,中华文明将要改写!”
楚立看着直播间大量反驳自己的弹幕,摆摆手道:
“大家不用争执,三星堆目前是有文明而无文字!”
“这就导致了很多事情没法记录,我们后人也只能去根据出土文物各种猜测。任何一种猜想只要逻辑成立,都是有可能的。”
“我说它可能是从西北迁徙过来的文明,除了山海经外,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雕像的小帽子和长袍风格,以及那根黄金权杖。是之前我们华夏其它本土考古中从未出现的,风格也更接近西亚。”
看着直播间各种着急反驳自己的弹幕直接要淹没直播间了,楚立直接调出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照片放大后指着衣领道:
“大家仔细看!这座雕像的衣服是左衽!不是右衽!”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全身像,小帽,长袍,左衽。这是游牧民族的祭祀打扮。西亚和古羌族的大祭司都是这幅形象。
“哗!”
随着楚立的话音刚落,直播间的屏幕瞬间清爽多了。大家都在仔细观察楚立所指出的青铜大立人左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