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明朝 肃王 > 第90章 燕王戏储(第1页)

第90章 燕王戏储(第1页)

朱元璋的这番话,朱允炆有没有听进去不知道,但是朱楧是真的听进去了,他老人家的核心思想很简单,那就是一个王朝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你的基本盘。

什么是你的基本盘,那就是跟你利益一致的人,像藩王、勋贵,这些人世代都是王朝的统治阶级,他们肯定是不希望王朝灭亡的,所以,但凡有点能力,都会使出来维护王朝的统治。

官员就不一样了,他们给谁当官都是当官,无非是换个老板,差别一点都不大,哪的工资不养人呢?

所以,老朱对贪官污吏是极其痛恨的,因为这些人贪污的其实都是他的钱,挖的都是他的墙角,岂能纵容?

不过,老朱也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军队都是维持自已王朝统治的支柱,所以他允许指挥使以下的军户世袭,就是想跟他们共享利益,共享大明的天下。

但是,老朱没有想到的是不光是文官贪污,武将贪污起来也是很厉害的,随着他的去世,帝国监察制度的逐渐失灵,那些世袭的基层武官也不安分,利用各种手段,将原本属于普通军户的田产全都收归已有,导致大量军户的逃亡,使他引以为傲的卫所制度名存实亡。

在这一点上,朱楧也考虑过变革,即允许军官世袭,跟他们共享大明的利益,但是取消普通军户的世袭制度,允许他们自由择业。

至于兵源问题,这也好解决,每年从地方上选择精壮男子服兵役,为期一年,服役完毕之后,官府可以适当的给予赏赐。

这样,那些军官们就没办法欺负普通的军户,因为就没有军户,打仗的时候,朝廷临时派遣将领去统率军队,战争结束之后,将归于朝,兵散于野,有效的防止武将专权。

有人会说,这样是不是就会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影响军队的战斗力。这一点,朱楧以为完全是杞人忧天。

后世的天朝实行的也是义务兵役制度,每年都会招人当兵,服役期为两年,按理说那些军官们每年都会带领新面孔打仗训练,这会影响战斗力吗?

完全不会。一开始是不认识,去了喝一顿酒就都认识了,不过就是换了个单位,换了个领导而已,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将你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能影响什么战斗力?

真正决定军队战斗力的是精良的装备、充分的训练、后勤,充足的粮饷,以及将领出色的指挥。

即便是整天混在一起,但是,军官就知道欺负你,占你家的地,你还愿意替他卖命吗?这样的军队会有战斗力吗?

别的不说,就说秦汉时期,国家就是这样的制度,凡是成年男子,先在家种两年地,等家里有了余粮之后,再自备粮食来服兵役,服完兵役之后再回家让你休息几年,娶老婆生孩子,等你把这些事儿都忙完之后,再自备粮食服一段时间兵役,如此往复循环,直到你到了年龄,才可以免除兵役。

想当年,秦始皇灭六国,汉高祖满世界抽人,汉武帝北击匈奴,封狼居胥,都是用的这套制度,影响什么战斗力了?

不过,朱楧知道,老朱这个人是个极其傲娇且自负的人,没办法,人家确实有自负的本钱,毕竟自古以来的开国大一统帝王,人家的出身是最低的,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砍,这样的开国难度,试问古往今来还有谁?

朱楧知道,跟老朱这样的人打交道,一定要顺着他,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跟他顶牛,更不能像很多网文小说里的那样,动不动就打人家的脸,除非是不想活了。

朱楧之前擅自改动老朱的茶马互市制度和弓弩制度那是出于发展的需要,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凡要是有别的办法,他也不会去摸老虎的屁股,他来到大明做了一个藩王,是想着以藩王的身份作为跳板,实现自已的人生抱负的,不是来装个逼打个脸爽一下就死的。

因此,朱楧此时肯定是不会去动老朱制定的军户制度的,不仅不会动,还会大力的吹捧这个制度有多么出色,原因无他,那就是现在根本没有动的必要。

因为现在是洪武时期,不是明末,在老朱的铁腕儿高压下,那些军官还不敢太明目张胆地欺负军户,所以,现在军户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装备也很好,战斗力很强,实在是没有改革的必要。

如果真的是要改,那也得等到老朱死了之后,军户制度渐渐暴露出问题了再改,现在改,那可真是费力不讨好,说不定就回不去了,直接让老朱给扔到凤阳去了。

听了朱元璋的这一番语重心长之后,在场的朱家子孙不管有没有听到心里,都在表面上表现出一副受教的神情,向老朱行了一礼,一脸恭敬地说道:“儿臣,孙儿知道了。”

朱元璋也不知道他的话自已的这些儿孙们能听进几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他现在六十多岁了,早就知道天命的可畏了。

老天爷才是这个世上最大的操盘手,你在机关算尽,也算不过人家,你在尽心尽力地培养朱标作为接班人,奈不住人家提前把朱标收走。

哎,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长叹一番,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诚哉斯言,看来做皇帝也不能免俗啊。

不管他们能听进去多说,自已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他们的路,终归是要靠他们自已走,自已也不可能永远帮他们,只要尽到自已做父亲、做爷爷的责任就行了。

谈完国事之后,几人又谈了一会儿家事,此时,朱楧趁机向朱元璋提出自已想去九华山打猎的事情,他解释道:“父皇,儿臣很快就要大婚,然后回张掖了,想趁着这个机会跟兄弟们玩一会儿。”

这也算是跟朱元璋提前报备了,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可以说他们藩王私下交往,互相串联了。

朱元璋略微思考了一番,也能理解朱楧的心情,毕竟结了婚有媳妇儿管着,再想和自已的这群狐朋狗友出来就很不方便了,这一点,他是过来人,深有体会。

更何况,他也希望看到自已的儿孙们感情亲近,贯彻他说的亲亲之宜,便淡淡地笑了一下,道:“去吧。多带几个护卫,别出什么事让你媳妇儿担心。”

朱楧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脸郑重地说道:“是。儿臣遵命,谢父皇。”随后,朱楧就开始呼朋唤友,组这个局。

朱允炆作为储君,又是侄子辈的,肯定是不会去的。朱棣年纪大了,不愿意跟他们这些小孩儿一块玩儿,也就找了个理由推辞了。

最后愿意跟朱楧一起去的只有庆王朱栴和宁王朱权。朱权是历史名人,他的出名主要是被朱棣忽悠了,此时的朱权还是个半大小子,更没什么心眼儿,一听说出去打猎,第一个就跳出来同意了。

庆王朱栴的封地紧挨着朱楧,在宁夏一带,两人还是连襟,娶得都是孙继祖的女儿,所以朱楧也喜欢多跟他亲近,毕竟二人的封地相邻,又都远在西北,万一有事,是可以互相支援的。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朱楧知道,自已要是真的遇到了麻烦,能支援自已的估计也就是这个庆王朱栴了,至于老朱的大军,远在万里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来呢?

远水不解近渴啊。

将打猎的人马全都敲定了之后,众人便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喝酒聊天,家长里短了。

不知不觉间,众人都喝的微醉,老朱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折腾,就先离开了,让自已的儿孙们接着喝。

朱允炆喝了几杯酒,不胜酒力,也起身离开,他来到了后花园,想接着晚风清醒清醒,不想这时候酒劲儿上来了,想要呕吐,便扶着一棵树吐了起来。

就在这时,朱允炆感觉有一张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下意识地扭头看去,只见是燕王朱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四叔?”朱允炆见到朱棣有些纳闷,更纳闷他为什么会如此看着自已,不过,出于礼貌,还是主动打招呼,道:“你也喝多了?”

朱棣还是用一种戏谑的表情看着朱允炆,摸了摸他身上的储君服饰,不知道为什么,十分不服气地说了一句,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