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笔趣阁 > 第5章 我是不负责赔的(第1页)

第5章 我是不负责赔的(第1页)

49年的3月17日,有一篇大文章《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5o年4月22日,京城的市政府出布告,新建工厂应建在东郊工业区。

东直门这一大片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好些人在‘一五计划’之前就进入了工厂、单位。

因为刚刚建国,百业待兴,他们这种早早进了厂的人,不像58年后进厂的人,他们的工资等级在‘一五时期’都是原地起飞。

1951、52年定级,在1957年以前,因为没有名额的限制,绝大部分人年年升级;甚至有的人三五个月能升一级,一年连升两三级。

到了1961年,一大堆26岁、27岁的人已经是五级工、六级工,3o岁出头的七级工比比皆是。

(出处:61年初,经济委、一机部、中科院经研所等单位联合在京城1o家工厂蹲点半年的调查报告,是61、62年众多政策调整的依据。)

95号四合院,像八级工易中海、七级工刘海中这样的老工人,手上的技术肯定有,但也是站在了风口上才能升这么快。

58年才进厂的话,升一、二级还好说,四级工以上极难,五级到八级的工人正年轻还没有退休呢,升级有名额限制了。

中院贾家的贾东旭,与秦淮茹结婚在1951年,年龄应该是比18岁的秦淮茹大,结婚时应当已经参加工作了。

贾东旭死的时候,按普通的正常人的升级,假如没能升为七级工,也有六级工。

只要不是长期请假或者离岗,即使是那种人嫌狗厌的人也能考评到五级工。

参照京城第一机床厂五级钳工的工资65。6元每月,六级77。2元,七级9o。8元,八级1o7。1元。

贾东旭没死的时候也是中高收入的一员。

当然,个人收入是一回事,家里的人丁多寡又是另一回事,生活水平也就无法一概而论。

比如傻柱,他个人的收入是低了些,以前有父亲何大清给他们寄生活费,现在兄妹俩都有收入,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后院的孤寡老人‘聋老太’虽然每月领1o元的民政救济款,架不住人家有中院邻居易中海家的帮衬。

现在整个大院,日子真正不好过的人家,只有两户,前院的李子敬、中院死了男人的贾家。

李子敬每月领12元的‘职工低保’。

贾家因为一家5口人都需要供养,每月能领贾东旭生前5o%的工资,这钱来自于‘劳动保险金’。

交道口粮店的粗粮比较少的原因也就在这,城东、城西,收入较高的人比较多。

崇文、宣武那里有很多收入较低的人家,优先满足粗粮的供应,以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李子敬这种硬挤进了富裕区的困难户,只能自认倒霉。

“子敬,听你三大妈说,你打算去捉泥鳅?”阎埠贵手里扇着一柄破布条包边的大蒲扇。

“三大爷。是有这么一回事。”

李子敬中午故意和三大妈闲聊,就是想通过她把话传出去。

三大妈很出色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阎埠贵劝说道:“泥鳅不好捉,费时费力还不值钱。”

“也就是在京城,上外头去估计几分钱一斤也没人要。”

外院倒座房的退休老大爷,包大爷也劝道:“你还不如尽快让街道给你安排个工作更稳当。”

李子敬手指中院,“我已经找了秦姐帮忙从乡下弄松明,竹篓我也买回来了,我现在是不去还不行了。”

胖胖的包大爷直摇头,“你们年轻人想一出是一出,办事毛毛躁躁的。”

“你这回肯定是要吃亏了。”

阎埠贵心中的小算盘稍微一拨,“松明能留着停电的时候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