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帆船
劭群人生的第一次安居工程,落地竣工了,心里踏实了,借学习强有力的翅膀,自信逐渐爆棚,火趁风威,风助火势。
劭群在班里不再沉默寡言,也开始表些意见,毕竟他是英语学习委员,除此之外,有时还揽些闲事。
班里有两个女生,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当时也对不上号,经常出双入对,夏天穿着不到膝盖的白色裙子,还有那种乳白色的丝袜,不同于现在这种丝袜的丝质和花纹。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时兴短裙的审美,起码有一种导向,就如马南邨在其着作《不要秘诀的秘诀》中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许多行为,完全是改革开放之初,突然的一种放开后的无序滋乱,野蛮生长,没有传统文明的积淀,也无西方潮流的辨识。
新事物出现后或变异或死亡或展的这段被历史选择的历程,放眼历史长河,总是如彗星般,灵光一闪,昙花一现,湮灭于空。历史选择与自然选择是相同的,适者生存,适应环境,适合时代。
这种穿着,初中毕业的时候,好像他就见过,但是没在意。上了高中,大家大多只为学习而来,穿衣打扮方面,也不会有太多的规范,也不需要规范,更没有校服,大家连衣服都穿不起,怎么可能再去买校服。
这两个女生,学习一般,穿着时髦,每天班里叽叽喳喳,迟到早退,时常生,班里的学习氛围被她们两个搅得有些骚动不安了。班主任是一位年长的老师,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毕竟这是一班,也是实验班,需要给全校做表率,出现这样的学生,会影响成绩,影响形象。
班主任借一次她们又迟到的机会,喊住她们,当众批评,并对她们的穿衣提出了提醒和要求。意想不到的事生了,这两个女生,女胆包天,不但当堂顶撞,而且情绪失控,撒泼骂街,大喊大叫,脏话连篇,什么老流氓,臭不要脸,苦无遮拦般脱口而出。同学们都惊呆了,班主任气的脸色煞白,全身哆嗦。
后来学校的教导处,责令这两位女同学全校做检查,并准备将这两位女同学调到其他班级,没成想,没有班级愿意要。后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大家,把一班调整走,整个一班改成四班,原来的二班成为一班,三班成为二班。同学们当然都有想法了,纷纷找老师表意见,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就一个学期,改好以后,再调过来。
然后大家都卯着劲努力学习,争取再回归一班的位置,同时各个方面,尊师重教,遵规守纪,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出板报等一些课外活动,也争取引起学校重视。毕竟学校前十名有三个在这个班,毕竟一班位置的师资力量相对硬一些。
两个女同学的教训,是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纷纷自觉行动起来抵制歪风邪气。不久,这两个女同学也转学了,反正是离开了,不是西风压到东风,就是东风压到西风,这两个女同学的离开,就是正义的胜利,结果的导向,产生氛围的导向,氛围的导向产生舆论的导向。大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比学赶帮之中,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学习状态,都有些像“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年代热潮。
学校的宿舍进行改建,焊钢架,搭木板,大通铺,跟初中一样,集约空间,增加容量。劭群住的宿舍跟另外三间宿舍打通了,全改成了大通铺,住了四十多人,好几个班混在一起。大家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分开上学。
自从盖了房之后,一天一天,劭群慢慢就感觉到从容了很多,不再担心学费了,因为母亲偶尔还给几块零花钱,母亲还经常赶集来给他送吃的,这样就不是围困之师,经常有粮草补给,学习之外的压力小多了,尽管还是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优雅的端着饭盆,但是也不必再去想着卖手表或者腌咸菜了。
一天,大集之后,母亲送来一些酱菜,用黄豆做的酱,冬天晾干后窝成球状,再用油炸了,装在罐头瓶子里边,能吃好久。还有用螃蟹,大葱,辣椒,腌的酱菜,这是胶东海边几个地方特有的做法,又称辣椒蟹子酱。母亲还给他买了一件白色带有帆船图案的半袖,现在叫t恤衫。劭群高兴极了,因为他的印象中自己就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穿两个哥哥剩下的,即便是过年,也很少买成品的衣服,好多都是母亲改制哥哥穿剩下的,或者母亲自己做的,尽管很好看,也是新的,但是毕竟不是市场上买的,没有商标牌子,比不过别人。
劭群穿上了这件白色帆船衣服,把母亲送来的吃的放在了自己的床铺下,然后开开心心上课去了。人的开心总是会写在脸上,尤其是孩子,即便是大人,此地无银三百两,也是能被人现,不言自喻。这个四十多人的宿舍,实际并不太平。伟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提到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以世界并不太平。
在这个大宿舍里,有一个劭群的同学,叫爱军,和另两个体育生经常跟鬼子进村一样,扫荡抢掠、横行霸道,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从不反抗。有一个体育生已经不上学了,就是个社会青年,学校门口街上的痞子,劭群对这一切,早就看不惯了,既然大家都惹不起,自己也就躲得起。
劭群再回来吃饭的时候,现这三个人,正蹲在自己的铺上,吃着自己的东西,劭群惊呆了,也气坏了,这可是自己的口粮,也是自己的救命粮。他冲过去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这时,爱军就对他说了,这是什么菜,还挺好吃?劭群就怒气冲冲地反问他们:谁让你们吃的?没想到三人,哈哈一笑,不以为然的说,吃你的,是看得起你,给你面子。劭群一听就急了,上高中以来,除了自己吃的穿的比不上同学,其他方面尤其是学习真的是校之骄子,老师眼中的宝贝,同学心中的榜样,哪受过这个,然后冲上去就抢母亲给他送来的酱菜。
三个人蛮横惯了,丝毫不把劭群放在眼里,然后就拉扯起来。爱军左手薅住了劭群的衣服领子,死死的使劲儿往上提溜,右手还拿着筷子,嘴里一边吃着一边骂着。劭群脖子被勒得难受,也不敢使劲儿挣扎,怕把新买的帆船扯坏了。另外两个人不断用手推搡劭群,还拉扯胳膊。劭群反抗中想起了自己初中课间操那一次打架,于是挣脱双臂,迅握紧拳头打了出去,出其不意的反击,马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这些经常打架的体育生来讲,毕竟是惯用套路,老生常谈,他们打架的花样可多多了。
所以后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劭群双拳难敌四手,又是一人势单力薄,加上力量太弱,那是三个人的对手,只一会儿的功夫,被三个人雨点般的拳头打的满脸是血,劭群转身想抄东西,大通铺的钢筋都在外面,屋里只看到一把大扫把,他就跑过去拿那把扫把,被一个同学拦住了,这个同学是谁,当时顾不上,所以就没记住。这时,三个人也就骂骂咧咧的说了句,饶了你这一次,扬长而去。
等劭群扔下扫把,一擦脸沾满一手血的时候,宿舍里竟出了一阵大笑……劭群低头一看,母亲新买的白色帆船衣服,全是血迹斑斑,颜色反差对比鲜明。劭群一声不吭,把帆船脱了,擦干脸上的血迹,刚好屋里的水桶里面还有水,倒了一盆水洗脸,洗衣服。脸是洗干净了,那件衣服怎么洗都洗不白,白中带黄,黄中透红。
这一件帆船衣服,劭群再也没有见到,扔掉了,还是放哪里了,不得而知。
从此之后,劭群更是沉默寡言了,但是心里复仇的种子也就此开始埋下了。这件事,劭群始终耿耿于怀,一屋子人不但没有一个上去帮忙的,反而看见满身是血的劭群还哈哈大笑。关键是这三个人老是进去欺压他们,他们没有一个反抗的,从来没有,有的人竟然趋炎附势,求得庇护,骄横恣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了学奸。
后来劭群从军后,从书本上看到,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三个日本兵押了两千多人都给突突了,竟然无人反抗,当时就怒从心来。哪怕如今,有多少世人能准确说出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开始年月日,二十年前,劭群就可以,当时的年代只有看书才能获取知识,但有多少人是喜欢读书呢,所以不读书就不会知道。现在即便不读书,各种平台工具,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划划屏幕,分分秒就能查得到,这样简单,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知道。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无数个国仇家恨日子中的一天,好多人甚至连哪一年生的都不敢确定,已经忘却。
可以理解,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也旁带了一些糟粕的东西,明哲保身也好,自作聪明也罢,总之,历史道路的蜿蜒崎岖,百折千回,好多是用大多数人的鲜血铺就。正如鲁迅先生所讲,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