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坐海船不安全,担心遇到飓风,所以孙家还是决定6路到扬州,然后经京杭大运河上京。
这路上就得两个多月。
孙家要早些出。
回京后,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要买房子落脚,房子得收拾吧。
还得找找新的营生,不能坐吃山空啊。
一大家子人呢。
说到回去,言娘的六个兄弟,四个在扬州为等着考秀才。
哦,他们还不知道,妹妹已经以一己之力把老孙家拉拔到士族了,还在苦心巴肺的等考中秀才呢。
两个弟弟县试、府试都过了。
虽然名次不拔尖,中不溜的。
“现在都是童生了。”孙爹和孙大伯都很满意,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能一下子通过县试、府试。那很不错了。
因路途遥远,现在扬州闭门苦读,等就等来年二月的院试。
为此,两个月前,言娘又从林如海那儿搜刮了不少科举书籍,让人送过去。
“给扬州去信了吗也不知道弟弟们现在怎么样。”言娘问道。
大家一时面面相觑,昨日大家太激动了,忘记这回事儿了。
“你家姑爷说,弟弟们明年的院试,得回京城到顺天府参加了。”言娘把有些滑下去的三娃往上抱了抱,说道。
终于能把林如海光明正大的称呼为孙家姑爷了。
姑爷,就是闺女的女婿。
孙家是林家正经亲戚了。
“等会儿就让老四给他们写信,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到时候路过扬州,就顺路接上他们。”孙大伯说到。
“好的,大伯。”言娘四哥答应到。
“不用担心二哥,林老爷已经和钦差大人们说明原因,并让捎信给孙家所在的汉军旗佐领了。等二哥回来,我让他立即回京。旗人不能经商,他以后也不能出海了。”
孙爹和大伯点点头。
二嫂也感激的看了言娘一眼。
她一直为自己男人悬着心呢。
现在只有四哥一个人在父母身前,其余的都是老弱妇孺。
也不对,言娘扫了一眼客厅,不知不觉间,侄子们都长成壮小伙了,一个个插葱样站在那儿,挺有压迫感的。
大的都该说亲了。
这几年,几个嫂子又给自己添了几个侄子,注意,新增加的人口都是侄子。
老孙家真是人丁兴旺啊,不愧于阳盛阴衰。言娘感叹。
想到两个侄女,旗人还得参加选秀呢。
这等会儿再说。
言娘接着说回京的事儿,“林家往京城送中秋节礼的队伍会提前出,和咱家人一起。到时候路上慢点儿,正好照应一下。”
“会不会耽误林家送礼”孙爹担心的问道。
“没事儿。他们今年比往年提早出,即使路上耽误些也不碍事儿。大不了等到了扬州城,让他们先走。到时候有大哥他们五兄弟,还有这么多高高大大的侄子们,谁还敢不长眼”
说着,大家都笑了。
孙家是北方人,男人们体格高大。
所以当年在张家村,虽然是外来户,也好说媳妇儿。
“咱们再从镖局聘请一队镖头。”
看到孙爹想反对,言娘直接说到“有备无患。咱们老孙家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呢,那可不比几两银子贵”
孙爹无奈的摇头笑了。
闺女越来越贵气,也变得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