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又说道:“对了王爷,昨天有个妇人送来几百匹布,说是您吩咐过的,说只要她送过来,我们就会收,我看她形容的人像是您,就收下了。”
李晃点点头,“那是我吩咐的,没想到那个店主真的送过来了,我还料想她不会相信呢。”
“主子,现在城里议论最广的事,就是您奉旨赶制军袍的事了,那个店主应该也听到了消息。”全顺说道。
李晃点点头,不再说她。
这边一干大臣下了早朝,三三两两的出了文昌门,就见到文昌门前的广场上坐着近千人,正在缝制衣裳。一些大臣还以为是眼花,伸手揉了揉眼睛。
几个大臣呆立当场,弄不明白眼前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有妇人进了宫门来缝制衣裳?
这边还没惊讶够,李晃就突然出现在眼前。
“诸位大人好啊。”李晃笑着打招呼道。
“下官见过宁乐王。”几个大臣行礼道。
李晃摆摆手,“诸位大人不用客气。本王欲请诸位帮个忙,不知可方便?”
工部尚书因为那次赈灾,算起来跟李晃打过交道了。这会便问道:“不知王爷想让下官们帮您什么忙?”
李晃指着广场上的人说道:“想必诸位大臣也听说了本王奉旨赶制军袍的事,本王若不是实在缺人,也不会麻烦诸位大人。是这样,本王府里的丫鬟们一人分了三四件的量,本王就想到,诸位大臣家中不是也有丫鬟吗,就厚着脸皮来请大人们帮帮本王了,想必能为边疆将士出一份力,诸位大人应该不会拒绝。”
李晃都这么说了,大臣们还能说什么,说自己家丫鬟很忙怕是帮不上忙吗?王爷家里的丫鬟都一人做三四件了,你家丫鬟事再多还能多过王爷家的去?再说李晃都说了这是为边疆将士出的一份力,拒绝的意思就是不愿为边疆将士出力。这事要是传出去,那些个文人大儒的墨水都能淹死个人。
众官员连忙表示能为将士出一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晃笑了笑,“很好,本王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诸位家里应该有一百个丫鬟左右,我也不要求多了,就跟宫里的宫女一样,每人分三件。诸位大人没异议吧。”
大家都是男人,谁知道做衣服是怎么回事啊,也都不知道府里到底有多少丫头,听着三件不算多,就点头同意了。
李晃记下官员名字,笑了笑,“本王在此替北疆将士们谢过诸位大人了,那本王就不打扰大人们了,诸位请。”
李晃懒得一个一个的解释,直接拦下一群官员,重复解释了,记下名字,再将人放走。
大员家里丫鬟几百的也有,四五品的官员就少一些,李晃嘴里说着是估算,其实暗卫们早就将众官员家里的情况打听过了。
如此几波官员过去后,几个压轴的三省尚书便踏出了宫门。
赵正雍看见李晃,眼里的笑意就敛去了,面上却不动声色。
李晃又将话重复说了一遍,中书门下两省尚书都点头表示同意。他们都不是傻瓜,前面的官员就算是清廉的小小的监察御史,都同意让家里的女眷为将士们添置几件棉袍。他们作为官员的中流砥柱,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李晃转向赵正雍,笑着问道:“尚书大人可是有难处?有也没关系,边关的将士想必会体谅大人的,毕竟大人为了百姓呕心沥血,家里的丫鬟们自然要以照顾好大人为首任。”
赵正雍听着李晃挤兑他的话,旁边两个同僚又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心里深吸了一口气,勉强说道:“王爷这话本官不敢苟同。边关的将士为了大兴可谓是破家为国,大义面前无私事,本官自然愿意为将士们聊表一点心意。”
李晃点点头,“很好,边关将士一定会铭记尚书大人的大义!尚书大人家一共有四百五十多个丫鬟,本王就取个整,四百五好了。到时候布料本王的管家会送过去的。”
赵正雍睁圆了眼睛,“本官家中丫鬟有多少,宁乐王如何知道得这么清楚?”
李晃一摊手,“哦,赵公子偶尔告诉我的。”说着也不管赵正雍听到赵立荣,立即变了脸色的样子,继续说道:“请诸位大人交代丫鬟们用心做,可别到时候好心帮忙还弄出不愉快来。”
两个尚书自然知道李晃这是拐着弯在提醒赵正雍,便笑着应下了。一山不容二虎,三省尚书自然是谁也看不惯谁,这会能借机踩一脚赵正雍,自然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