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可是吃不惯?”凤九歌问。
丞相夫人放下碗筷,赞不绝口,“我家九歌长大了,如今都会给为娘做早膳了。”
感动之余,丞相夫人抹起眼泪。
“女儿孝敬母亲乃是天经地义,母亲何必哭泣,若是母亲喜欢吃女儿煮饭,女儿在丞相府的日子,大可以日日给母亲做早膳。”
丞相夫人摇头:“偶尔下厨一次便足矣,你是王妃,更是我的宝贝女儿,娘舍不得让你日日洗手作羹汤。”
“素白,去添一副碗筷来,我与九歌一块在这用膳,你去回禀老爷一声,省得他们还等着。”
素白眼眸含笑,乖声应着,随后便去了通知了丞相。
凤九歌与丞相夫人边用早膳边说话:“父亲今日休沐,听说京郊风景不错,母亲可与父亲商议,我们一块去京郊翠湖亭游玩。”
翠湖亭是当今皇帝还是王爷时亲自题名,因亭子旁边有一湖泊,周遭常年翠绿,冬暖夏凉,是游玩的好去处。
皇帝题字时曾赋诗一首,自打皇帝即位,翠湖亭便火热起来,京都城内经常有人去翠湖亭游玩。
许多官家小姐也爱在翠湖亭办诗会,春游跟秋游。
无数赞赏翠湖亭美景的诗词,都被刻在翠湖亭旁边的石碑上,以作铭记。
此石碑乃是陛下亲赐,诗词歌赋极佳者,才有幸刻在石碑上。
迄今为止,被刻在石碑上的诗词,寥寥几人。
其中便有陛下与秦离墨,还有太子殿下。
翠湖亭外。
风家马车停在路边,凤九歌与丞相,丞相夫人,凤凌月一同下马车。
杨氏尚在思过,加上梁王一事,不便抛头露脸,只让凤凌月前来。
凤九歌与丞相夫人走在前头,两人闲话家常,细数周边美景。
“当今太子文韬武略,是个奇才,诗词更是一绝,母亲与我过去看看吧。”
凤九歌在王府时,阅读了许多当朝的书卷,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便包括太子殿下。
“太子五岁便能骑马涉猎,六岁便能将文章倒背如流,朝中大臣无一夸赞太子!所以太子七岁时,便被册封。”
提起诗词,丞相也对太子赞不绝口。
“太子在诗书方面的造诣极高,令吾等佩服。”
凤凌月站在最后面,插不进话来。
她自小不爱读书,杨氏教育她,女子识字便足够了,其余的便不重要,凤凌月女工了得,舞艺惊人,奏乐堪比乐师,在京都甚是出名。
若非凤凌月出身只是庶女,上次与她说亲的,便也配得上世家公子哥,只是庶女出身,嫁给公侯嫡子便是高攀。
凤九歌在石碑前研读,论及陛下与太子的诗词,两人竟不相上下。
“陛下题诗时,年纪不过十八,太子题诗时,年龄十九,论起诗词方面的造诣,太子颇有陛下当年的风姿。”
凤凌月看向了角落里的诗句,她故作疑惑,“姐姐不是倾慕王爷已久,怎的对太子诗句那般熟识却闭口不提翼王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