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重生之衙内对照 > 第4章 先知先觉(第1页)

第4章 先知先觉(第1页)

饭是白米饭,每人一大碗。菜是炒腌罗卜条。

这已经很不错了,整个柳家山大队能吃白米饭的人家可不多。多数家庭都是吃红薯米饭。所谓红薯米饭,顾名思义,乃是掺杂了碎红薯粒的米饭。红薯米份量的多寡,要视各家的家底而定。家底厚一点的,红薯米掺得就少一些,家底薄一点的,红薯米掺得多。少数赤贫家庭,甚至有全吃红薯米的。

这也没办法,当时是大集体生产,稻米品种也没改良,产量很低。只能大量掺杂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虫害相对较少,比较容易获得丰收。许多年来,中国的农户,特别是南方的农户,就靠红薯来维持生计。

对我来说,这个饭菜不坏,很对口味。

刚刚穿越,记忆完全停留在二十一世纪。大鱼大肉的,也吃腻了。这么地道的腌罗卜条,还真不容易吃到。我端起碗,大口吃起来,边吃边望着老爸笑。

见我吃得香,老爸也很开心,摸摸我的头,掏出一支“飞鸽”牌香烟点燃。

一九七六年,能抽纸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农村的人,一般都抽烟卷,就是自家种烟自家烤制,用纸卷了烟丝来抽,俗称“喇叭筒”。出门才买包纸烟充门面,大都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或者一毛钱一包的“火炬”。“飞鸽”烟一毛八,算得是好烟了。老爸是国家工作人员,柳家山有头有脸的人物,抽个纸烟也应该。不过他每个月工资三十六块五毛,老妈的工资也大致差不多,要养四个孩子,还要孝敬外公外婆,开支不小。这个“飞鸽”烟也不能敞开了抽,在家的时候,有时还抽“喇叭筒”。

“爸,今天怎么回来了?”

二姐边吃边问。

老爸是典型的慈父,在我前世的记忆中,他从未打过我们姐弟,骂也很少。姐弟几个都和老爸很贴心。

“哦,今晚要到麻塘湾放电影。”

老爸是电影院地技师。专业是维修放映机与电机。不过偶尔也需要下乡放电影。那个时候地农村。娱乐活动非常之少。只有看露天电影和唱地方戏两样。县里文工团人手有限。很少下乡唱戏。各个公社甚至大队倒都有自己地文工队。但是水平都十分业余。道具也异常缺乏。大革命期间又只准唱八个样板戏。翻来覆去那几个现段子。老百姓也有些腻了。比较起来。露天电影无论在下乡频率还是观赏质量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地方戏。下乡地电影放映员也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地能人。

麻塘湾大队紧挨柳家山大队。向阳县电影放映管理站地调度人员和老爸关系不坏。凡有到柳家山临近几个大队地放映任务。都会安排老爸。算是公私兼顾。

麻塘湾?

我心中灵光一闪。模模糊糊地觉得有什么事情。但又一时想不起来。

“太好了。爸。夜里带我们去麻塘湾看电影。”

三姐欢呼起来。

老爸笑眯眯地点点头。

中国农村大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老爸却是个例外,对我们姐弟几个一般的喜爱。自然,我是幼子,得到的宠爱要更多一些。

“哎呀,柳老师来了。”

听声音,就知道是我的班主任袁老师(上了半天课,至少我已经搞清楚老师姓什么了)。

“袁老师。”

老爸笑呵呵地和她打招呼。

“柳老师,你这么叫,我怎么担当得起?你可是我的启蒙老师,还是叫我的名字吧。”

袁老师带着些夸张的神情说道。

嘿嘿,我猜得不错,袁老师果然是老爸的学生。

“呵呵,你如今是正式的老师了,有什么担当不起的?再说小俊还要你多费心呢。”

一说到小俊,袁老师立即两眼放光,如同捡到了宝贝。

“柳老师,不瞒你说,你家小俊绝对是个神童。一手毛笔字写得可漂亮了。”

老爸笑笑,只当是袁老师的随口奉承。这个小袁还是太年轻了啊,就算要奉承自己教子有方,也可以说些诸如聪明勤奋,认真听讲之类的话语。她偏要夸小俊毛笔字写得漂亮。练字可不是朝夕之功。自家儿子学会握毛笔也才几天呢,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袁老师见老爸不置可否,还以为是老爸风格高,谦虚。

“柳老师,小俊真是个好苗子,不但毛笔字写得好,算术也很不错的。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也和你一样,是个国家工作人员呢。”

一九七六年那会,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大学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个相当遥远的概念。说小孩子长大以后能当上国家工作人员,那就是好得不得了的祝福了。袁老师自己,估计也还是个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差一大截。

我算术好,老爸倒是很相信。

记得前世老爸就不止一次和我说过,我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便能计算一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小学一年级的算术,对我来说,无论前世今生,都绝对是小儿科。

看着我们姐弟三个狼吞虎咽吃完饭,老爸又和袁老师聊了一会,这才收拾碗筷,念念不舍回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