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加,跨国界的国际移民潮不断涌现,成为极其引人瞩目的一个现象。
身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移民群体在文化认同问题上一直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多的困扰,这在其中的一些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也在一些移民作家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而移民的记忆探寻与身份认同构建自然也成了这些作家的主题写作,其中最知名就是2oo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英国印度裔作家。
而与之齐名的石黑一雄却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在林野的原时空,石黑一雄与鲁西迪、奈保尔三人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在这个时空却只有奈保尔,少了另外双雄,着实令人惋惜。而与获得诺奖的石黑一雄不同,堀江敏幸斌没有真正移民,但是其留学生活,给他带来了移民视角。
将两人放在一起对比是林野极其私人的阅读习惯,就林野所所知,目前好像还没人和他一样,将两人的文本对比分析。
但是如果有人尝试将两人放一起,那么他会现特别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关注移民问题,石黑一雄更为关注移民记忆的探寻,而堀江敏幸则更为关注移民困境书写。
而这两人的书写主题一个向内一个向外是由两人的身份背景决定的。
石黑一雄的祖父在淞沪会战爆前后一直在上海日租界工作,父亲石黑镇男出生在上海,是一位拥有高学历的海洋学家,供职于英国北海石油公司,一直为英国政府工作。
196o年由于工作地点变更,以技术移民的身份带领全家迁往英国,定居在伦敦南部中产阶层聚集的吉尔福德镇,周围邻居都是有钱的股票经纪人,依旧延续稳定优渥的中产阶级生活。
石黑一雄抵达英国时,还只有5岁,融入英国社会生活很容易,也不存在与旧的生活断裂的问题。日本文化对他的影响是外烁的,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体现出来的。
1989年,在接受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访谈时,石黑一雄表示:他的父母一直试图对他进行某种教育,让他为返回日本做准备。
日本这个国家对他有很强的情感上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缺少在日本的实际生活经历,他对日本的描绘带有许多想象的色彩。
2o17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石黑一雄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称赞他“在具有巨大情感力量的小说中,揭示了我们与世界联系的虚幻感下面的深渊”。由此可见,移民文化背景对石黑一雄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
或者可以这么说,石黑一雄对日本的记忆探寻有很多是自我想象的,虚幻的,那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日本,这也是为什么原时空石黑一雄拿了诺奖后,日本国内却并没有什么相关报道以及日媒对其评价也始终不高的原因。
而堀江敏幸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堀江敏幸在高中时代就很喜欢读书,因为对日本古典文学感兴趣,于是选择了日本文学系。
机缘巧合下学习了法语,燃起了他对于法国文学的热情,决定改变研究路线,攻读早稻田大学的法语文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堀江敏幸从二手书店购买大量的法国小说和散文阅读,但堀江敏幸即使通过阅读了解了法国方方面面的信息,然而小说所描绘出的地理信息和季节感,是没去法国之前所体会不到的,因此堀江敏幸下定决心前往法国。
堀江敏幸是日本人,但在踏入法国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份已然从“日本人”扩大到了“亚洲人”,经受着来自西方中心主义的排挤与凝视。
一方面,由于生活拮据使得他十分靠近移民,从近处观察移民生活。另一方面,亚洲人的身份,使得他同样经历着来自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
同时,异国漂泊者的身份,使得他面临着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身为漂泊者,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法国社会,而漂泊者的身份却也为他提供了双重视角,得以审视西方文化。
同时,通过西方文化审视日本文化,堀江敏幸漂泊者的身份和双重文化背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创作素材。
在语言上也可以探知堀江敏幸与石黑一雄的巨大差异,石黑一雄是采取后现代西式的语言和手法来叙事,而堀江敏幸重归日本传统,成为接下宫本辉“新感觉派”的旗手。
林野记得在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授奖词说他以非常敏锐的感受性和杰出的叙事能力表达了日本人的心灵的精髓。
对于小说家来说,“杰出的叙事能力”是天经地义的,这不用多说。这句授奖词说明评委很看重“敏锐的感受性”,这一点可以说一向是日本纯文学的特色。堀江敏幸也拥有这种“敏锐的感受性”特质。
可以说,石黑一雄和堀江敏幸就是一个离开一个留下,一个走向传统,一个拥抱西方的一体两面。
而林野之所以要在此时重新回顾他曾经阅读对比石黑一雄和堀江敏幸的异同,是因为他需要对《熊的铺路石》这一令堀江敏幸获得124届芥川奖的作品进行重写。
堀江敏幸《熊的铺路石》是以亚洲人移民法国作背景的作品,而林野要将它改为中国、越南等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移民日本的背景,这个艰难的工程。
先就如林野之前所说,如无必要,他是绝对不愿意对记忆中的作品进行改动的,这必然会造成原作的部分失真,但是遇到这种不改动就没办法展示出来的作品(毕竟他不可能跑去法国留学再写出同样背景的小说)那也没办法。
那他只能竭尽全力保留原味,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是类似于翻译的工作,要保持对作品的敬畏心,如无必要,不随意变动。
而要做到保持原味的同时,改变作品背景,那么他就需要把同样以移民为主题的石黑一雄拉出来,对比堀江敏幸,作为一体两面的对照,保证林野在重写《熊的铺路石》时,没有走偏。
而在这之外,最最主要的还是要描写真实的移民到日本的那些移民困境。否则再怎么对比文本,也是悬浮的作品。
也就是说,他必须深入移民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