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儒道至圣手游停运了吗 >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第2页)

第四章 别人家的孩子(第2页)

“不是孙先生,是另一位你们不认识的老师。不说这个,我们排队进文院。玉环姐,书箱我来背。”

人高马大的梁远却抢过书箱,说“我帮你拎,走吧。”

另一个同窗6展扶着方运,辞别杨玉环,排队进文院。

方运四处打量,那个方运去年也考过童生,可他还是第一次来。

葛小毛小声埋怨“我才十二岁,来了也是浪费钱。做个歪诗还行,可请圣言太难了。除了十三经,还有一些众圣的著作。自孔夫子封圣至今已过千年,封圣者数十,请圣言选考多位先圣的著作,我上了五年私塾,不过背诵了论语孟子易经周礼和春秋,怎么也考不上童生啊。”

方运知道所谓的“请圣言”类似后世的问答、填空和默写,让考生根据提示去补写前文或后文,有的甚至要默写一整章。

这让方运想起了唐朝的科举。

中国唐朝科举考“帖经”,帖经是录取考生的重要科目,就是抄录经书中的几句话,然后遮住几个字,让考生填上,比请圣言还要简单。

唐诗之所以兴盛,主要原因是唐朝科举还考词赋,而且所占比重极大。

在圣元大6,圣院现诗词和才气最为契合,尤其是能传世的战诗战词,影响人族兴衰,所以科举必考诗词,而边塞诗是重中之重。

梁远笑着说“你年纪小,让你来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了长见识,尽力而为即可。童生试的请圣言一出就是三十张试卷,府试考秀才的请圣言更是达到一百张,戏称考百页死耕牛,怎么可能全答对”

6展道“小毛你不要气馁,除了四大才子,没人能答对童生试所有的请圣言,我们也不能,更何况你。好在童生试要考的范围较小。秀才试的请圣言才刁钻古怪,科举数百年连历代才子都无一人答对,哪怕那些最终封圣的先贤。”

葛小毛松了口气,说“梁远,这次童生试全靠你了,孙先生的弟子这些年一直没人中童生,别的私塾的人都笑话我们。咱们比不上那位过目不忘的神童方仲永,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希望列祖列宗众圣保佑。”

“你呀”梁远失笑摇头。

方运听到方仲永这个名字稍稍一愣。

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说“方仲永来了。”

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面容严肃,没有丝毫的稚气,目光没有丝毫神童应该有的灵动,看着比同龄人稳重。

随后一个身穿华丽锦袍的中年人得意洋洋从车上下来,不少父母立刻上前恭维那中年人。

文院面前的考生和考生亲友足有三四千人,方仲永父子一到,大部分人停止说话,看向方仲永父子。

方运没想到同是姓方,这对父子竟然这么耀眼。

方运认得方仲永和他父亲方礼,那是他的远房亲戚,论辈分方运是神童方仲永的叔叔,只不过两家关系太远,没有来往过。

葛小毛羡慕地说“方仲永的神童之名在济县还要过玉环姐的美名,他不仅过目不忘,吟诗作对也远我等。他父亲说他在十岁那年就能考上童生,之所以在今年第一次参加童生试,是厚积薄,为了争童生第一当案。”

“此次案非他莫属了,案可免试入大源府的府文院,那可是一府之内最好的学堂,比咱们的私塾不知道好多少倍。”梁远说。

方运轻叹一声,说“我刚才说过,我被彻底打醒了。不过祸兮福之所倚,昨夜我见到一位奇人,他教了我很多东西,以前记不清的都记得,以前不懂的也突然就明白了,好像是开了窍。”

杨玉环半信半疑地看着方运,低声问“那人是谁”

“他没说名字,说我算是他半个关门弟子,如果我不能中进士,就不配知道他的名字。”方运深知自己终究变得不同,所以就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减轻别人的怀疑。

杨玉环一双美目满是讶异,问“进士当进士才能知道他,那他是谁大学士大儒难不成是半圣”

“那我就不知道了。”方运摇头苦笑。

“既然你有名师指点,那一定能中童生我回去割二两肉,晚上让你吃个够”杨玉环高兴地笑起来,她的笑容比春天的阳光更明媚。

“那就多买点,买一斤,干脆再炖只鸡。”方运心知考不中童生必死无疑,多买点就当是最后的奢侈,考中了也不会差这点钱。

杨玉环毫不犹豫点头说“那就听你的你是一家之主。”

方运没想到杨玉环不仅人漂亮,还这么懂事,处处维护他的尊严。在她眼里,一天吃这么多已经属于败家,可仍然毫不犹豫,生怕方运自尊心受挫。

方运心中暗叹“或许她会在心里说,只要再累一点、多吃点苦,就能把这些钱赚回来。这样的女人,怎能辜负。若我能中童生,绝不让她再吃半点苦、受半点累”

杨玉环从书箱里拿出一张她今早烙好的糖饼,说“我多烙了两张,你早上没吃饭,现在吃了吧。”

方运接过糖饼,慢慢吃起来。

考试当天的饭总比平时好,中午要留在文院,一边吃饭一边答题,饭和水都要自备。童生试还好写,秀才试要连考三天,吃喝拉睡都在狭小的考房里,身体稍微出点问题都撑不住。

老黄牛一路晃晃悠悠向城东走去,不多时来到文院外。

文院红墙碧瓦,绿树掩映,在晨光下一片生机盎然。

文院外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有十多岁的孩子,还有头花白的老人,正排成十排逐渐进入文院,粗粗一看不下两千人,而不排队的家长亲友更多。

方运愣了一下,没想到济县人口不到九万人,考童生的人数竟然能达到两千。

方运知道古代识字率很低,中国古代男人的识字率在1o左右,到了民国时期也不过只有15,其中有过半还是需要认字的各种工匠艺人,士子书生的比例还不到5,可这比例在古代各国中已经是最高的,古代西方贵族大都不识字,大量国家的识字率低于1。

在方运看来,济县的童生试一次能有三四百人就足够多了,可没想到竟然能有两千人,这个数字太吓人。

而济县是下县,一年也只能录取五十个童生

方运心中惊讶,没想到自己小看了童生试的激烈程度。

方运很快记起,圣元大6的人口密度远高于中国古代。

县府根据富裕程度分上中下,而济县是下县,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可因为有才气的存在,平民只要不偷懒,都饿不死,方运和杨玉环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只是两个孩子,也依旧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勉强供一个人读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