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读画记那些疯狂或忧伤的美 丁建元 > 第二十四章 德国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丢勒三(第1页)

第二十四章 德国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丢勒三(第1页)

除了创作版画之外,丢勒在绘画领域也为德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丢勒的绘画影响了德国的绘画创作风格。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如:《基督》、《亚当》、《夏娃》、《四使徒》、《东方三博士礼拜》和肖像画等,尤其是他的自画像影响到了后世画家为自己画自画像的热情。

丢勒一生偏爱旅行14901507年他四处游历,到过巴塞尔、荷兰、布鲁日、斯特拉斯堡和威尼斯等地。他曾两次游历意大利,到访威尼斯与威尼斯派画家乔瓦尼贝里尼见面并向他学习意大利的绘画技巧,他还曾与拉斐尔见面与他进行绘画交流。他了解了意大利北方艺术家的思想并掌握了南方艺术家的绘画技巧。

在丢勒的绘画作品中,自画像和肖像画也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丢勒从13岁起就不断为自己画自画像,他一生为自己画了大约十幅自画像,是艺术史上自画像最多、最全的画家之一。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手工艺人的地位还是不高的。即使是在思想自由、开放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早期也没有画家为自己画自画像。丢勒是第一位为自己画自画像的画家。通过这些自画像,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自我肯定与自信。这也说明丢勒对自己的职业具有认同感。

在丢勒之后,很多的画家开始为自己画自画像。达芬奇、拉斐尔和贝里尼等著名的画家都为自己画了自画像,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等画家还在自己作品上画上自己的画像,展示自我。特别是拉斐尔在自己的壁画《雅典学院》中把自己的形象和历史伟人画在了一起比肩而立。从这点也反应出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画家的地位有所提高,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

丢勒的肖像画在他两次意大利之旅后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尤其在丢勒晚年,他的肖像画开始用头像替代半身肖像。他更加注意用明暗关系表现人脸的结构的立体感,他这一时期的肖像作品表现人脸的轮廓更加坚实有力,形象更丰满,从而改变了他以往单纯地表现人的轮廓和明暗关系的画法。

1526年,是丢勒创作出了一幅杰出的肖像画《伊司马斯·范·鹿特丹》,成为他最伟大的一幅人物肖像杰作。这幅作品中的男人穿着黑色的长袍,须发花白,他目视前方好像在凝视着观众,看起来好像从要画中走出来。丢勒生动地刻画了他的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凝视前方的眼神,衣服的褶皱,丢勒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作家沃尔夫评论这幅作品说:“整幅作品都用最好的笔触完成的,没有一根头发被忽视,但细节适应并服从了整体画面。”1

丢勒的水彩画也非常的出色,他的水彩画作品像照片一样写实,出神入化,如:水彩画《野兔》、《草》和《蓝色彩翼》等作品。丢勒以科学的精神研究他所表现的每一个他要表现的动、植物。丢勒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画中兔子的眼睛、毛发、草的根茎、叶片等等,他都经过认真的观察与研究,每一个细节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描绘,从而让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绘画创作上,因为丢勒对透视学和人体比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出完美的人体比例。如他的作品《亚当》和《夏娃》这也是第一次有人把亚当和夏娃以双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黑色的背景下,画中的两人是正面裸体,但他们的上身都朝向对方,它们成为对称的相互呼应的两幅作品。画面中俩人都手拿苹果,夏娃的眼神天真无邪,但亚当的眼神中似乎有着某种期待。丢勒拉长了人体的正常比例,使得这两个人身材修长而又性感,亚当健美的身躯和夏娃丰满的身材充满了青春活力。人物摆脱了哥特风格死板形象,更加活泼生动,画面增加了许多浪漫的色彩。

1526年丢勒晚年著名的油画作品《四使徒》,以双屏形式,黑色为背景表现约翰、彼得、保罗、马可4位圣徒。

左屏中,左边是穿着一件红色斗篷的约翰手捧圣经和主教的钥匙,在他后面的马太正低头读圣经。右屏中,保罗身穿白色披风,双眼怒视前方,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剑,他身边的马克注视着前方。

丢勒对这四个人的人物形象分别进行了刻画,四个人的面部表情各有不同,约翰的睿智、马太的虔诚、保罗的刚毅和马克的愤怒,丢勒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为表现保罗刚毅的性格,保罗的披风被丢勒画的坚实有力,有雕塑感与保罗的性格非常吻合。约翰的红色斗篷表现的比较柔和与保罗的斗篷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画的下边,画家写下了“向世界的统治者发出警告。”这句话,提醒统治者要捍卫真理。《四使徒》表达了丢勒捍卫真理的精神。

我们把丢勒的绘画作品与和他同时代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放到一起作比较,很容易的看到三者之间的差别。比如用丢勒的《四使徒》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丢勒的绘画风格很明显的不具有拉斐尔的作品中人物的洒脱和俊朗,但他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与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比较,丢勒的作品缺少豪放的气质,太重写实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有些拘谨。在绘画创作主题上丢勒没有米开朗基罗宏大,但丢勒非常重视思想内涵的隐喻表达。在绘画技巧和透视学的应用上丢勒、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三人旗鼓相当。

在人物刻画和审美上,我们对同一题材的圣母像的进行比较,拉斐尔的圣母像具有女性的唯美,恬静和温馨感,是人们心中的圣母。儿童形象也生动有趣。丢勒的作品带着一些哥特风格的特点,相较于拉斐尔的女性人物形象就显得比较刻板,没有意大利式的柔美和轻盈。儿童缺少俏皮、活泼可爱的形象。米开朗基罗的女性形象更健康、丰满,他更善于用人体表现自己精神世界和思想。

丢勒虽然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的影响,但就德国人的民族个性而言,丢勒的作品有些晦涩难懂,暗喻和隐喻成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同时丢勒的创作风格仍然会受到一些哥特风格的影响。整体绘画风格上人物的形象不够活跃,画面中有些人物形象比较刻板,色彩上丢勒虽然学习了威尼斯画派的表现方式,但整体的色调还是偏暗,画作背景大多采用暗色调,缺少意大利式的浪漫与唯美,丢勒的作品中理性的表达多余感性的表达。

丢勒是个十分善于思考的人,做事认真、严谨。他对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他到欧洲各地旅行,学习绘画和版画技艺,并记录下所思所想,对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丢勒,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非常擅于利用透视学和几何学的理论并把它们用到实践中。

晚年的丢勒对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了总结。丢勒认为几何学可以找到优美的人体比例关系。他对此展开了各种研究。丢勒还把几何学知识用到建筑学上,计算建筑的结构进行建筑设计。丢勒的这些研究成果对现代建筑设计、绘画和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丢勒晚年开始著书立说,他留下了三部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讲述了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以科学的方法教授人体比例知识和透视学的技巧。丢勒为自己的著作绘制了大量的版画插图,以插图为媒介直观的介绍自己的理论和绘画技巧。这些插图也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理论和工具提供了帮助。

1525年,丢勒第一部用于指导人们学习透视方法的著作《量度四书》出版。(UnderweysungderMessungmitdemZirckelundRichtscheyt,也译为《使用圆规、直尺的量度指南》或《量度艺术教程》),

1527年,丢勒第二部著作《筑城原理》出版。(EtlicheunderrichtzubefestigungderstetSchlosz,undflecken),

1528年,丢勒去世前完成了关于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比例关系的著作《人体比例四书》(VierBüchervonMenschlicherProortion)。他死后该书出版发行。

这三部著作可以证明丢勒在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如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丢勒的著作不仅成为后人学习绘画的教材,他的书也影响了后来的数学家对几何学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塔尔塔利亚、费拉里和达尔卡诺等人。“在紧随文艺复兴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他的影响主要源于他的技术著作。”2人们对他的科学成就给与了高度评价。

丢勒多才多艺,思想开放包容,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使德国艺术摆脱了哥特艺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了以人文主义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丢勒的新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德国画家还影响了荷兰、比利时等很多国家的画家。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的灵魂。

1《ALBRECHTDüRER》NOBERTWOLFPrestelVerlagP272

2《丢勒的《测量指南》与西方现代早期的图书插图》叶丹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20第三期10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