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胜利不是靠神机妙算,而是靠全军团结一致的心态,必胜的决心,如此而已。
在战后休整的时间里,程勇带着手下再度躲到一边,不再参与具体营务。
赵大勇、王桢、刘孔和等人则一齐来到中军,请示该如何处置俘虏。
决战之前,曾有过“投降不杀,重留头”的说法,即清军愿意投降者,一律不杀。可满营俘虏实在太多了,比明军的总人数还多,很多军官担心带着这么多光头,会非常麻烦。
鬼知道这些人是心向大明,愿意主动投降;还是眼见打不过,违心保命。
特别是以孔希贵为的高级将官,个个贼眉鼠眼,居心叵测,留在营里说不定是祸害。
沧州不是久留之地,没时间在这里仔细鉴别,必须尽快出个章程才行。
朱慈烺一听有理,问道:“嗯,那你们说,该怎么处置呢?”
赵大勇提议道:“殿下仁德,不愿多杀人,不如就只杀千总以上将官,剩余的小卒子,全部充当辅兵算了。”
陈富贵、毕长喜等人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蓟镇西协重建时,京畿一带还没有战火,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壮汉。把他们分到各哨队充当辅兵,等头长好了,便能转化为合格的战士。
毕长喜道:“小得问了一下,有十几个人会用火器的,是一把好手,可惜鞑子把他们的火铳缴了。把他们交给我吧,以后找到火铳,还能用得上………”
朱慈烺笑道:“火器很好练的,不用这么麻烦。”
刘孔和是名臣之后,对“君无戏言”这句话比较看重。
他听到“不用那么麻烦”几个字,还以为太子要大开杀戒,连忙劝谏道:“殿下,底下士兵还是可用的,不如只杀把总以上算了。”
朱慈烺不解问道:“你们都觉得要把军官都杀了吗?”
众将互相看了几眼,都纷纷点头。
明摆着,这是一场歼灭战,而不是普通的招降。
如果那些游击、都司和千总在战前就率部投降,当然可以继续统兵,成为太子座下部将。
这次是明军将对方打到崩溃,当然没有留着那些将官的道理。
留下来干什么呢?
留在营中统兵?大家都不放心和这些汉奸并肩作战。
留下来当一个辅兵?他们会心怀怨恨,不会甘心的。
万一他们和以前的部下串联,整出什么幺蛾子,那就麻烦了。
朱慈烺听完解释,理解了众将的担忧,又问道:“孔希贵和他的百余亲兵呢?”
众人齐声道:“当然要全部斩杀。殿下,这些都是祸害,一个也不能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