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我在三国有块田 > 救死扶伤(第2页)

救死扶伤(第2页)

平定了一城的流民叛乱后,燕绥在城中积攒了很高的威望。这几天,在高烧和重伤的病人得到救治后,百姓对其更为信服。

毕竟这个年代,像扁鹊、华佗这样的神医圣手少之又少,大多数百姓能请到都只是粗通医理的赤脚大夫。

在东汉,高烧不退基本上就被判了半个死刑,只有命大的才能挺过来。而且,因为前几年瘟疫的阴影迟迟不去,百姓简直谈“烧”而色变。

200积分就能兑换20片扑热息痛片,吃下去很快就能见效。专治高烧的燕绥,简直成了活菩萨一般的存在。

很快,不但生病的人会去找燕绥寻求帮助,很多遇到纠纷和难事的人也不去衙门和找乡绅了,而是请燕绥这威望极高的人来评判。

遇到百姓间的普通争端,燕绥果断移给了擅长抽丝剥茧、快刀斩乱麻的郭账房:看财报和谈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她在行,这类工作实在不在行,得交给有天赋的人做。

而且为了日后展示“凭空取物”的本事,她得适当保持神秘感,陷入鸡毛蒜皮纷争中,不论评判谁赢,都有损自己形象。

其实事务也不繁重,郭嘉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毕竟和现代动辄几万人的乡镇不同,这个年代的普通城池也就几千人。地处人口东汉人口排名前三的颍川郡,阳城的居民有小五千人,已经算繁华的城镇了。

像是交州这些南面的州,人口稀少,商贸不发达,城内人数有的甚至不足一千,往往看上去城就像是一个大号村子。毕竟商贸不发达、以农为本的年代,为了耕种方便,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村落里。

在燕绥沉浸在积分持续上涨的快乐时,流民已经抵达了云梦田庄。

一路跋涉的流民们抬眼望去,只见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摇摆,田里不时走过扛着锄头的农人。他们脚步轻快,有的还哼着歌曲。

地里偶尔有娃子蹦蹦跳跳捉蚱蜢,偶尔小儿从口袋里一抓,摸出来什么放在嘴里美滋滋地咀嚼,一派天真烂漫的样子。

村落里屋舍俨然,村民怡然自得,脸上不见悲苦之色。

流民们走在田间平坦的道路上,忽然有一女子大哭了起来。其余人被她的情绪所染,哽咽声不绝:

“能活下去了,真好!”

“这真是洞天福地啊!”

“真能在这里安家,我们全家都做牛做马好好侍候庄主。”

谁想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呢?脚踩在庄稼地里,流民们终于又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即使当奴隶,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也甘之如饴。

其实燕绥不想剥削流民奴仆,她只想将人扩充为佃农。一般来说佃农都有自己的土地,再租一些庄主的地,还能庄子做活计赚点小钱。只要朝廷和地主赋税不严苛,没有意外发生,佃农就能过平安喜乐的小日子,算是古代百姓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佃农占人口的大多数,可惜东汉百年间佃农就没几天好日子过。沉重的租子、天灾战乱、还有疾病瘟疫,每一件落在佃农头顶都是沉甸甸的大山。

在这种混乱时候,还是统一管理不会出岔子,燕绥觉得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高一些,吃饭、训练和治疗都由庄子统一安排。待天下太平了再让百姓专注自己的土地,提高家庭积极性。

历史上,曹操率先采用屯田的法子,功效显著。燕绥记得从前考试还写过几次曹魏屯田作用的简答题:

历史书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但到了后期,屯田剥削太严重了,田民苦不堪言,开始大量出逃。

再加上屯田的土地不断被世家侵占,从国有变成了私人田产,所以就逐渐废除了这一制度。

此时,荀彧就在“行政楼”的大会议室看到了这一文件,拿着薄薄的纸张,荀彧陷入了沉思:“这似乎是在想安置流民、解决天下纷乱的法子?”

一个来历不明、火并庄子的土匪,竟真的心怀天下不成?怀着这样的疑虑,荀彧在大会议室坐下,开始仔细阅读所有的文件。

燕绥提拔了原来田庄的一魏姓男子做人事管理,还指派了两名干练中年女子过去当他手下,三人组成了粗糙的人力管理部门。

因为担心流民身上带有疫病,抵达云梦田庄的一百五十二名流民都被魏管事安排在大甜村的排屋里。然后他匆匆来到大会议室,寻当时讨论的文件,让自己做事有章可依。

看到荀彧,魏管事彬彬有礼地作揖:“荀先生。”

这位荀先生自带矜贵气,又生得俊美无俦,魏管事纵使不知道他出身大名鼎鼎的颍川荀氏,也不敢怠慢。

荀彧一丝不苟回礼道:“庄主说我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动了你们的书籍,还请见谅。”

魏管事笑道:“郭账房说了要交接许多事务于您,您尽管看,请不吝赐教啊。”他定睛一看:“说来也巧,我寻的正是这页,左上角写着甲29号文对么?”

荀彧疑惑:“二十九?”

魏管事笑道:“是庄主教我们的编号法子,特别好记,咱这边文件和讨论记录都有编号,找起来也方便。”

荀彧若有所思:“管事方便讲解这编号否?”

魏管事道:“正好要去安置刚来的百余流民,不如您同我一起,边走边讲?”

安置流民,涉及到民生,荀彧自然不会推辞:“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