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三国时期的历史,关云长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从他的出场,到他的谢幕,所有有关他的故事总是能引起无数人的关注。
曹、刘、孙三家领导,无一不想将其收为己用。
纵观整个三国,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关羽,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人了。
既然如此,关羽最后为什么会死?他的死是必然吗?
长久以来对关羽的死因,人们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一是关羽死于刘备的借刀杀人。
二是关羽死于与诸葛亮的不和。
三是关羽死于性格“刚而自矜”。
其实,关羽的死,刘备明白,孔明明白,关二爷自己也明白,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明白。
二爷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
二爷安息,三家领导都放心了。
所以,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关羽实际上必须死!
可能有人会问刚才不是说了,三家领导都希望关羽为己所用吗?
怎么现在又说三家领导都希望关羽死呢?
这不合逻辑啊?
接下来咱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为什么关羽必须死?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说说为什么荀彧会死。
众所周知。
荀彧荀文若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
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敬重。
荀家“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高于曹操。
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但是,荀彧虽然栖身曹营,其终极的理想却是匡扶汉室。
加入曹军,只不过是为了利用曹操的力量,来实现挽救大汉江山的理想。
到后来荀彧现曹操有不臣之心,毅然选择与曹操决裂。
结果曹操赐他一杯毒药,害死了荀彧。
之所以先说荀彧之死,是因为他和关羽是一类人。
关羽熟读《春秋》。
《春秋》一书,相传是孔夫子所作。
正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一书中,到处都是关于忠、孝、仁、义的故事。
受到《春秋》的影响,关羽的理想也是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个例证,关羽被曹操俘获后,受封“汉寿亭侯”。
虽然这个爵位是曹操给的,但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
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这表明他是名正言顺的大汉臣子。
后来回归刘备,按理说关羽应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老大。
因为在刘备眼里,曹操是汉贼,这个封号不是汉帝给的,就是曹操封的。
可是,关羽的大旗上仍绣着“汉寿亭侯关”,这就很能说明其中的问题。
刘、关、张三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如兄弟。
虽然桃园结义这个典故是后来的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但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何况三国乱世正是用人之时,关羽之死对刘备来说,显然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更不要说这同时还伴随着损将失地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