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接过沉甸甸的钱袋还没从三十两的巨款里反应过来就被小二请了出来,至于在临走前吴大夫说了什么,她也想不起来,只木讷的回应着。
街道上喧闹的声音让胡蓉的心神渐渐回笼,看了眼手里沉甸甸的钱袋,胡蓉连忙藏到怀里,这不是三文钱,可是三十两,在杨柳村可就是妥妥的有钱人家了,不但是杨柳村,附近几个村子也一样!
有了这些钱老三去参军也能少受很多的苦,想到这,胡蓉决定拿出五两银子来打成一个坠子,挂在脖子上就算身上的钱都没了,也能靠着这坠子换取一些东西。
想到就做,来到一家打制收拾的铺子前,说明来意,那掌柜的很是轻松的答应下来,并且给了她一个牌子说三天后再过来凭着牌子就能拿到坠子,胡蓉接过牌子谢过掌柜的就离开了,她还要去打听一下什么时候有要参军的消息。
来到小茶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小二上前问胡蓉想要喝什么茶,胡蓉都没喝过哪知道,于是问了一下小二,小二介绍了一些名贵的茶,但那价格差点没把胡蓉吓跑,小心翼翼的问有没有最便宜的茶,小二听了露出一副鄙视的眼神,但还是说了最便宜的茶需要十文钱一壶,胡蓉肉疼的掏出十文钱给了小二,小二接过钱转身离开。
没一会就带了一壶茶水上来,胡蓉让他摆在桌上就让小二离开,小二也没停留,直接去下一桌询问去了。
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胡蓉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也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太太,想着,自己不自觉的差点笑出声,还好及时捂住嘴才不至于被人看笑话。
心里正暗自觉得自己醒悟快,就听到旁边桌的两人说起参军的事情,胡蓉立马专心偷听。
只见一人说:“你听说了吗?当今好像有主意想要把战场上的老兵换下来,换一批新兵训练。”
另一人立马说:“这个我也听说了,我是听我家四叔的儿子的大舅说的,他说他的四姑的闺女是在城里的知府府干活时听到的,但听说还没确定,等当今确定再传到这来,估计最快也要半年后,怎么,你想去?”
那人连忙摇头表示不想:“没没没,哪敢想啊,那不是什么可以想回来就回来的活,上战场那是要掉脑袋的,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又不是想不开,怎么会去!”
另外一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你啊,话说回来,这征兵也不是谁都能选上,听说是当今想要打造一支强兵,在筛选上就会严格很多,你想去也未必能选上。”
那人不屑的摆摆手说:“去去去,我有那么不堪吗?不说这个了,听说最近。。。。。。”
后面的话胡蓉没听下去,匆匆把壶里的茶喝完就离开了,她要规划一下老三去参军的事情。
要是按照两人的意思,那是当今要打造强兵,在体力上一定要好,这个老三不怕,然后就是学识,虽然当兵不用认字也可以,但哪个父母不想自家孩子出人头地,老三没读过书,但这时间不是还有半年嘛,半年时间虽然不能考出个状元,但认识字还是可以的。
于是胡蓉镇上唯一的书院,在门前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就被请到书院里。
穿过学子们读书的地方,听着学子们读诵诗词的声音,猛地想起自家的老六也是在这书院读书的,想着等一下谈好事情后问一下能不能见一下老六,要是能见到就把最近的事情说一下给他听。
门童带着胡蓉来到一处竹楼前对着竹楼说:“张院长,这里有一位妇人说想要把她的孩子送到书院读书。”
竹楼里的人听后就让胡蓉进来,门童打开门把胡蓉请进去后就关上门离开了。
胡蓉看着眼前的张院长,这是自己第二次见到他了,第一次是带老六来,现在第二次就是带老三来的。
张院长在胡蓉看自己的时候也不动声色的观看胡蓉,感觉眼前的胡蓉虽然是一身农妇打扮,却一点也没有农妇那种感觉。
“这位大娘,你是想把孩子送来书院读书?”
张院长的话惊醒胡蓉,胡蓉连忙收回神思说:“是的,张院长,我是想来问问这里还收不收学生。”
张院长点了点头说:“收的,但不知你家孩子多大。有没有开蒙过。”
胡蓉如实回答:“张院长,我这孩子年纪有点大,今年已经十六了,还没开蒙,我也没想过他要考状元,只是想着让他会一些字,日后生活也能好一点。”
张院长听到胡蓉的话惊讶了一下,十六在乡下人家都已经能成家了,怎么这时候才想到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