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农门科举奋斗日常笔趣阁 > 番外一个百姓的自述(第1页)

番外一个百姓的自述(第1页)

他们经常说,我是跨过了大名从荒芜到繁华的百岁老者。

他们经常说,我的存在,见证了大名从贫到富的转变,见证了一代名臣叫大名焕新天。

每每孩子们这样说,我总是笑着。

他们问:祖父祖父,很久以前,我朝真的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吗?

他们问:爹说,祖父小的时候去码头帮工,竟然只有五文钱一天吗?

他们问:以前的很多屋子,真的都只是茅草做的吗?

朱生在孙儿们的问询中,轻轻点头,“是啊,以前是这样的。”

-

那是最早,朱生刚刚出生的时候。

大名朝刚刚脱离太后的钳制,成宇帝刚刚登基,天下百废俱兴,他心怀抱负,到处减免税收,鼓励百姓多耕地,朱生那时候落地,家里的日子还不算太差,他年少也是过干饭的。

但好的年景不长,他家在淮浙,虽然是富庶之地,但吃饭靠天,有几年,家里的田青黄不接,村上饿死了许多人。

他的姐姐和一个小弟弟,也在这场饥荒中不幸离世。

家里为了度过这场灾难,还卖了两亩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那是朱家最艰难的时光,朱生那时候已经十二三岁了。

他虽然还瘦小,但家中情境艰难,娘也病了,作为家里第二大的男丁,他必须扛起一片天。

好在淮浙有码头,他还能找到搬货的事儿做,那码头老板看他可怜,包他的饭

,一天两顿,还给五个铜板。

那时候,朱生拼了命的干活,生怕自己被开掉。

于是,他每月可以拿到近100个铜板。

这100铜板,他可以给二姐买一根红头绳,给家里买一斤肉,大大小小的孩子围在一起,每个人的嘴唇上都油亮亮的,那满含鲜味的汤……

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后来,哥哥娶亲了,年景又好了起来,朱生也长大了,他以为自己能在码头干一辈子的活,但没想到,管事的侄子来了。

他很快被替掉,回到了村上,继续开始种田。

但见过县城繁华的朱生不想一直留在乡下,他渴盼着去做点小生意,可他什么都不会……

于是朱生想去当学徒,学点木工、或者学一门做饭的手艺也好。

朱生的运气很好,因为做小子的时候吃过一点油水、在码头见过世面,他和普通的农人不太一样,被镇上一参观的厨子看中,做了厨子女儿的夫婿,学到了一门手艺。

那时候,朱生十九岁,他觉得自己未来能做镇上最好的厨子,开最好的小饭馆。

和媳妇成亲之后,朱生跟随老丈人苦练厨艺,老丈人夸他颇具慧根,朱生很高兴,觉得自己会很成功。

但,学了很久,接手小饭馆,他发现生意怎么都做不大,因为镇上有银子来下馆子的人太少了。

有钱的下馆子,看不上他们家的小馆子。

这馆子,也就维持着能开下去,能赚一点,但

赚得不多的样子。

朱生又迷茫了,朱生想闯一闯,但这个时候,朱生已经做了父亲,他决定稳一稳,且这样开着吧。

孩子落地了,朱生拿着菜刀和铲子,在锅碗瓢盆里讨生活,他辛苦极了,但日子却很灰暗。

因为朱生想出人头地,但怎么想,他好像都出人头地不了。

而且,朱生这种失落,也不敢跟别人说,因为在所有人眼里,他已经过得够好了。

再说不好,那是不知足。

可——

他想更好,怎样菜能更好?他学着去思考,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事情的转机好像是突然出现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饭馆的生意忽然有了起色,街坊四邻,还有镇上的富户好像都变多了。

大家变得有点大方,愿意来馆子里吃一顿,只要他做的好吃,多的是回头客。

他高兴极了,如果能再这样赚下去,说不定他可以在县城里买一个铺子,开更好的小饭馆。

后来,镇上各色的小摊子也变多了,市集变得繁华,一直居住在镇上的朱生开始向食客们打听,发生了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