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香港电影的格局不再是邵氏和嘉禾两强鼎立。
电影的风格也不再是以古装片或者近代片为主,
而是开始贴合香港这座城市的现代生活。
也因为这样的改变,香港市民观看电影的热情也被逐步点燃。
香港电影的票房终于在1980年首次突破千万港币大关。
而那时,将会是香港电影辉煌的开端和元年。
······
9月初,香港的气候依然燥热。
自3月份被爆料偷偷收购九龙仓股票以来,
他就被汇丰和怡和给盯上了。
想要再从二级市场上多捞些股票,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他连10%都没买到,也就刚刚900万股。
派人查了很久,也没什么确切结果。
这完全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
现在,他手上的九龙仓股票真如同鸡肋一般。
不过,他又有了新想法,
这九龙仓股票在自己手上可能没什么太大作用了,
却可以用来交换,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一边,包玉刚自从三月份被方鹤轩赠与了2000万港币的股份后,
已经进入市场潜伏了接近半年时间。
还是原本的历史上,
在将全部10%的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后,
包玉刚随后宣布已经持有15%-20%的九龙仓股份。
也就是说,包玉刚自己只收购了5%-10%股份。
但这个时空下,方鹤轩那2000万港币的股票平均收购价是29港币,
也就是说,包船王还没开始,就已经拿到了0。7%的股份,
之后,他潜伏半年,偷偷伸手,已经收购了16%的股份。
也就是,他比原本历史上多了差不多6。7%-11。7%的九龙仓股票。
如果再加上9%,也就是总共25。7%。
要知道,原本到了1980年6月22日,包玉刚手中全部也只有30%的股份。
接近两年时间的煎熬,也只收购了10%-15%,过程可谓是艰难。
现在,这个目标就很容易达成了。
离49%的第一大股东控制权也不算太远。
方鹤轩的那一封信,确实给船王提了个醒,
让他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和阻碍,甚至少花几个亿也有可能。
这一天,李老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座机给包玉刚打了个电话。
翌日,他们两人约在了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会面。
这两位如今的华人商业领袖彼此客气的握了握手,简单寒暄几句后,
李嘉诚先开口:
“包爵士,我早就听商界的朋友说,您有意减少船运投资,希望转向地产和旅游购物这两块,当时,我正在收购九龙仓股票,一听,还真巧,九龙仓不就适合爵士您的计划吗,我心想,都是华人,无论如何,我都要襄助您一二。”
包玉刚听到李嘉诚这么不要脸的虚伪之词,心里却是暗暗吐槽,不过,他还是很有商业风范的说道:
“感谢李生的慷慨相助,如果所有华人都能团结一心,香港就没有洋人敢与我们虎口夺食。”
“包爵士此话言之有理,香港是华人的香港,鬼佬在我们身上吸血百年,也该有结束之日了。”
“李生深明大义,我万分感激,不知你的手上有多少九龙仓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