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从厨房端了熬好的四神汤,这是她到汴京之后,特意去药铺子问过郎中学来的。
“喝完四神汤,要吃米糕,”张氏嘱咐道,“郎中说,这样吃最好了。”
谢玉琰看着那一碗扎扎实实的汤,正想要商量张氏盛出去点。
张氏就接着道:“若是补不上来,就要用猪肚一起熬了。”
想一想又再加猪肚……还是算了,谢玉琰从张氏手中将碗接过来。
张氏则笑眯眯地盯着谢玉琰都吃光,然后递过去盘米糕。
“吃一块就行,”张氏道,“不用全都吃了。”
杨钦跟着道:“剩下的我替阿嫂吃。”
谢玉琰知晓,两个人一同配合,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无非就是哄着她将药膳吃完,谢太后从小锦衣玉食,但这样的被人关切,是重活一世才有的。
一块米糕吃完,谢玉琰看向张氏故意笑着道:“现在看看,我胖了些没有?”
看着阿琰脸上漾起的笑容,张氏也跟着抿嘴,好好打量一番:“似是好一些了,这四神汤果然有用。”
杨钦也凑过来:“让我也看一看。”
屋子里传出笑声。
张氏觉得不光是她和钦哥儿有了变化,就连阿琰也变了,变得亲和许多。要知道一开始阿琰来家中时,大多都板着脸,即便神情淡然,也让人从心底生出几分惧意。
她知晓不该怕阿琰,可就是控制不住。
现在就好了,阿琰时不时就露出笑容,眼底的那抹肃穆也淡了不少。
谢玉琰看向杨钦:“去书院之前,要将童先生教的功课都温习一遍,每日早晨起来,我都要考较。”
杨钦笑容立即僵在脸上,他是挺爱读书的,但他的读书跟阿嫂的考较不是一回事,阿嫂考的那些书上都没有,甚至童先生都没讲过,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
不过也正是因为阿嫂教的这些,那书院才肯收他。
“别看这个书院肯收你,”谢玉琰道,“若是功课不行,还会劝你回家。”
“而且,这只是给小儿启蒙的书院,真正的书院没有本事和名声很难进得去,就算认识山长也不行。到底能不能去读书,就要看你自己下多少功夫。”
杨钦躬身道:“阿嫂,我知晓了。”之前他只有闲下来才能读书,现在家中衣食不愁,全都不用他操心,他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做功课,将来等他长大了考取功名,就能真正帮到家中。
杨钦就要下去,谢玉琰将食盒递给杨钦:“将这个带着,看书饿了就吃一些。”
杨钦又露出笑容来:“谢谢阿嫂。”
一路回到自己屋子,杨钦这才将食盒打开来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糕点,不过……打开第二层……
杨钦眨了眨眼睛,怎么少了一半?
是阿嫂回来的路上吃了?总不能是被耗子拖走了吧?
……
接下来的日子,杨小山一切都照谢玉琰安排的行事,一边打听汴京的各种消息,一边继续雇工拉砖修葺院子。
郭雄、郭川被陷害的案子证据确凿,除了郭家兄弟还需留在大牢,等待复核案子,那些船工都被放出来。
出大牢之前,郭雄交待众人,前来投靠谢玉琰,以后他们要为谢玉琰做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