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什么 > 三电影人才的南下与西进(第2页)

三电影人才的南下与西进(第2页)

最后他说:不久的将来,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电影文化生活的普及与提高,这一重担将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该努力改正缺点,力求进步,承担这个重担。

在会议之前,经与东北局宣传部沟通,袁牧之把东影的领导重任交给了老搭档吴印咸,并确定了进北平筹建电影领导机关的小组成员,共8个人,主要是党总支书记陈波儿、办公室主任赵伟、美工科杨海洲等。

关内老党员会议结束后,吴印咸主持了隆重的送行会。依依不舍的员工们与袁牧之拍照留念,昔日的战友分别与他热烈相拥。

1949年2月14日,踩着嘎吱作响的白雪,袁牧之一行踏上西进的火车,在人们的挥手告别中,缓缓离去。

与兴山不同,3月的北平已经春风拂面,温和的气息十分浓烈。陆定一、周扬等中宣部领导正在等着袁牧之的到来。他们告诉袁牧之,新中国电影领导机关的名称、组织机构的设置都需要马上确定。

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协调,最终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最高领导机关定名为“中央电影管理局”,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下设艺术委员会、制作委员会、私营企业管理委员会和艺术处、制作处、办公室、发行处几个大的部门。电影局的首任局长由袁牧之出任,大名鼎鼎的蔡楚生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史东

山任制作委员会主任,陈波儿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月后,电影局的隶属关系转移到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名称仍用“中央电影管理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第11次会议上,正式任命袁牧之为中央电影管理局局长。从此,袁牧之肩负起了领导全国人民电影事业的重大使命。”#pageNote#1

袁牧之,这颗被祖国最北面刚毅的风吹过的种子,由东影输送的籽粒最饱满的种子,从此在京城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吐露芬芳。

(三)支援并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就在袁牧之离开兴山的一个多月之后,又一支队伍从兴山的火车站出发,伴随着隆隆的火车声,过哈尔滨、长春、沈阳,经天津、北平、济南,直奔南京和上海。带队的人是钟敬之,6名东影的骨干与他随行。一路上,看着车窗外解放了的村庄和田野,钟敬之等人心情激荡。

4月下旬,钟敬之等人到达了北平。他们听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已经在4月21日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中下游北岸集结的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按照刘伯承司令员下达的《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确定的战术原则,开始强渡长江,向国民党汤恩伯部、白崇禧部发起进攻。几十个小时

过后,三野一部就把红旗插上了南京的总统府。

几乎在同一时间,“南京解放”的号外飞遍了北平城。钟敬之立即联系铁路方面的人员,第二天即赴南京。

车至徐州,战场上的新消息再次传来,三野主力已逼近上海。形势发展之快令人猝不及防,本来直奔南京接收的东影员工,在钟敬之的调配下,分成两路。因为钟敬之清楚,东影在南京还有4个放映队,至少能为接收增加十几个人手。

钟敬之等人进入南京时已经是5月初了,那也许是这座国民党政府用作首都的城市的最好季节。南京4月即已入春,6月才算入夏。5月的南京,到处郁郁葱葱,秦淮河流淌的历史古意与文化诗情并没有因为战争化为乌有,反而更让人生出怜爱。夫子庙里延续的精神血脉,还在不间断地灌溉着这片江南柔美的土地。

烟花绚烂中,钟敬之与著名剧作家、导演于伶的手握在了一起。随即,钟敬之带来的东影人员与于伶一起按路上的谋划,留拓新等人带领两个放映队,在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帮助下,接收南京电影机构,钟敬之则与于伶一起,带领另外两个放映队及其他人员直奔上海。

此时,南昌等地都已经相继解放,但上海的国民党守军还想利用坚固的工事做最后的顽抗。就在上海被三野主力攻占的前一天,钟敬之与于伶顶着炮火,穿越枪林

,进入上海的市区。对于钟敬之与于伶来说,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他们太熟悉了。

5月27日,炮声停歇,昔日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被解放军全面占领。暂住交通大学的钟敬之等人立即着手开展接收工作。此时,于伶的身份是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直接负责接管上海的文化、电影机构。6月2日,接收正式开始了。

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中心,国民党在上海的电影布局也算煞费苦心,他们在这里设了5个电影厂,分别是隶属于国民党宣传部的“中电一厂”“二厂”和隶属于国民党国防部的“中制”,另外还有两个电影厂。此外,还有40多个电影院,以及负责电影发行的“总管理处”“电影检查处”等。

扎实推进的接管工作被钟敬之等人以信件的方式雪片般报给已经搬回长春的东影,东影的领导也给他们复信,表达问候,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

不久,东影接到上级的通知,在接收过来的电影资材和人员的基础上,准备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拟任命钟敬之为副厂长,随钟敬之前往接收的人员留在上影工作。

1949年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了,与钟敬之一起负责接收的搭档于伶被任命为厂长。

于伶与钟敬之信心十足,他们想在中国电影曾经最繁华之所做出更多的努

力,让这座昔日的中国电影之都再次焕发光彩。他们首先想增加制片的多样性,于是想到了美术片的摄制。当他们把想法汇报给文化部电影局时,发现与袁牧之、陈波儿的想法不谋而合。而此时最具制作美术片实力的非东影莫属。在电影局的协调下,东影将美术片组连同组长特伟、技术水准最高的方明等20多人划转给上影。

1950年,东影美术片组迁往上海

1950年2月3日,乘火车自长春而来的特伟等人把在东影练就的技术和眼光带到了上海,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7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共生产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等90余部美术片作品。

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完全具备了独立建制的上影美术片组在1957年4月被正式划出,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当年东影的美术片组为班底的工作者,很快摄制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等。

后来,《黑猫警长》《大闹天宫》《阿凡提》等被观众熟知,伴随着几代儿童成长的电影更是不断被搬上银幕。

这是上影的成绩,也是东影的骄傲。

(四)遍布全国的长影电影人才“种子”

从1948年年底开始到1951年的三年左右时间里,东影工作的关键词除了“电影”,就是

“支援”二字。如果把这些支援比喻为“种子”的话,按时间顺序,不妨做这样一个盘点:

——1948年年底,田方等人去接收北平的电影机构、设备、人员并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是第一粒种子;

——新闻纪录片摄影队加入北平电影制片厂,钱筱璋又带领东影新闻片组进入北影,1953年成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是第二粒种子;

——1949年2月,袁牧之等人赴北平组建中央电影局,是第三粒种子;

——1949年3月,钟敬之等人赴上海接收电影机构、设备、人员并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是第四粒种子;

——东影美术片组加入上影,并在1957年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第五粒种子;

——1949年7月,中央电影局还调东影制作处处长罗光达到北平筹建影片发行的总机构——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后罗光达出任该公司经理,是第六粒种子;

——1950年,东影周从初被调到北京筹建新中国第一个洗印厂——北京电影洗印厂,是第七粒种子;

——1951年4月,东影机械厂划归中央电影局直管,同时以东影技术骨干为核心筹建南京电影机械厂,是第八粒种子;

——1951年4月,东影化学工厂划归中国电影器材公司领导,并以东影化学工厂骨干筹建保定电影胶片厂,是第九粒种子。

其实,

东影早在刚刚到达兴山的1946年6月,就曾经支援当时的华北电影队4台摄影机、2台录音机、1台印片机、一批照明灯具、2000米底片及17名技术人员,这应该算是第十粒种子。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影改名为长影后,又分批支援建设了数个兄弟电影厂。1958年7月,由长影70名艺术与技术人才组成的队伍浩荡出行,他们的目的地是陕西西安。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他们要在中国的西北参与建立西安电影制片厂。同月,另五路队伍同时出发,支援建设广西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辽宁电影制片厂以及龙江电影制片厂。

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长影相继派出30多名技术人员支援化工部在河南南阳建设的第二胶片厂。1975年1月至11月,又相继有50多人从长影出发赶赴四川,支援建设峨眉电影制片厂。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又有20人左右支援珠江电影制片厂建设。

仅据1949年的统计数据,就有285人支援了全国的电影事业。据目前统计,成立之日起长影累计支援全国2000多名管理、艺术和技术人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