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接到圣旨那一刻便犯了难,心想要找试点长安与万年两县不比这商州一下州合适?
再说这里仅一些工坊。
而且还刚封了王爵,这让他如何去收取重税,在他看来这商税制定的过重了一些。
不得已之下便去商城王府请教,不过这时李浩仍然未归,但是魏康宁却出其的配合,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一幕。
从李府各店铺启程的装钱车辆形成一个长长的车队,车上用竹框装载着一吊吊铜钱,并没有加以掩盖。
这让沿途各店铺看的是目瞪口呆,一是惊奇于商城王的财力,二是佩服于李浩的胆识与魄力。
城内街边一店铺的店主大张着嘴看着一车车铜钱从眼前经过。
“商城王具已缴税,以此观之,再拖亦无用已,罢了,下午便交了去。”
街边百姓也议论之中,但他们的关注点可就多了。
“这商城王居然慷慨至此,如此巨财,吾便十辈亦花用不尽也。”一位百姓慷慨道。
“汝这见识,岂不闻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吾若有此财力,天下尽可去得,游览各处美景。”旁边一位书生装扮的人开口说道。
“朝廷收了这许多钱财,今后该不会再与我等小民收取重税了吧。”一个老农想到自家的事情也开口说道。
“有理,这商税尽有如此之巨,又何必再苦百姓。”旁边一位路人听到老农的话,眼睛一亮说道。
商州刺史于永宁带着别驾薛弘懿在衙门口相迎,魏康宁身后是李浩府里的总账房魏九郎,这人是魏康宁原府里的老人。
“于刺史、薛别驾烦劳相迎这如何使得,小民告罪。”
“魏总管,商城王此举实乃开我商州商界之先河也,也为本官解忧耳,本官甚为感激。”
于永宁还不知道这税的主意便是李浩给李二所出。
“家主临行前便有交待,若朝中有商税收缴事宜,着吾等尽量配合。是已府上十几家店铺与工坊账册具已带来,还望薛别驾查验。”
“据新税法折算吾等店铺及工坊,开业至今日应缴税款共计347512贯。”
魏康宁将自已早已算好的数据报了出来。
于永宁与薛别驾对视一眼,都从中看到一丝震惊,他们没有想到李浩府里这些店铺这不到两月之间居然要缴纳34万贯的税款。
主要是这个时期整个朝廷的货币岁入也不过200多万缗,也就是说李浩这些店铺的商税一年可抵国库整个货币税收。
于永宁想到这还只是李浩一家,商州本是商业繁荣之地,城中店铺多如牛毛,虽不及李浩的收益可观,但全部加上也相当可观。
唐初贞观时期岁入大概在3400万贯,但大部分为实物税收,货币很少。这要全国都开始收取商税,他已经感觉到那种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情形了。
“这。。。无需如此,圣旨要自本月始,之前所得将不再计入。”
于永宁有点吃惊,这要是从头算上可是多交出不少钱来。
“于刺史,家主交待了,税收乃国之根本,交税亦为国人义务,不可推拖更不可避之。”
“若人人避之,便使国用不足,当然朝廷亦当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