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电影意志当当网 > 与现实的第二次相遇(第1页)

与现实的第二次相遇(第1页)

与现实的第二次相遇#pageNote#0

朱传明,江西庐山人,生于1971年,199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04年在电影学院导演系读研究生。1996年以前,他在江西一家单位做炉前工,烧锅炉。进入电影学院后开始进行DV创作,创作有纪录片《北京弹匠》,这个纪录片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了新浪潮奖。本科毕业后,他拍摄了纪录片《群众演员》,此后拍摄剧情片,第一部剧情片使用标清拍摄,片名为《山上》(2003),讲述的是自己家乡茶厂工人的生活经历,是关于导演家乡的寻常故事。第二部剧情片是他读研究生后拍摄的,最近刚刚完成,名为《冬天的故事》(2007)。本片由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资拍摄,这些朋友主要是电影学院的同学,他们共同创作剧本,轮流掌机拍摄,朱传明是这个片子的导演。

在本片中,某男是时装店的老板,某女是洗头房小姐,在某个冬天,他们从肉体交易关系走向情人关系。后来男人的时装店被市场管理者查封,女人的店也出了问题,然后他们失散了。经历了空虚的生活后,他们又聚拢在一起,女人继续她的小姐生涯,而男人则在无业状态中,与其他女人发生了肉体关系。

《冬天的故事》给我以喜悦,是因它满足了我一个先在的期待。我期望认证这个以

拍纪录片知名的导演在拍剧情片时,有一个可以看见的延续性,过去拍摄、剪辑与研究纪录片的经验,一定给予他特定的观物感物的方式。事实上正是如此。在朱传明拍《山上》时,纪录片的叙事特性已经展现出来了,而到了《冬天的故事》,纪录片风格的叙事特征更加清晰,比如它减少了戏剧冲突,以避免扰乱观众对于寻常生活流程的感受力。

这个纪录片的风格还体现在它的摄影技术上,它采用大量长焦镜头,如同纪录片的偷拍;又采取大量跟拍手段,片中镜头经常游离、走神,经常陈列出一些“闲镜头”:它去捕捉大街上一位妇人的神态,拍摄与情节无关的卖面条的打工妹,不是“远远地望着”,而是使用了特写镜头。这改变了叙事节奏,似乎还会分散观众注意力,但它并不会使我们觉得有什么不妥,即兴捕捉的特写镜头使我们感到一份特别的诗意,还使我们顺便撷取到更多关于这个空间、这个时代的真实信息。跟拍的摄影方法使摄像机穿梭到了这个城市(北京)的街头巷尾。

戈达尔在《精疲力尽》(1960)里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可以看到电影里的行人纷纷看镜头。由于这里有一个创作姿态的存在,即把这个行为看成是自觉主动的美学行动,由此,在过去电影里会被看作穿帮的镜头,现在被当成一种新美

学现象。对《精疲力尽》里“行人看镜头”进行的美学分析,更多的是看到了这里有一个间离的效果。而如今时代变化,人们对拍摄机器的感受有了差异,对电影的熟悉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新的文化氛围里,《冬天的故事》里“行人看镜头”的场面反而能加强真实感。观众跟着男主角走在北京的陋巷里,就好似在看一部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生活的纪录片。

其实这个电影里摄像机在很多地方所摄取的,就是现实材质本身。男人在大街上买烤红薯,小商贩惊慌地看着镜头,似乎一边还躲避着城管。这不是排演,是真实生活的呈现,最后小商贩惊慌地奔逃,应该是现场捕捉到的。导演在此不依赖于场面调度,而依赖于过去拍纪录片时的功夫:善于等待,善于发现既有的存在物并利用它。

男人去人才交流市场,他去找工作这件事是扮演的,但他与工作人员交流所激发的状态却是真实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他们是演戏,以为他是真的来找工作的,他告诉男人这里有很多欺骗:“只剩下一家招聘的公司了,但没人去,为什么没人去?你想一下就知道了。”妓女在大街上拉客是扮演的,但是那些寻求性交易的人却以为那些演员真的是妓女,于是来讨价还价。

这些小的事件,是真实发生于每日的街头巷尾的。另有一些不能形成事件

,只是一些特写,一些形象的堆积——它们统统被巧妙地安插在电影中,透露出导演对生活本相的激情——上述一切的叠加,包括街道上人物的服饰、表情、街景、建筑风格等,都因为其是现实材料本身而具有着一种社会文献的价值,都使电影具有比较强的纪录性、资料性以及历史学意义,这使电影更加饱满丰富。若果真有一个时代精神这种东西存在,那么,这些表情之类的东西就是它的殊相,分有着时代精神这一共相的真义。

以上所叙述的,是这个电影给我以满足和趣味性的方法和途径。一个电影必须提供趣味,要么是通俗娱乐性的,要么就是人文思考性的,或者是通过戏剧叙事,或者是通过富有控制力的场面调度,或者是通过富有实验色彩的形式感——对于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冬天的故事》提供给我们趣味的方法,虽然不是它的首创,但也是很少被注意和被理论阐释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空间里,有着对这个城市的理性判断,也有着对这个城市面貌的感性印象。在导演控制并创造的电影里,我们与它们相遇了,这是一种“劫后的重逢”,因此有知己之感、幸会之感、信任之感。这都是一种深层的快感,也许领会了它,你才可能喜欢这部电影。

这个电影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它对欲望的描绘和呈现。欲望表

达的能力与兴致,在朱传明的电影里,可以说是有神秘的渊源。看他以前拍的纪录片,就可以看到导演的放松、自然、无所畏惧——他不掩藏自己的欲望。拍摄者通过对拍摄细节的选取和关注度,泄露他内心的秘密。朱传明十分坦白地以摄像机去捕捉、描绘情色玩笑场面的细节,这在纪录片里似乎少见。大家拍摄时会有所顾虑,怕遭到被拍者的拒绝,怕引发拍摄伦理的争执,再者就是怕被视为趣味低级。其实也许我们都喜欢看到那样的一幕,但大家爱惜声名或道德,一般不会这样去做。朱传明很自然流畅地做到了上面的一切,很多人在看他的纪录片时,都对片中的欲望气味有着很深的印象。他使摄像机等同于自己的眼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并不太注意私人发现与公共传播之间设定的社会规则,这使他的纪录片在伦理方面受到的责备比较多。朱传明不愿受到太多限制,而现在是拍摄剧情片,于是这些欲望得到了更自由的铺展。

如果说商业电影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其具备的满足欲望的企图,那么《冬天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商业性。电影作者知道怎么样挑逗观众,把比较深层比较扭曲的性刺激进行了崎岖的物质化呈现,这非常需要电影作者生活经验的参与,也非常有赖于表演者的默契与配合。这个电影体现了一个男

性导演对于性的理解,也把导演自己对于性感和色情的感受能力,发挥铺展在了整个电影之中。电影毫不拘谨地“把摄像机架到了床上”。

《冬天的故事》中欲望的流动,遵循着一定的可以检索的轨迹:

开服装店的男人是单身汉,身上有一点点颓废的气息。他去洗头房找小姐,交易完毕后,女人有点腼腆地说了一句:“你的那个还挺大的啊。”也许这句话就解释了两个人继续发展下去的契机。

下次男人再来,女人来了例假,说让他换个人,但男人却说没关系,可以聊天。可以解释为:男人对女人有了欲望之外的期盼。

后来两人继续交往下去,经常在男人家合伙做饭吃。有一次在菜市场,女人遇到了一位以前认识的客人,男人看到那客人在不经意中与女人做了一个暧昧动作,后来男人说,你回店里吧,意思是他今天不想一起吃饭了。

晚上,男人与零售店里的女孩交谈,想与她搭讪,未果。

男人又来找女人,女人不高兴,后来他们在一隐蔽的楼道里做爱,男人在女人的后面,这在性语言里,有时候会带有一种侮辱性的象征含义。男人问她,那个男人是不是把你干了?做爱完毕后女人生气地走了。

男人再去找住在棚户区里的女人,女人不理他,但男人还是钻进了女人的被窝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