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黄文彬特意洗了个澡,泡了杯茶,茶叶是十分珍贵的……高碎。
他已经做好了计划,这段时间要创作两个短篇小说以及一个中篇小说。
那两个短篇小说,一个是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另一个是《天局》。
至于中篇小说,暂时没想到写哪个,先搁置一边,最后再写。
黄文彬摊开稿纸,提起钢笔,开始写作,先写《十八岁出门远行》。
他不想只是单纯地把文章抄写出来,而是想给文坛带来一些创新和改变。
比如现在,他是想提前把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引入国内文坛。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2o世纪2o年代的欧洲。
传到拉美后,1928年才出现第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特里表短篇小说《雨》。
经过二十多年的蕴酿,终于在5o年代引来了整个流派的创作高峰,直到1967年达到了最巅峰,因为这一年加西亚·马尔克期的传世杰作《百年孤独》出版了。
我国广泛翻译和介绍拉丁美洲文学始于1978年。
1979年开始翻译马尔克斯的小说,到了1983年翻译出版了《百年孤独》后,才引了国内文学界的巨大反响。
黄文彬现在就是要创作中国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他打算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鲜血梅花》结合起来。
《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主角是“我”在温和的父亲的鼓励下,十八岁出门远行,然后遇到了一系列的人和事,最终找到了自我。
《鲜血梅花》是余华唯一的武侠小说,虽然只是套了武侠的皮。讲的是主角阮海阔的父亲惨死,母亲逼他习武,在他十八岁的时候,逼他出门报仇。然后一路上他遇到了父亲的旧友、敌人、杀父仇人等等,最终杀父仇人被别人杀了,阮海阔一无所获,内心始终都是混乱的。
黄文彬要将这两篇小说打碎了,揉在一起。
为了让小说更具有欺骗性,他把阮海阔的名字,以及他母亲甚至仇人的名字都抹去了,全部用代称和虚化处理。
故事也做了重新排布,以便相互对照,形成强烈的思想冲击:
第一个“我”,是现代人,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刚满十八岁,温和的父亲就让他出门去看看世界。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侠世界的“我”,自幼习武,也刚满十八岁,却在躁郁的母亲逼迫下,出门替父报仇。
我遇到了司机,遇到了山民,同样遇到了劫匪,遇到了侠客……
一个我,一个轻松写意,潇洒自如,似乎无拘无束,遍染人间芳华;
另一个我,却苦大仇深,茫然无措,完全懵懵懂懂,一直随波逐流。
两个我都是在寻找的路上,现代的我其实没有方向,反而自在洒脱,最终感悟到了什么是自我。
武侠世界中的我,抱着一柄曾经震惊当世的名剑,一开始就是想报仇,但最终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迷失了自我。
到最后,两个我都躺在了河边,遥想起出门的那个下午,一个晴空万里,一个风雪交加,但是温和的父亲和躁郁的母亲,却渐渐地重叠,成为了同一个人。
黄文彬要表达的东西,跟余华原本的意思毫不相干,但文本的力量却更加厚重。
他全神贯注地写着稿子,甚至午饭都忘了吃。
等到他把小说完成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他感觉自己的手都快要废了。
“你这写得也太……迷幻?梦幻?但是内核又是现实的。”
说话的人是梁晓声。
接着,外面忽然又响起了一声叹息,“是部好小说,你确实是个天才。只是这算什么类型?”
黄文彬抬眼一看,现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站了好几个人。
要不是关门会让室内光线太暗,他还真想以后写作的时候把门关起来!
“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黄文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