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汉诸葛武侯像 > 第022章 玄德论忠孝孔明赚元直(第1页)

第022章 玄德论忠孝孔明赚元直(第1页)

夏侯惇兵败之后,曹操欲举大军亲自南征,为收买人心,听从程昱之谋,使刘备、诸葛亮故交徐庶,前往新野劝降刘备。谓之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一个不留。吾知公忠义,故特使公往,愿勿相负。”

徐庶心知曹操劝降是假,收买人心是真,自己不好推辞,又兼与刘备、孔明分别日久,甚是思念,渴望一叙,遂领命而行。

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徐庶原名徐福,出身寒门。早年好行侠仗义,为人报仇后被捕,得到朋友解救。随后弃武从文,折节读书,一心向学,终有所成。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徐庶因兵乱到荆州避难,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结识。刘备驻扎于新野后,徐庶前往自荐,得到刘备赏识,拜为军师。

刘备任军师期间,因早年习武,颇通剑术,常和关羽、张飞击剑为乐,与二人甚是交心。后曹操遣曹仁攻打新野,曹仁于新野城下,摆出八门金锁阵,徐庶以奇门八卦之法破之,关、张二将心悦诚服,对徐庶更加敬重。

曹仁兵败后,曹操采纳程昱之计,假冒徐母笔迹,修书送至新野,谎称徐母被困,使徐庶往救之。徐庶素来孝顺,救母心切,所谓事关己则心乱,未察其中有诈,遂辞别刘备,去救母亲。

当时有人劝说刘备,不可放徐庶离去,可先留下徐庶,待曹操怒,杀掉徐母,徐庶必死心塌地,追随刘备,抵抗曹操。

刘备断然拒绝道:“元直留下,是为忠,辞别救母,是为孝,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必当先尽孝,后尽忠。因孝之不存,忠将焉在?婴儿初来世间,皆为父母哺育,并非君王哺育之。君王之心,用能者以利己,非为之谋也。父母之心,养子女成人,一心为之谋。若无养育使成人,何来知遇之事?是以父母养育之恩,重过君王知遇之恩,此间区别,望众人知之。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闻。”反之,若其为人也不孝悌,而能忠君事主者,亦鲜矣闻。若养育之恩可弃而不报,知遇之恩又何足道哉?人若不孝父母,又岂会忠于君王?是以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必当舍忠以尽孝,不可舍孝而尽忠。我观史册,舍忠而尽孝者,忠孝皆存,舍孝而尽忠者,其孝既不存,其忠亦难得善果,最后忠孝两失。此间道理,望众人思之。”

众臣闻言,皆敬佩刘备高义。为君王者,从自身利益出,自然教导臣下,忠君为大,忠孝不能两全时,必叫臣下舍孝以尽忠。然刘备身为人主,却言尽孝为大,忠孝不能两全时,当舍忠而尽孝,诚高义也。按刘备此言,天地君亲师,当改为天地亲君师,君有何德,竟能居于亲之上?此诚君王误人之论也。

徐庶后来听闻此事,亦感念刘备高义,遂誓终身不为曹操出一策,设一谋,以全忠节。是以徐元直,得忠孝两全也。

徐庶自邺城出,数日后,抵达新野,刘备、孔明携关、张诸将,至城门相迎。众人久别重逢,甚是高兴,刘备携徐庶之手,邀入城内,共诉旧日之情。

徐庶道:“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之计也。今操欲举大军,亲自南征,新野恐不可守,宜作行计。”

刘备道:“备也知新野小城,城破兵少,难以久守,望元直为我一谋。”

徐庶道:“今已有卧龙在此,何须徐庶妄言。”

诸葛亮笑道:“元直但说无妨,看你我之谋是否相通。”

徐庶道:“荆州之地,沃野千里,带甲十万,又交通南北,利尽东西,此诚英雄用武之地,使君岂无意乎?”

刘备道:“荆州乃我兄刘景升之基业,我怎能夺之?”

徐庶道:“听闻刘表病重,时日无多,他膝下长子懦弱,次子年幼,使君正当为荆州之主。”

刘备道:“景升兄待我不薄,我怎能夺二侄之基业,诚使天下人耻笑也。”

徐庶道:“非也!眼下曹操兵甲已备,粮草已足,大军即将南下。以刘琦、刘琮之能,断不能保全荆州,届时荆州必为曹操所得。依曹操往日行事,素来心狠手辣,斩草除根,袁绍与曹操乃是小,然战败之后,其二子袁熙、袁尚,俱被曹操逼死。他日曹操若得荆州,必杀刘琦、刘琮等,刘表家小断难活命。”

“使君若真为刘表计,当自领襄阳,善待刘琦、刘琮。如此,既能保全荆州,又能保刘表家小平安无虞。此诚两全其美之策也。”徐庶劝说道。

一旁的诸葛亮,也殷切的看向刘备,希望徐庶进言,能改变刘备心意。

刘备望着徐庶和诸葛亮殷切的目光,沉默半晌,开口道:“元直此言,与军师不谋而合。然备身为叔父,抢二侄之家业,终是于心不忍,实难为之。”

徐庶闻言,与诸葛亮相视叹气,曰:“若如此,事将棘手也。”

刘备问道:“元直可还有他法?”

徐庶道:“不取襄阳,则无立足之地,纵有力也无处。只能先往江夏暂避,徐图他谋。”

刘备道:“军师亦是此意。”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又是一声叹息。

众人又闲叙半晌,徐庶起身告辞,刘备忙起身拉住徐庶衣袖,急切道:“元直好不容易得此机会,从曹操处脱身,如何还要再入虎口?”

徐庶道:“庶奉命出使,若不回去,恐他人耻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曹营,心却在此间,誓不为曹操进一言,设一谋。明公有卧龙辅佐,不愁大业不成。”

关羽亦出言道:“先生既钟意我大哥,便留在此间,与军师一道,辅佐我大哥,何必再回曹营。”刘关张在新野驻守七年,期间与徐庶相处日久,感情渐深,是以关羽对徐庶,亦颇为敬重,遂出言挽留。张飞亦出言附和。

然徐庶终是爱惜名声,不愿背负恶名,遂谢绝道:“诸公心意,庶心领矣。庶虽身在曹营,日日盼诸公平安顺遂,壮志得酬。”言罢,已泪湿眼眶。

刘备亦是悲情难忍,以袖遮面,泪流不止。众人终是挽留不住,刘备遂亲挽马缰,送徐庶出城,众人直送到城外十里,方才止步,目送徐庶离去,心中俱皆不舍。

待回到城中,诸葛亮支开关、张众将,独留他与刘备,开口道:“主公,听我一言。”

刘备旋即正坐,拱手道:“备洗耳恭听。”

诸葛亮道:“目下破曹之事,亮自有计较,暂且不论。且说若上天助我,破得曹兵,从曹操手中夺得荆州,主公可愿领之?”

刘备道:“若从曹操手中夺得荆州,备自当领之,断无相让之理。”

诸葛亮遂道:“诚若天可怜见,襄助我等,破得曹军,取荆州以为基业,则依亮隆中之谋划,当再取益州,方可依荆州、益州之地,与曹操争雄。然欲取益州,主公必当亲往,亮亦要同去,则荆州何人以当之?”

刘备思忖片刻,言道:“唯二弟云长可当之。”

诸葛亮点头称是,接着道:“关将军之忠义,自不必多言。然云长素来心高气傲,轻视他人,恐因此,而中敌之奸计也。云长身侧,必留一谋略之士佐之,方可万全。我观云长与元直交厚,甚敬重之,则此人非元直不可。”

刘备道:“军师此言甚是。然元直不肯留下,如之奈何?”

诸葛亮道:“元直为人,爱慕声名,在乎世间俗论。若使其自留,必不肯为,若设计强留之,当可为也。”

刘备大喜,急忙追问道:“军师有何良计?”

诸葛亮道:“当日曹操用计,将元直赚去,今我当再用计,将元直赚回。”

刘备闻言,忙近身倾听。

诸葛亮低声道:“曹操此番南征,必亲提大军,元直虽不为曹操设一谋,但操知元直有大才,恐为他人所用,必带之于身侧。亮与元直交厚,素知元直笔迹,今仿造元直笔迹,做一家书,言已追随主公,特接家眷来聚。待曹操亲率文武离开邺城,邺城防备必当松懈,主公可遣亲信潜入城中,寻到元直家眷,交书信与之,携之潜出邺城,往投主公处。届时,我再亲书一信,使人带往曹营,交于元直,元直知家眷已被接来,别无他法,便只得跟来。此计虽不光堂,但唯有此法,可全元直之名,使其坦然来归。《礼记》有云:非物自外至,自中生于心。但元直为声名所累,虽心向主公,却不肯自来,非得用外力,推他一把不可。”

刘备闻言大喜,直赞军师妙计。两人遂依计而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