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这皇帝的座椅还没有前世的沙舒服,这不,张成坐了一会儿就感觉有些难受。
“有时间的话,可以把沙搞出来……”张成嘴里嘀咕着,说完,他从座椅走了下来,先是绕场一周,大致看了几名贡士的答卷。
“沙?”
旁边的王保耳朵很尖也听到张成的声音,但听完却是满脸问号。
华朝殿试规定:以一日为限,日落前必须交卷。
转眼间,太阳就要落山了,王保看了外面一眼,然后拱手朝着张成提醒道:“陛下,交卷时间已经到了!”
张成看到还有考生正在笔走如飞,便说道:“不着急,再等会儿。”
约莫半个时辰后,考生们大都已答题完毕,张成这才说道:“可以收卷了!”
礼部官员们拱手应诺,然后开始收卷。
这些事情自然也是有一套流程的。
完卷后,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毕送掌卷官,掌卷官立即转送到中书省,由读卷官进行评阅。
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皇帝就是主考官,那么评阅试卷的人只能称为读卷官。
第二天,读卷官开始评定这三百余份试卷。
读卷官从进士出身的高级官员中选拔,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只要是在试卷中挑出三份卷子,以便确定一甲三名的人选,其他分等定名次是无关紧要的。
至于张成自然也参加了此次的读卷,朝堂的老顽固们对是此举颇有微词的,说他身为皇帝却去当一个读卷官,这是不合乎礼制的。
不过张成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毕竟规矩也是由人来定的。
再说,张成也不是那种死守规矩的人,他的思想是越这个时代的,故而这也注定了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按常理出牌。
就拿这次殿试来说,原本只要走个形式就行,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抛出了“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个题目。
这个问题对于张成来说,已经是最简单的题目了,不过对于这些考生而言,这题目就有些复杂了,毕竟他们可没有张成远这个时代的思想认知。
然而张成也没想刻意为难这些人,只要他们从当下的某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都可以算他通过。
事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广泛,如果按照他前世满分论文的标准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当下的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水利等方面来答这个题目。
张成翻了翻手里的答卷,想看看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
像这位冯士奇就不错,皇权应该再往下放,深入乡间恩泽万民……嗯,这个可以考虑考虑。
魏州宋之焕?张成想了想,这是宋汪伦的儿子吧。
仔细一看,帝王之政,应内圣外王,让番邦知晓大华赫赫军威……这宋之焕和他爹真是一点也不像!
转到会试第一名海东阳这里,满卷的簪花小楷,让他眼前一亮。
再仔细一看,只见开头写着:“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海东阳提出的第一个就是法制,只有周密的法制,才能让那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
张成看到这里立刻来了兴致,于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臣闻: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所寄其责者,付之人君。君有统理之权,而实有所承受。故所经其事者,法之吴天。用是所居之位,则曰天位;所司之职,则曰天职;所治之民,则曰天民;所都之邑,则曰天邑。故兴理致治,要必求端于天。今夫天,幽深玄远,穆然不可测也;渺茫轻清,聩然莫可窥也……”
然后洋洋洒洒一大片,海东阳又论述了一下君臣之职。
简单的说,就是皇帝勤政是万民之福,但皇帝把臣子的事都做了,那要那么多臣子干什么。
海东阳时常听自己的老师楚河说张成非常的勤政,经常在半夜时分把他叫到皇宫里面议事。
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最有可能实现自己抱负的皇帝,千万不能像景宁帝(张永文)那样早早驾崩。
于是海东阳就大胆在考卷中劝说皇帝,您老让三省六部多干点活,像是鸡毛蒜皮的事就交给那些大臣拿主意好了。
抓好军权、财权和人事权就好了,注意身体,天下万民还仰仗您长长久久呢。
张成诧异的“嗯”了一声,不由得摇头苦笑,这是嫌弃他太勤快了?
可是这也办法,自己刚刚登帝位亟待解决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他现在还不能当甩手掌柜。
张成看完深呼一口气,可以说这份考卷已经是殿试第一了。
因为从开始的法制引申到反腐倡廉,再到监察制度的改革,之后从君臣关系到权利分配,这种先提出问题,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但文辞了得,而且论述也是简洁明了,让人赏心悦目。
“好好好,这才是我大华朝的状元之才!”随后张成不由得抚掌哈哈大笑道。
其他读卷官看着张成如此高兴,连忙凑过来,他们拿过来一看,也是连连赞叹道:“此文章文采飞扬、见解独到,当得起状元之名!”
“是啊!”
“确实!”
海东阳的文章获得了这些读卷官的一致青睐。
次日清晨,张成便让礼部官员放榜,然后又让殿试的前十名考生觐见。
张成也充满了期待,内心激动地盯着门口:“是个怎么样的才子呢?是不是和我一样风度翩翩,器宇不凡呢?”
就在张成充满想象的目光中,一个又瘦又黑,长得还有点儿丑的人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