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的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的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的底子,只是做最基本的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的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的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的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的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的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的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的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的评价。
如果为余乐的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的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的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的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的慢,而是他的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的时间,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上,起步低,勤能补拙,再说天才也有天才的道儿。
余乐觉得自己还行。
从跳台一跃而下,一周半的偏轴旋转并不难,余乐落地完美,不但没有丢掉任何的度,而且还在这一起一落间,将度再出增加。
7o迈
绝对有7o
余乐感受这一刻追风逐翼般的急,就仿佛从天空坠落而下,裹挟着最强劲的,如同流星一般的力量,狠狠地轰击在u型台上。
“唰”
身体随着地形变化,转瞬间就如同躺平在半空,与地面形成了9o度的夹角,惯性让他不会脱落,反而以极快的度冲出台沿。
7米高的高度眨眼间就到了
滑雪板在这一刻脱离了地面,就仿佛脱离了泥潭的瞬间,带来了自由的空气,他在空中用力,身体顺着那惯性转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身体就如同快旋转的陀螺,黑色的滑雪服团成一团,于是好像边缘处有乌光在逸散,将他朦胧地包裹。
余乐的爆力很强。
这是因为他身体太长,完成跳水动作需要的半径更大,所以他必须一再提高自己的度,以保证在入水前那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完成更加高难度的动作。
余乐的基础确实很好。
一周的时间,一个新的场地训练,他依旧让自己做出了72o的转体。
没有摸滑板。
是为了保证可以完成转体的难度。
这是比赛,哪怕再想拿出高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考量。
摸板就做不了两周。
两周就摸不了板。
在这两者间,余乐取了一个分数可能会更高一点的动作。
只做两周转体。
他有自信
一定可以完成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那是他的底气。
余乐的底气从未有错,他选择两周转体,就一定会成功。
用着更快的度转体两周,不用考虑摸板,余乐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轴心的问题,而且更快度地完成动作,他的可以更早地进行落地的准备。
u型场地最怕的就是旋转的位置偏斜,无论是往外多一点,还是外内多一点,都可能导致落地的时候撞上台沿,或者无法接触到池壁,最后摔落。
不同的运动,都有它的运动守则,余乐能够做的,就是在这运动守则上,尽量拿出自己的实力。
他做到了
当他做好落地准备,视野也变得稳定的时候,就像往日里每一次成功的训练一样,他在差不多的位置,感受到了滑雪板与池壁撞击的力量。
从7米飞出,最终垂直落差能有1o米的高度落下,直接摔在池底是很疼的。
但如果中途能够踩在池壁上,在那倾斜的池壁上滑行,双脚的摩擦力就可以让选手克服这份冲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