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募基金就是各类投资机构中最大的金主爸爸,所以一家券商的公募分仓收入越高,通常就说明它的研究能力越受市场认可。
从去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佣金分仓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机构分别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广证券、长江证券、招商证券,而且这个排名多年来都比较稳定。
三、如何对财经资讯进行筛选和有效阅读?
了解了财经资讯的分类,也知道了我们筛选的原则是着力制造深度差,下面我们就具体从操作层面看看要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原则,有效筛选和阅读财经资讯:
(一)轻松模式
对于知识水平或投资分析能力有限,以及对财经资讯的深度和信息量没有太高要求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在筛选和阅读财经资讯时只要记住以下三点即可:
1、少看新闻,多读深度分析和报告:正如前文所说,深度分析文章和研究报告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知识和智慧类型资讯,多把时间花在它们身上,能更好地帮你制造深度差。
2、重要的新闻会自己来找你:很多人说市场上每天消息很多,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其实鉴别的方法非常简单:真正重要的新闻,即使你不想知道,它都会自己出现在你面前(在各大媒体的头条报道里、在朋友同事的闲聊里),而那些你会错过的新闻,通常都不那么重要,所以专注于真正“大新闻”的意义和影响即可。
3、学习研报的分析逻辑,而不是结论:分析师关于这家公司究竟值不值得买入的判断只是一家之言,这种操作建议我们甚至是可以完全忽略的。在阅读研报时,真正重要的是观察和思考分析师进行分析的思路、逻辑和方法,学到了这些,你自己也能把新闻和信息变成知识和智慧。
(二)挑战模式
如果想要挑战自我,想从财经资讯中形成更多专属于你的有效信息、知识和智慧,那么先就需要更广阔的信息来源,其次就是尝试自己对这些资讯进行归类、阅读和分析。
1、信息来源
1)新闻聚合器:
比如万得、同花顺等app,它们就像一个筛选器,聚合了各大通讯社的大量财经讯息,并通过算法进行筛选和推荐,打开它们的新闻提醒功能,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市场最新的重要新闻资讯。
2)官方媒体: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等等,都有公众号。
3)专业财经媒体:比如36氪、虎嗅、券商中国、申万宏源宏观、格隆、智谷趋势等等。
4)海外媒体:比如b1oomberg、a11streetJourna1、Financia1times、Reuters、enetomist等等
2、资讯的归类、阅读和分析
一个可以参考的方法是:
1)每天创建一个日文档,每周创建一个周文档。
2)每天抽时间浏览一遍信息来源中的各类资讯标题,思考每一条资讯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如果重要且紧急,则把标题和网址放入日文档+周文档;
如果重要但不紧急,放入周文档;
如果不重要也不紧急,则直接忽略。
3)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阅读日文档里的资讯,并针对每一篇资讯写一句话的分析点评读后感,其实也就是要确保自己理解了这个事件及其影响。
4)每周对资讯进行归类并总结分析:
在周末,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你放在周文档中的所有资讯按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参考你在日文档中的点评和分析,把这一周的大事件进行梳理。
然后在每一个主题之下,尝试用你自己的语言、逻辑和思考,把该主题的资讯都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分析和总结,帮助自己回归过去一周市场上生了些什么、各个热点主题出现了什么新进展、可能对未来行情产生什么影响。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把数据和信息亲手加工为知识和智慧的过程,坚持这样的练习,能很好地锻炼我们思考的系统性和分析的逻辑性,不断制造深度差。
四、总结
财经资讯可以通过时间差、广度差和深度差来帮我们赚钱,但只有深度差是真正通过“认知”赚钱,也是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一条靠谱路径。
我们日常接触的资讯,由浅至深可以分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种类型,新闻通常属于前两类,而深度分析和研究报告通常属于后两类,也是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类别。
对于财经资讯的筛选和有效阅读,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制造深度差。
如果想相对轻松地阅读和获取讯息,只要记住少看新闻,多读深度分析和报告、让重要的新闻自己来找你、读研报时关注逻辑而不是结论这三个原则,就足够了;
而如果想挑战自己,则可以尽力拓宽自己的信息来源,并且通过日文档和周文档的方法,养成定期进行资讯归类、阅读和分析的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打造自己的资讯深度差。
(以上分析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整理,所提及公司仅做学术交流和举例,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