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风中的紫藤花 > 第61页(第1页)

第61页(第1页)

或许正是如此,再见多了各个宫殿中冬日万物凋零的模样后,乍然看见那样鲜活的生命跃在枝头之上,心中的激动自然便油然而生了吧。带着如此奇怪的心情,我走出了神武门那厚厚的门洞,离开了这座我决心还要重游的宫殿。

站在神武门外,喧闹的、热闹而生动的世界重回到我的面前,我身体里最后那点怅然也逐渐的被现实世界的车水马龙冲减而去。当下,景山就在眼前,故宫就在身后。

原来自由与禁锢就只是那样一道墙的距离啊!如此简单,如此近,却又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困难重重。

呼,我是自由的,我身体里的灵魂也是自由的,相比于那些终生被禁锢在这座超级豪华的金丝鸟笼里的女人们,我是幸运的……

二、胡同

北京最著名的建筑,除了那些皇家修建的园林与宫殿外,自然要属胡同了。北京的胡同,在我看来,其实性质等同于上海的弄堂,无非是叫法上有所不同罢了。当然,南北文化赋予它们身上的独特历史与味道,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去北京之前,我做足了功课,买了指南书,从书上以及网上的攻略中,我知道了几条北京声名在外的胡同,比如什刹海地区的那些胡同,还有南锣鼓巷,前门的八大胡同等等,因其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所以我便决定要去探询一番。

逛胡同,需要的是一份闲心,不能象赶火车飞机一样行色匆匆,所以我特意借了一辆自行车,骑着它,晃晃悠悠地跟着早晨上班的人们一起,迎着清晨清爽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去寻找那一条条别有韵味的胡同。

最先去的是所有北京旅游指南书上都会提到的南锣鼓巷了。但是去了那里之后,不能说大失所望,但总觉得不太是滋味。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修缮的太新了!

沿着南锣鼓巷直走,两边原先的残破模样已经被整修一新的一家家小店铺面所取代,小小的门面里卖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旅游纪念品,风格看起来单一而贫乏,铝合金的门窗还有那些仿古式的建筑装饰,让人一看就觉得别扭,原本小巷应该有的历史古味彻底被毁得干干净净。

这条小巷的巨大改变令我感到如同嚼腊一样索然无味外,也对这种旅游方式颇不以为然,因为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建筑我见过太多,拆了真正的旧建筑,却兴建起仿古的新建筑,这种本末倒置、杀鸡取卵式的方法是中国旅游地区最常见的弊病,可谓是“病入膏肓”,难以根治,其背后的众多经济利益说到底还是属于上层建筑的利益考虑,这已经不是我们普通百姓能管得了的事情,因此,一见到这样所谓的明清古建筑,我便没了丝毫兴致,提不起一点想看的情绪。

不过,虽然南锣鼓巷没多大看头,但是它旁边的十多条胡同倒是很有历史底蕴,还遗留着前清时期不少的名人故居,尽管残破,却也非常值得一看,毕竟相比于南锣鼓巷上比较密集的旅游者,那些胡同里因为还住着为数不少的居民,所以生活气息远大于小巷里的商业味道。

这块地区的十多条胡同,以南锣鼓巷为中轴,方方正正从它两旁向四周规律地辐射出去,从地图上看起来格外的方正。那些胡同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什么芝麻胡同,棉花胡同的,着实让人好奇当初为什么会替这些胡同取这样的名字,难道因为这里自古以卖芝麻和棉花为业的吗?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北京城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些名字的由来也已经有些说不清了,不过,我知道,南锣鼓巷地区在清代,是属于镶黄旗的地界。镶黄旗在清代属于地位相对比较尊贵的上三旗,是皇帝内务府统管的内三旗,皇帝的侍卫亲军、内大臣等通常都是从这上三旗中挑选,因此,他们的各项待遇自然比其他下五旗要好许多。

由此可见,南锣鼓巷的地理位置应该在当时来说,是块聚集了不少王公大臣的好地方。想必当年这条小巷里热闹非凡,南来北往,迎来送往的都是些有着品佚的官员,车水马龙。那些胸前带补子的红顶子,蓝顶子们迈着八字步,打着官腔高谈阔论,往来自然无白丁。

只是,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清王朝的正史野史早已成为了现在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曾经进出都是官员的小巷里,再也看不到那来往繁忙的车马与等候的仆佣;曾经只能出入达官贵人的高门大户里,已经住满了平头百姓;原本宽敞而明亮的四合院,如今早就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拆的拆,废的废,破旧立新,除了依稀还有一些雕花的隔断与残旧的花窗还强自表现着当年的风流外,谁能想象那样凌乱而残破的门楼里,居然曾经住过高高在上的王爷与娘娘?

我推着自行车慕名在那些胡同里寻访着名人的故居,时不时的掏出相机将那些依旧还保存完好的门蹲、门庭拍摄下来,品味着过去曾经有过的风流与韵味。

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破败门楣旁,会嵌有一块汉白玉的石牌子,上面往往会写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然后还有一块金属牌匾将这些如果不是特别标注,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到的老房子曾经有过的风光历史描述给南来北往的参观旅游者。

我想,肯定会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人与我一样,在看到那些石牌子上标注的“xx故居”的时候,会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它们的反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如果不是那些代表身份地位的门档和门墩的存在,我实在难以想象眼前这些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的门洞里,曾经居住过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王爷僧格林沁,如果不是那些依稀还能看出当年风光的精美砖雕还象忠诚的守卫者般高居在房檐之上的话,我简直难以相信这些低矮简陋的房子里,曾经走出过大清国的最后一位“皇后”……太多太多的难以置信令我不免为这些老房子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站在已经有武警守卫的“美旗会馆”门口,我探头探脑的朝那雕花的铁制大门里张望,生怕会有武警出来把我驱赶到安全范围外。尽管心里有些忐忑,但我还是不愿意轻易离开,因为,就在大门后的不远处,保存还算完好的王府花园的一角依然还在,我想亲眼看看当年王府的花园现在是否风采依旧。

趁着一个中午吃饭换班的当口,我赶紧掏出相机对着那还有亭台的花园“咔嚓咔嚓”的拍了两张,就在我刚放下相机的时候,从门卫室里走出一个端着饭盒的武警战士,他朝我看了一眼,没说话,就转身走了,神色自如而平常,似乎对于象我这种“偷拍者”已经见怪不怪了,想必此地经常有“偷窥者”吧。见有人出来,我赶忙推车离开,等走得远些的时候,我捧着相机,重新翻出来刚才拍下的照片,越看越兴奋,暗自高兴这两张颇有些经历的相片能被我收入囊中,也算是我此次旅行中的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