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在古代种田养夫子TXT > 第25頁(第1页)

第25頁(第1页)

「這個也好好吃!」啃完豬蹄,沈之洲夾了一筷子豬耳朵放嘴裡,頓時香得想嗷嗷叫。

「曉得了曉得了,快吃!」宋清敷衍道。啥你都覺得好吃,待會兒讓你吃豬大腸。

大快朵頤完了,宋清遞給他的饅頭還只咬了一小半,有一下沒一下地夾滷肉吃,饅頭是半點不想動了。

看出沈之洲已經吃飽了,就是捨不得放下筷子,宋清頭疼地接過半個饅頭,訓斥道:「下不為例!」

沈之洲裝傻,一邊嘿嘿笑一邊吃滷肉,「真好吃,都可以拿去鎮上賣了!指定賺大錢!」

這是吃多了把任督二脈撐開了?還知道賺錢了,稀奇。

「別的可以賣,這個可不能賣。」宋清接著說,「這配方里有好幾味藥材,不能多吃,須得忌口的人也多,可別為幾個銀錢害了人。」

「噢——」沈之洲拉長調子,看起來開心極了。

「你也不能多吃。」宋清見不得他這麼舒坦的樣子,給予致命一擊。

這話沈之洲就不接了,當沒聽到,只看著人傻笑。

「裝傻!」

第14章陳秀才

沈之洲乖乖坐著,緊張又期待地等著宋清對他的文章作出評價。見人翻來覆去看了兩三遍,忍不住湊過去看看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

等到宋清看第四遍的時候,沈之洲坐不住了,乾脆出聲問:「看完了嗎?怎麼樣?」

「急什麼?」宋清老神在在地瞥人一眼,裝腔作勢抖抖手裡的文章,不緊不慢繼續看。

沈之洲沒法子,泄氣地將臉蛋杵在宋清肩頭跟人一起看,臉頰肉都壓變形了。

宋清第一次跟沈之洲去書肆時,粗略看過史冊,發現這個世界擁有與他一脈相承的歷史。不同的是只有西周到期間的歷史互相重合。

自三國時期往後似乎變成了另外一條時間線。按照時間推算的話,大平朝應該正處於初唐時期,而科舉制度在前朝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迄今為止約有二百年歷史。

大平朝科舉主要設六項常科: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明書。

秀才科最重策問,所考內容也以策問為主,是六項常科中最難的一個,要想通過秀才科,就必須連過五策。因此大平朝開國以來,只先帝在位期間考過兩次。

明經科與進士科同為最重要的考試科目,考試內容以經學為主,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選擇相應的儒家經典進行考試。

進士科只試時務策一項,一般為試時務策五道,考生需要根據聖上所給出的五道涉及或政治、或吏治、或教化、或生產等問題進行答對。

明法、明算、明書三科用以選拔明習法令、數學計算、文字訓詁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多出現在地方性考試之中,在鄉試中偶有出現。

鄉試、會試、殿試多考明經、進士和秀才。每每考秀才科,通過的不過四五人,雖然已經多年未考,朝廷卻並未明令停考。

以沈之洲目前的水平來看,通過地方性考試倒是不難,再往上就懸了。

「寫到後面就開始原形畢露了。」看完最後一遍,宋清先指出最顯而易見的問題。

「嘿嘿,這不是急著去吃飯嘛。」沈之洲低頭認錯。

「哦,你說的那處之後寫得直接不能看,簡直是放飛自我。」宋清幽幽道。

沈之洲這篇文章是打好腹稿才動筆的,因此全文流暢一氣呵成;引經據典皆緊扣主旨,不存在半路出家的行為。

寫到興致被挑起來了,便只專注寫文章,忘了「寫」之一字。

而且文章立意不夠深刻,論述浮於表面、缺乏信服力。總得來說還是老問題:讀書少。

縣城裡只有一家小書肆,裡面多是基礎書籍,最有價值的是一本《大平經義》。沈之洲看書快、記憶力強,早就將之看了個七七八八。

《大平經義》一書由朝廷組織編撰,詳細羅列了科舉必考書目,約等於官方指導教材。其中所涵蓋的書籍還得考生自行搜集背誦。

翻遍整個書肆,也只能找到一半必考書籍。其他的選考、加考書籍更不要說了。

再有就是沈之洲雖然就「習字」一事往大了論述,卻只是空談;聯繫上了草書大家吏部尚書貪污受賄一案,卻言語直白不留餘地。即便切中時弊也難以獲得考官青睞。

聽了宋清的點評,沈之洲若有所思,提筆意欲再寫一篇。

幹不了別的,宋清乾脆將灶房的舊桌擦乾淨了搬來臥房,裁剪了昨日買的宣紙,翻出腦域深處的古籍謄抄。

古籍只是一股數據流,只需要導入晶片就能與成千上萬書籍共存,查閱的時候能夠直接將視覺信息傳遞到大腦。

大平朝經學分為九經:《詩》《書》《儀禮》《周禮》《禮記》《易》《左傳》《公羊專》《穀梁傳》,其中《禮記》《左轉》稱為大經,《詩》《周禮》《儀禮》稱為中經,其餘為小經。

考試成績一等需通曉大、小經,二等需通曉大、中、小經各一部,三等須通曉大、小經各一部或中經兩部。

等第雖然如此劃分,真正考試時卻是從九經隨機抽取題目,考生若是只學習過其中一部或幾部,大概率是要落第的。

因此宋清決定每日抽出些時間謄抄九經,時間緊任務重。奈何沒辦法,書肆里是沒有這些書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