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远点了下头,“那我们出去还是在这里”
沈康连忙说道“我跟孙姐打过招呼了,他说可以在店里、”
季远嗯了声,“那开始吧”
“好,请问你觉得阮家小馆总体给你的感觉如何”
季远环顾了眼四周,又看到厨房里的阮软,他眸光一动,“很温暖,还有就是,哪里都好,场地有些太小。”
对对对,连局长都感觉到了,这场地太小了,要是场地再大点,他们也不用在门外等那么久
沈康连忙记在小本本上。
“那你觉得阮家小馆开业至今,哪一盘菜最得你心。”
“每一盘”
沈康眼神示意季远在多说点,比如每盘都是什么味道啊,都多么好吃啊,只是季远只是淡淡的对他笑着。
沈康不死心,继续问道“那请问你觉得小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季远又看了眼阮软,正好阮软忙里偷闲,往窗外看,俩人的视线又对上了。
季远移开了视线,说道“很有朝气,有很多想法,很认真,最重要的是,她做的食物,让人吃了很有幸福感”
多说点,再多说点
沈康有些激动的奋笔疾书,生怕错过他的任何一个形容词。
周日沈康加了个班,特意跟王主编一起编辑了报纸版面,终于在周一凌晨5点,印有阮家小馆的报纸,随着各大邮电局的报纸配送服务,送到了连城市的大街小巷。
“爸你看这不是软软跟红梅吗”一大早孙红城拿到报纸,稍微一浏览,立马跑回了家里。
孙老爷子正在熬白粥,一听到儿子的声音,全家的人都停下了手头的事,围了过来。
连城日报生活版面,将近一半的位置都在说阮家小馆。
上面刊登的有阮家小馆的招牌,小黑板,除了一碗鲜肉小馄饨外,还有一张阮软跟孙红梅的照片,照片里俩人站在阮家小馆的招牌旁,带着一脸笑容,眼神坚定的看着镜头。
明明很恬静的两张面孔,却让那个大家感受到一股力量。
孙老爷子颤颤巍巍的戴上老花镜,最后干脆把报纸递给孙绍元,“念念,都讲了什么”
“深秋街头显奇景,众人排队为哪般
连城市五三路不仅如此,在这么多的排队者当中,有一位特殊身份的人,连城市工商管理局局长,季远,据悉,他是阮家小馆的资深食客,从小馆前身还是早点摊时,就已经时常在这里用饭,在他的口中,阮家小馆是一个让人感觉很温暖的地方,不过他也有些遗憾,认为小馆场地太小,跟本记者一样,觉得排队需要太久时间
另外,阮家小馆的老板,也受到了季远的大力夸赞,据说,阮家小馆的个体餐饮申请书,已被挂在工商局大厅内,成为各行各业申请营业执照的模板,谈到阮家小馆的老板时,季远说道,她是一个很有想法,很认真,敢想敢做的人,正是我们新时代人都需要学习的精神
无论是口水凉面、红油辣子、豆角焖面、鲜肉小笼包,亦或是让人想起就口舌生津的麻婆豆腐跟鲜到极致的小馄饨,阮家小馆都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诚心,小老板说过,食物能治愈一切。
让我们一起期待阮家小馆为大家呈上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美食”
孙绍元念着念着声音都有些哽咽,他念道工商局局长那里,非常庆幸自己上次为这位了极致周到的服务。
孙老爷子伸手接过了报纸,看着上面的照片,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红城,你下班回来时去玻璃厂买个镜框,咱们把这报纸装裱起来”
孙红城特别高兴的应了,上班路上听到工友们讨论今早的报纸,不少人都谈到了阮家小馆。
他腰板挺的倍儿直,“你们怎么也在聊这个啊,我耳朵都听出茧了,这是我妹妹家的小饭馆。”
此话一出,他身边瞬间围满了人,有人拿报纸跟他比对。
“都说外甥像舅,她们还真是你妹妹跟外甥女啊”
孙红城清了清嗓子,“那当然,如假包换”
“红城哥,咱们都是自己人,我们去能不能抱你的名字,不排队啊,这么多人呢”
“是呀,红城哥,你外甥女做饭真有这么好吃吗回头我要去尝尝”
孙红城摸了摸鼻子,“报我名字也没用,插队肯定不行,不过我提醒你们一句,要去赶紧去,趁早去,跟你们一样看到报纸慕名而去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所有的人都一阵哀嚎,只有孙红城掏了掏耳朵,哼着小曲去工位上班。
怎么办,谁让这是他的外甥女。
外甥像舅,软软一定是随了他的优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o21o9o1oo:52:o72o21o9o121:29:3o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yo1o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