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將入春的時候,九醞春出窖。
老匠工比軍營里粗手粗腳的漢子幹活細緻,第九回出窖時已成的七七八八。
陳宜跟三家酒樓商議,能供貨的先供,每家都剩個兩三壇,七天後再拉來。
先前眼高於頂的酒家居然拱手,連連稱是:「宜掌柜,您說怎麼著就怎麼著。」
「不瞞您說,除了您,其他酒商現在都拿不出貨。我們還指著您多給我們些貨呢!」
梁直如今也在保善堂坐診,打聽到靖遠酒商的頭家全都惹了禍。
河西規矩,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那三個頭家從別處運貨進城,一路上喬裝打扮,說是押鏢,全被查了出來。靖遠太守命他們三日內補繳齊全,否則不許再踏入靖遠。
三日湊齊其實不難,難的是幾人老家並不在河西,本來按著河西例律,不帶貨品也可放一馬,哪曉得這回一路嚴查,他們的家人帶金銀或銀票過來也不放過,又繳一次稅。
結果三日到期,帶進城的金銀竟還不夠補稅!
三人又求著太守寬限3日,稅金翻倍全歸靖遠,才了事。
「乖乖,這下可扒下來一層皮哎。」陳宜不禁感嘆。
可惜賣完這批酒,她也準備動身回廬州。先讓九醞春在靖遠留下名聲,待廬州九醞春真正重掛牌,可做到奇貨可居。
陳宜打著算盤,嘴都合不攏。梁直說完消息,磕磕巴巴道:「小宜,我……」
他是個直腸子,難得舌頭打結。
陳宜心情明媚,「有話直說,表兄的事就是我的事。」
「不是我的事,」梁直慌擺手,「是你的事。」
他拿出一張名帖,古銅色封面工整寫著「保善堂」三個大字。展開後,董家二老的名字列在中央。
遞名帖即要上門做客。姑父和表兄領著保善堂的薪金,董參與家裡關係又這麼好,做什麼需要這么正式上門?
「這是?」陳宜摸不著頭腦。
「董掌柜就是來看看你,」他迅拿走名帖,收好,「我爹娘都做好準備,你也打扮打扮,等著吃就好。」
吃頓飯有什麼好準備?他們來靖遠這麼久,董家一直沒來串門,陳宜覺得沒有必要,臨走人家來送送她,也很合理。
她沒有完整的定親經驗,席間坐下,剛啃上鴨脖,被姑姑筷子打落,還在莫名其妙,聽董父道:「兩個孩子相處很久,也該定下來了。」
什麼?陳宜皺眉,心道不好。
董母云:「我們阿參醫書通得早,開竅晚。自三年前從京城回來,他就一直念著陳宜姑娘,後來不提了,我們還以為他忘了。」
「直到去年冬天,重遇到你們,他那勁頭,跟瘋了似的,說上天的旨意,讓他再續前緣,我們啊,實在磨不過他,才同意他跟去金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