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宁家女儿为什么不更新了 > 第13页(第1页)

第13页(第1页)

宁月娥也觉得女儿这么说是给自己丢脸了,跟着呵斥:“你当你是个什么东西!你小姨给你鞋子穿,不知道感恩,还挑三拣四来了?”

“这人啊真是生下来就分三六九等的。”宁月美转过头去跟姐姐说,“我刚才来的路上碰见赵霞家的安怡了,果然城里美头就是不一样,穿戴那么气派,见到我还客客气气喊阿姨,我顺手摸一把炒黄豆给她,一开始不肯要,硬放进她兜里,还专门说谢谢呢!那美头看着就是不一样,村里的没法比。”

“他们家那美头将来肯定要念大学的。”宁月娥理所当然的说,“我们这种跟她比,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说了这话就赶紧朝里看,生怕褚老婆子听见,跑出来骂她不争气,灭自家威风……虽然宁月娥完全不觉得现在的自己家有什么威风?

这时候宁光就想,也许姆嫚跟小姨说的对,有些人生来就是要念大学的。

有些人生来就是要种田要受苦的。

前者比如沈安怡,后者比如自己。

“……你自己好好想想!”沈安怡痛心疾首说了半天,见她居然还在神游天外,气的一拍桌子,自己的卷子跟奖状都忘记拿了,怒气冲冲的背起书包就走!

她气呼呼的回去,坐门口择菜的孔花妹看到忙问:“安怡啊,怎么了?谁欺负你啦?有人欺负你告诉外婆,外婆让你舅舅表哥他们找他们算账去!”

“没人欺负我。”沈安怡郁闷的丢下一句,就进屋去了。

孔花妹扬声追问几句,见外孙女没回,也没当回事,摇摇头继续择菜了。

这天是学期结束去村小拿成绩单的日子,拿完成绩单也就放寒假了。

孔花妹一篮子菜没收拾好,就看到孙子赵利国、赵卫国跟孙女赵琴踢踢踏踏的走进院子,后面还有同族的赵建国、赵亮以及赵小英。进来跟她打个招呼,都问沈安怡:“安怡呢?她应该回来了吧?我们来看看她的奖状。”

赵家在朝阳村是大族,这一代的孩子不少,村小里大半人都姓赵。

但赵富梁这一支一向没什么读书天赋,偶尔拿个奖状差不多都是体育方面的。

这会儿说来看沈安怡的奖状也不全是借口,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跟沈安怡亲近亲近。

“安怡拿了奖状?”孔花妹很惊讶,说,“那是不是在学校有人不服气欺负她了?刚才回来的时候脸色不太好看,现在跑上面去了。”

“谁敢欺负她啊!”赵利国一听就皱眉,他其实是不太愿意来的,一个是他这年纪的男孩子比较爱跟男孩子玩,嫌女孩子太娇气,沈安怡这种看着就娇滴滴的,又是他姑姑的心肝宝贝,他姆嫚阿伯都不敢得罪,想也知道相处有多累,要不是姆嫚阿伯逼着,是真心不想来。

第二就是他一直觉得自己牙牙的房子跟自己家一样,来了就到处翻东西。在楼下还好,在楼上赵霞跟沈安怡的房间这么干了两次,头次被赵霞揪着耳朵从楼上一路打骂下来,回去又被姆嫚阿伯男女混合双打了一番拎过来赔礼道歉。

又一次就是赵霞走后觉得表妹沈安怡好糊弄,翻了她两包话梅一支钢笔,结果沈安怡当场发飙,声称要打电话告诉赵霞,吓的孔花妹直接从厨房拿了棒槌当她面把赵利国暴打一顿,好说歹说才稳住外孙女。

那之后赵利国对这表妹就没什么好感,觉得跟姑姑赵霞一样,都是看不起乡下人的,而且霸道又无情,自己这个表哥拿她点东西也要大惊小怪的计较……压根就是个带不熟的白眼狼!

当然这些话他可不敢说出来,不然肯定难逃毒打,这会儿见嫲嫲担心的看着自己,耸耸肩,“听人讲她跟隔壁宁光拍了桌子,估计跟宁光吵翻了?”

“吵翻了好。”孔花妹一听就开心了,压低声音说,“自己家又不是没有兄弟姐妹,见天的让隔壁姓宁的靠相……我说你们姑姑糊涂,她还要跟我急!看看吧,这小一年的掏心掏肺,弄个白眼狼出来,平白气自己一回。”

正说着,背后就听见沈安怡说:“外婆,表哥表姐表弟都来了啊?”

“是啊安怡。”孔花妹有点尴尬,但立刻说,“你们可算放假了,好好一起玩啊。外婆给你们拿点吃的去!”

沈安怡说:“外婆,我不想吃家里那些零食,外面那个卖什么的?我没见过。”

孔花妹疑惑问:“外面来卖东西的了?没听见叫喊声啊。”

“是卖炒米的。”离院门最近的赵亮闻言跑出去一张望,回来说,“正在砌灶头呢,估计明后天才能开始炒,难怪没吆喝。这东西每年这季节都会有,以前也给姑姑带去城里的,安怡姐姐你没吃过?”

沈安怡摇头:“估计带的少,我妈妈说好吃的应该让爷爷奶奶先吃。”

“……”院子里除了她之外的人对望一眼都很无语,虽然这年头大家都还不怎么富裕,但炒米……不是特别穷困的人家还不至于当心肝宝贝一样,舍不得让女儿回娘家时带多。

尤其赵家对城里亲家不要太巴结,要是赵霞嫌少,估计他们能自己不吃,把每年炒的全给捎上!

八成是赵霞嫌土气不干净,带出村之后要么扔了要么随便送人了,根本没带回城里的家里。

“安怡你想吃吗?”孔花妹叹口气,站起身来拍了怕身上的尘土,“想吃外婆给你炒去。”

走了几步又问赵亮今年是谁来炒的?

赵亮说不认识:“是个生面孔,借了九叔家的棚子。”

他们这边有过年炒米做糕的习俗,一般是在小麦收下来后熬麦芽糖,这个非常的耗功夫耗材料,更耗人的精力。一般不是家里有小孩子,而且疼爱小孩子的话,大人是不干的。因为需要通宵达旦的盯着火盯着锅,至少得俩大人在一天一夜之内围着灶头寸步不离。

这还是老司机,技术比较娴熟的那种。

熬了一天一夜最后没法用平白浪费时间精力以及材料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熬好的麦芽糖用盆装起来,蒙上塑料纸什么的放床底下等,等到寒假开始,田里也没什么事了,这时候有炒米手艺的人就带上家伙过来,找个大村落脚,借人家个地方临时砌两个土灶,把两口大铁锅支起来,在其中一口里搁上铁砂等生意。

要炒米的人家,带上淘洗好的糯米或者晒干的冷饭过去炒,价格也不贵,一斤几分钱的样子。

成品需要在两个锅之间翻三次,出锅之后焦黄雪白,看着很引人食欲。

然后有手艺的,再用麦芽糖做成炒米糕,加花生的叫花生糕,加芝麻的叫芝麻糕……这时候店里还没后世那么多糕点,年节招待亲戚就是红糖水泡炒米,外加各种炒米糕。

因为零食少,每年这时候村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会去炒上一些。

很多小孩子没事做,索性就围在锅边打闹……当然会被炒米的人轰走,免得出现意外。

但这段时间,炒米的炉子旁边肯定是村上最热闹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