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70年代的婆婆 > 113 极品婆婆(第1页)

113 极品婆婆(第1页)

薛花花借了钱给媛媛爸,隔天有两家人主动上门问薛花花借点钱,家里穷,学费催得紧,先借钱,下回赶集把粮食卖了些,无论如何要供孩子继续读书。

6德文他们寄回来的钱薛花花都存着的,日常开销多是卖小菜得来的钱,家里什么都有,花钱的地不多,听说是交学费的,开口的人家薛花花基本都借了,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人们隐隐明白了薛花花的想法,薛花花家刚有钱时,上门借钱的比比皆是,什么借口的都有,薛花花通通没答应,这次主动借钱给媛媛交学费不说,没有亲戚的关系的人家也借了。

薛花花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队上的人没读过多少书,人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数,薛花花的话戳中多少父母的心声,开学两个月了,村里还有送娃儿去读书的,自己苦点累点孩子们有出息比什么都强,薛花花儿女经常寄钱回来人家都天天割猪草干农活,富裕的人都在努力,穷人有什么资格偷懒。

在薛花花的影响下,村里到年纪的娃儿几乎都送去学校了,成绩不好的,父母来问薛花花出主意,关系到孩子的将来,总觉得慎重点比较好,薛花花见识多,她的意见尤为宝贵。

成绩好就读书,退学回来就学技术,挑门技术专专心心学,学透了找到活做便不会饿死,有其他挣钱的路子,没人希望子女跟着自己种地,薛花花说到很多人心坎上,回去和家人商量后,都托亲戚打听有没有师傅肯收学徒的,这年头收学徒极为讲究,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家不会教你。

薛花花给了建议后就没过多关注了,直到挖红薯的时节到了,她去地里挖红薯,碰到匆匆而来的孙桂仙,听孙桂仙说才知出事了,有的人为了让孩子学门技术,到处找人,不知谁介绍了个靠谱的师傅,说是得收学费,学费不多,半年出师,想到半年后孩子能自己挣钱,她们乖乖给了钱,哪知对方收了钱就没了踪影。

孙桂仙被骗了八块多钱,心肝都在痛,她坐在红薯地里,破口大骂,“咋会有这么黑心肝的人哪,娃儿的学费都贪,那钱还是我和老头子过生大宝媳妇给的,我咒他不得好死啊”骂着骂着孙桂仙就抹起了眼泪,想着自家辛辛苦苦把外债还完了,好不容易攒点钱,结果就被骗子骗光了,她苦啊,真想死了算了。

薛花花挖红薯,好的坏的分不同的箩筐装,见孙桂仙哭得凄惨,问她怎么具体怎么回事。

“明霞啊,不知听谁给她介绍了个镇上修房子的人,修砖瓦房的人,说是要把孙子送去学修房子,等两年把自家也修成砖瓦房,她问我要不要送孙子去,我就嗯了声,她又去问其他人,说咱人多,没准能和对方讲价,学费少点,哪儿晓得是个骗子,我的钱全被骗光了。”最让孙桂仙觉得丢脸的是,她孙媳妇家是镇上的,但凡自己多个心眼问问崔晓云,不至于几块钱打了水漂,她难受啊。

“是咱公社的人不,找人问问,总有蛛丝马迹的。”

“有啥啊。”孙桂仙气得掉泪,“我们去生产队找过了,没人听说过那个名字,镇上的师傅是真实存在的,人家从不对外收学徒,都是教同姓的晚辈,钱哪,是找不回来了。”孙桂仙算是把李明霞气上了,本来她有点犹豫的,是李明霞拍着胸脯打包票说没事,她看村里其他人也在,就没多问,哪儿想到会遇到个骗钱的啊,“这事我都没脸和大宝媳妇说,花花啊,我咋个整哪,好几块钱说没就没了啊”

遇到这种事,薛花花也没办法,她问薛花花去县里派出所报案没,没准是个惯犯。

“派出所谁敢去啊,去了也抓不到人哪,哎。”普通老百姓去派出所多少会心虚,听说报案要带着户口本去,想想就犯怵,没人说去派出所的事。

孙桂仙守着薛花花了通牢骚,走的时候还垂头丧气的,薛花花安慰她,“舍财消灾,你就当着这么想吧,说学手艺的话,我看岩石给媛媛家做的门有模有样的,你们何不问问他”做任何事,没有熟人引路是很困难的,岩石为人热情,有他帮忙问问也好过乱打听。

孙桂仙有气无力的甩甩手,不知听进去没。

隔天薛花花去6建国地里割红薯藤喂猪,地里的人都在聊钱被骗的事,孙桂仙是所有积蓄,有的还是想方设法借的,出了这种事,都骂骗子全家死绝,死后下地狱。

建国媳妇帮着薛花花割红薯藤,薛花花不用锄头,6建国就借来先挖,等薛花花要用的时候还给她,家里人多,锄头不够,多是相互借着用的,建国媳妇帮着薛花花割红薯藤,说起这件事,跟着骂骗子,骂完又忍不住感慨,“咱生产队的人看开了许多,去年为了点粪就抢得头破血流的,为了野猪还跑到隔壁生产队打架,这次被骗这么多钱,没人说要找李明霞麻烦,不容易啊。”

事情是李明霞识人不清,很多人跟着她跳进坑,以村里老太太们的蛮不讲理,钱被骗后肯定会找个出气筒,那肯定是李明霞无疑了,出人意料地是,嘴巴上说不该跟着李明霞乱相信人,虽有抱怨的意味,但没指着李明霞鼻子骂,换作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6建国说环境影响人,有薛花花冒雨通知大家通稻田的水在前,又有薛花花肯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村里的人不是眼瞎不懂思考的,身边有人默默无闻的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更愿意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6建国把薛花花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遗憾薛花花没能做个官,亦或去教书,她自身的品德性格会感染很多人。

想到这些,建国媳妇就忍不住笑,她问薛花花将来有什么打算,明年德文他们就毕业了,国家分配工作,肯定不会回丰谷乡公社了,她要不要跟着去,像6明去了北京照样活得好好的,小明在北京读书,学到的知识肯定比在公社小学学到的多,前几天6老汉还炫耀小明给他写信说家里买自行车了,每天6明骑自行车载他上学。

城里的人和农村真的太不相同了。

“我和德文他们说过了,他们要缺人洗衣服做饭我就去,不缺的话我就乡下,乡下地宽敞,种点粮食蔬菜够吃就行了。”这几年是单位分房,房子多是小户型的,她跟着去不好住,况且比起城里她更喜欢乡下,有她熟悉的庄稼的香味,薛花花接着说,“我是年纪大了不想到处走,年轻人的话我还是鼓励多出去看看的,咱上了年纪的在家种种地,年轻人们去外边闯,失败了也不要紧,回家有口饭吃,成功了全家都能过得轻松点。”

建国媳妇再赞成她的观点不过了,“我和建国也这么打算的,年底6明回来,问他北京挣钱容易不,让老大他们跟着出去看看,我和建国还能动,在家帮他们带孩子,看了德文他们后,我总觉得年轻人要去城里感受感受,整个人会有很大的变化。”

薛花花觉得可行,先出去的人先挣到钱,先富带动后富,她希望整个生产队越来越好。

红薯藤装满箩筐后,建国媳妇喊6老大帮薛花花挑回家,怕薛花花不小心闪着腰了,薛花花养猪厉害,干体力活还是有点吃不消,收稻谷还是赵彩芝妹夫他们来帮忙收的,建国媳妇怕她累着,问她要不要坐会儿,弄得薛花花哭笑不得,“别看我个子小,挑这点不算什么,你别把我想的太脆弱了,真挑不动我不会逞强的。”

打麦子累倒后,好多人都觉得她干不了重活,掰玉米棒子是马水根帮着掰的,收稻谷是赵彩莲赵彩萍她们过来帮的忙,周到得薛花花都不好意思,和她们解释说自己能行,她们点着头,心里却不相信,连她挑粪桶灌菜畦的肥被东东看见了,东东都问她有没有头晕眼花不舒服的。

她才多少岁,还有几十年好活呢。

红薯藤多,薛花花掐了嫩尖儿炒菜,猪吃不完的晒干磨成粉囤着,猪草越来越少,天天都要煮猪食,两头猪每天要吃满满一大锅,还有鸡鸭吃得也多,稻田的稻谷没挖根的,有些又长出了稻穗,薛花花早上出门赶鸭子去田里,傍晚东东他们回村赶鸭子回家,鸭子在田里乱窜,少有捡到鸭蛋的,多是田埂上路过的人指着鸭蛋到处喊,问是谁的。

薛花花也感觉到村里人更和睦了,不会为了丁点事就拌嘴吵得不可开交,结伴捡柴,扫树叶,其乐融融的,没再生过争抢的事,有时还会互相谦让。

就是孙桂仙她们被骗的钱没拿回来心疼了很久,逢人就说这事,恨不得诅咒对方喝水呛死吃饭噎死,骂人的话翻来覆去就几句,被刘云芳笑了好几回,笑孙桂仙年纪大了忘性大,久了不骂人怎么骂人都不会了。

以前两人互看不顺眼,慢慢的关系倒是好起来了。

年底6德文他们没有回家,说是忙毕业的事,明年毕业后回家,就赵彩芝回家过年,村里的房屋没什么改变,家家户户都是茅草房,但人们精神面貌不同了,赵彩芝问薛花花是不是生了什么事,薛花花自然而然的回答,“年纪大了,想开了吧,再者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能让的就让一步。”

的确,生产队氛围好起来后,想嫁进来的人更多,田家的田小翠老大不小,之前有人说她会成老姑娘嫁不出去,人家找着婆家了,对方家庭条件还不错,说看上田小翠文静善良,这可把郝菊两口子高兴坏了,请6岩石做套家具,衣柜,箱子,粮食柜给田小翠做嫁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