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简介 > 44(第2页)

44(第2页)

胤礽又重新高兴起来,“嗯嗯,听额娘的。”

我们仨,真好听。

***

太后的生辰在十月,康熙原是想大办一场的,但太后给拒了,说不是整寿,不应大办。

康熙还想坚持,太皇太后便出言劝诫。

“琪琪格说得有道理,不是整寿,何必大张旗鼓?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但你也要考虑其他的啊。

中秋才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花销不小,还有那赏赐给战士们的雪花银,又耗费了多少?”

“这才隔了一个多月,你又马上大办皇太后的寿宴,再加上去年亦是大办特办,你叫言官们怎么说?说你喜好奢华,铺张浪费?”

太皇太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开口的,她是在给康熙敲边鼓呢。

自从内务府造出了玻璃、收入十分客观后,她就发现自家这皇帝孙子比以往出手阔绰了些,开始讲起排场来。

先是要修避暑的园子,这个能理解,京城确实酷热难耐。

然后是修承德围场,这个也可以支持,蒙古是满清最重要的盟友,亦是需要提防的对手。

但后面皇帝过年大办冰嬉大典,端午大肆筹办龙舟队、赏赐不断,又耗了多少银子啊?中秋宴请百官,赏赐战士,那是正经支出。可皇帝种种宴会、种种赏赐过后,有没有算过国库里还剩多少钱?

皇帝他总觉得有玻璃就能源源不断的进账,但民间的钱就那么多,今天掏出来买了玻璃,明天还能掏出钱来吗?他们掏不出钱,这玻璃再多也变不出银子啊。

太皇太后心里一肚子话要对康熙说,但康熙如今长大了,擒鳌拜、平三藩,威望和自信都在增长,她不能再像从前教小孩那样说话,她得顾忌皇帝的自尊。

她看着皇帝,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康熙是被太皇太后一手拉扯大的,尤其是还未亲政时,四大辅臣常常带着政事找皇祖母商榷,他在一旁乖乖地听着,也慢慢摸清了祖母的处事哲学。

小时候他极其崇拜皇祖母,能制衡四大权臣,后来他渐渐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便发现皇祖母和自己想法的差异,政见的分歧。

他的皇阿玛和皇祖母关系并不融洽,亦是因为政见不和,他不愿意重蹈覆辙,但不希望祖孙亲情破裂,于是他不动声色的切断了皇祖母身边的羽翼,让她和朝政切割。

皇祖母是极有智慧的,很快就坦然接受这些变化,甚至主动配合

他。

这些年无论干什么皇祖母都一力支持他,但唯有这一次,皇祖母难得如此严肃的制止他。

康熙沉下心来琢磨老祖宗的话。

殿内安静得可怕,康熙低头沉思,太皇太后云淡风轻的品茶,太后胡乱的拨动手里的念珠,不知道自己该站哪一边。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康熙终于想明白。

这一两年来随着三藩清剿局势的好转、台湾内乱,玻璃销售的火爆,还有那些传教士的吹捧,让他越发骄傲自负,忘记了初心。

他立志做明君,却渐渐背道而驰,越发安于享受,越发骄奢。

还好,皇祖母及时点醒了他。

他掀袍跪下,郑重的向太皇太后磕头,“谢皇祖母提点,孙儿受教了,日后定不敢了。”

太皇太后见他面色诚恳,并无半点不甘,这才放心点头。

“玄烨啊,汉人有句话说得对,‘吾日三省吾身。你是皇帝,你的一言一行天下人都看着,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下面都会模仿。你喜好奢靡,那全国人都喜好奢靡了,谁还能踏实种地?你喜欢听人拍马屁,那谁还敢说实话?

你要多回头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不要一味只顾满足自己欲望,疏忽了大业。”

康熙慎重的点头。

他的言行不仅天下人看着,还有起居注记载,后世人看着。他不希望后世有人唾骂他,如果真的有,希望能少一点。

这些日子,他的确太浮夸太飘飘然。

“祖

母说得对,孙儿铭记在心。不过,孙儿觉得汉人还有一句话说得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就是咱们爱新觉罗家最大的福气。有您看着,孙儿即便走错了路,也会及时走回正道。”

太皇太后被他哄得哈哈大笑,“你个皮猴子~”

康熙受劝了,这生辰宴就确实不能大办,他便叫人在乾清宫摆了家宴,一大家子人亲亲热热的吃了一顿饭,饭后说说小话,倒是更亲近些。

裕亲王觉得还是冷清了些,隔天就请了戏班子进宫唱戏,给嫡母贺寿。

戏唱完,戏班子就出宫了。

宫里的人却十分不舍得,冬日枯燥啊,纷纷给佟贵妃进言,想要再请戏班子进来唱戏,还有那杂耍班子。

这戏班子和杂耍班子里都有男人,佟贵妃可不敢擅自做主,便去乾清宫请示康熙决议。

康熙琢磨了会,还是答应了。

冬日里实在无聊,请人进来热闹热闹也好。

至于男人,那听戏的漱芳斋就在神武门边上,离东西六宫远着,再叫太监和侍卫严格把守,不准闯入六宫,不准留宿,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宫里热闹起来,东西六宫的人都赶着去听戏,去看人胸口碎大石,或是口吐火龙,或是油锅捞铜钱,还有耍口技的、空中走绳索的。

康熙来瞧了几次,最后把那耍口技的和走绳索的人带走了,说是要将他们送到福建去参军,要让他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