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汤淼和王林在考虑怎么求取金属灵材,而浮屠教内的修佛者,则在进行今日的功课。
浮屠教作为佛门早期分支,奉行苦修,主要的功课,都是非常累人的。
当汤淼和王林上山的时候,就看到了浮屠教的修行者,山上山下都有,散居各处,功课也各有不同。
山下多是未入门的修士,大都留着一头短,应该是剃度之后又长出来的,天天修行,也不可能天天剃度,短是避免不了的,一头的烦恼丝,斩不断,离不开,这似乎也预示着,这些身穿灰色布衣的修士凡心未泯,修行并未入门。
佛门都是要修心的,无论修行之法如何,最后都要落在修心之上。
若能自己开悟,堪破九识,自然前路尽开,若不能自己堪破,那就只能持戒或者苦修了。
浮屠教内,大部分都是寻常凡人,没有缘法,极难开悟,所以走得苦修证悟之法,当然,也有浮屠法门助益,并非蛮干。
而这些灰衣小修士的功课,就是妥妥的苦差事,开采无主之地的山石,将之运往教内。
而且汤淼还现,没有任何一位修士用工具,连开采,都是法力催动,将自己双手变为金铁之色,当铁镐用。
这些人都是六识未开的凡修,很多连一识都没堪破,只能靠着苦修,增长见识,以期能证悟。
这些开采来的石头,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搬入教内后,会有专修浮屠宝术的修行者,将石块裁切好后,用术法点石成金,这里的金,指的是五金之金,也就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块。
这些能修行点石成金功课的修行者,都是堪破至少一识的真修,虽然依旧还是凡人,但术士九品已经挡不住这些其貌不扬的黄衣和尚了。
随后,这些被点为五金的五金砖会被分给堪破五识的大和尚们作为修行耗材使用。
五金糅合,能够炼出浮屠金刚铁,这金刚浮屠铁已经属于金属灵材,再用功德粘合后,就能加盖浮屠宝塔。
而堪破五识,就已经打开成为比丘或者佛门大士的修心上限,同时对于浮屠教内的修士而言,也打开了累世修行之路,只要将九层宝塔,都用浮屠金刚砖替换好,那就可以以此为凭依,来世再入修行之门,功德也能累积。
浮屠教修行者成道,必以金刚浮屠为基,功德和合,铸就宝塔,一层一品,直到九层九品。
九品之后,就要入浮屠宝塔凝聚浮屠金身,依法修行,最后浮屠金身在转修前可以凝成金刚舍利,转世后法力修为可直接吸收金刚舍利,瞬间恢复浮屠金身,以做护道之法。
王林与这浮屠教并无渊源,但是作为地府正神,对这些佛门修士也并不陌生。
毕竟三界之内,凡是正道修士,渊源传承大抵都离不开天庭,地府,道门,佛门,上古炼气士这五方势力。
之前王林已然带着汤淼拜见了天庭水神河伯,天庭火部传人火龙道人,得炼气士修行法的桃夭山神,只有佛门中人还没见过,这回带汤淼来此地求金属灵材,也是有让汤淼接触佛门中人的意思。
别忘了,汤淼三才护道之术中,是有佛门的渡心之法的,王林为了汤淼未来能多个选择,也算是机关算尽了。
浮屠山远看并不起眼,走近却现,山中景色确实不是寻常荒山小庙能相提并论。
山上沿小道,分出无数小路,草木低矮,能看到小路尽头一个个五色浮屠小塔。
浮屠小塔高低各有不同,层数多的,有八九层,层数少的,只有两三层,想来是还没有盖成。
汤淼远远扫了几眼,亏了射声箭术修行时,练弓箭练出的好眼,数百座浮屠塔尽收眼底,很是壮观。
王林告诉汤淼:“这每个成形的九层浮屠塔,都能代表一位入门修行的佛家沙弥(术士),塔有几层,就是几品,九层浮屠塔成,就能累世修行,个个智慧不凡,值得一交。”
汤淼有些疑惑:“佛门为何道果称呼独树一帜?”
王林摇头:“这一点我也知之不详,我只是听说,佛门修行之法有与玄门道门不同之处,独树一帜,正修里面,只有佛门不用真仙等道果称呼,而是用比丘、金刚等称呼,但据我所知实际上,佛门佛果与道果是可以一一对应的,玄门道果有的佛门也有,并无分别,我猜其中应该另有奥妙。”
说到这里,王林对汤淼说:“我是没有这个机会了解了,不过你有地藏菩萨传承,有与佛门结缘的可能,未来应该有了解的机会。”
汤淼问道:“这些佛门修行者,好相处吗?”
王林点头,又摇头:“我见过的沙弥,多性格和善,但认死理,我请神一脉,除非自己有佛门果位,不然很少为佛门真修立庙。”
汤淼将王林的话记在心头,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浮屠教山门正殿。
“见过土地神官,不知王神官来我庙门,有何见教?”汤淼两人正说着,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沙弥跑出门,对王林迎接道。
“小师傅,我找你们沙空大师。”王林回礼道。
小沙弥转身带路:“沙空师傅在偏殿等候,尊神与这位小居士请随我来”
汤淼两人随小沙弥上了山,见到了沙空大师。
沙空大师是浮屠教此时的住持,佛门住持未必是修为最高的,但一定是所有修行者中眼光最好的,而且证悟了六识,生出神通的沙空大师,还掌握了一门特殊的侦测法门。
一番见礼之后,那沙空大师突然眼中神光一盛,扫过汤淼全身,随后双耳一动,似乎在倾听些什么。
半晌后,不待汤淼疑惑,沙空大师问道:“居士,可曾修习过我佛门术法?”
汤淼点头:“蒙地藏菩萨恩德,传我一门渡心之术,修习多年,将将入门。”
沙空大师点头:“果然,既然有地藏菩萨传承,也算同门同道,我浮屠一脉,也传自地藏菩萨,你可叫我一声,师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