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大宋的风流才子 > 第24章 就职厚礼(第1页)

第24章 就职厚礼(第1页)

秦刚对于毛滂并没有什么印象。

他并不知道,其实毛滂曾被后人尊为与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四人并列的宋词五大家,其词风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是北宋极富才华、也极有影响的一位词人。

但是,他却关注到了毛滂在京城与秦观交好的信息,立刻也清楚地确认到,今秋的取解试也将会是自己最好的取贡机会。

目前来看,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秦刚自己拟定的计划与节奏,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回去时,路过张府大门,正看见一群乡民围在那里吵闹。

秦刚小心地靠近去听了听。

原来是之前与张家签下了高价收购鸭蛋的养鸭户,在乡下迟迟等不来张家的人,现在直接寻到门口来,要求张家履约收蛋。

但是张家现在所有能动的现钱都因为囤买糯米而占用掉了。如今,糯米卖不出去,其它生意所需要用的钱都周转不过来了,哪里还有钱去收购鸭蛋啊!

养鸭户上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下崔家转移了大部分的精力在生产水泥上,在咸鸭蛋的生意也将放缓了需要。于是,目前市面上对于新鲜鸭蛋的大买家又少掉了一家。如果单纯地对外售卖的话,价格已经降到了五文钱一只。

正吵闹着,街那边冲过来几名狐假虎威的衙役,大声喝斥着把张府门口的养鸭户都赶走了。但心有不甘的这些人远远地还在叫嚷“张家不守契约、不收我们的鸭蛋,我们要去官府里告他们去!”

又有人提醒道“张家有人在县衙里当差,可能不会接我们的状子吧?”

“不接?县里不接,我们去军里告,找知军老爷申冤去。”

秦刚也就不再多看热闹了,微笑着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胡衍和谈建两人已经在房间里等着他了。

看到秦刚后,胡衍非常兴奋地汇报

“刚哥,现在一共十二家水泥窑都已经顺利地烧出合格的水泥了,供应接下来城墙修建的量早就绰绰有余了。崔三爷那边已经请楚州的商人过来看过我们修的城墙,他们按我们的报价,一下子就订了差不多接下来一个月的生产量。这回,我们可赚大钱了!”

秦刚微笑着说“这才刚开始。你等着,再等马家出去的人回来,我们今年的产量都会有买家了,所以还有八个作坊,也得抓紧都落实了。”

胡衍认真地点头应诺。

“此外,我曾说要求过的,口罩的使用,一定要让秦家庄里确保供应。作坊里的灰尘是没法避免,所以工人在工作时都必须配戴起来,还得定期清洗更换。而且作坊还要定期给工人提供一些南瓜、胡萝卜,这些东西平时要多吃,可以清肺去灰。”

说完也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谈建有点羡慕地说“刚哥,我看衍哥那边做的水泥生意,利润又高,卖得货又多,可比咸鸭蛋那头的生意赚多了!”

“不能看得这么简单。做生意,除了要看眼前的利润与收益之外,还要看它有没有附带的价值,能不能做得长远。前面我为什么叮嘱要给工人配口罩,要注意帮他们清肺,就是因为水泥作坊对于工人而言,时间不能工作得太长。反过来看咸鸭蛋,它赚的钱虽然不多,但非常适合高邮这里的水乡环境,农民可以畜养更多的鸭子,甚至可以十年百年地持续做下去。”

“哦,刚哥讲的甚是,是我想得太浅薄了。”谈建正好想起另一件事,便说“我们刚才过来时,看到好多养鸭的在堵张家的大门,说他们违约不肯收鸭蛋。”

秦刚点点头道“我正想把这件交给你,你回秦家庄找一下掌事的,就说是我的意思,去和这些养鸭户谈一谈,既然张家违约不肯收蛋,可以按市价卖给我们,这样帮他们解决的后顾之忧。然后也不影响他们与张家继续打官司。”

这时,秦福走进来招呼说“衍哥和建哥都在啊,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两人都推辞说,有交待过的事马上要去办,便都赶紧离去了。

秦福看了看两人离开的身影,又看了看秦刚,犹豫着开了口“刚哥,我知道这些天你和秦家庄的庄主还有崔家、夏家搞了那个什么水泥的生意,听说现在做得很好,家里也眼看着积攒起了一些钱。可是我想着,还是希望你能够读好书,将来考个进士,让我们老秦家也能出个当官的出人头地。这赚钱的事,还是交给我去做好了。”

秦刚笑笑说“嗲嗲您想哪去了,我自然是晓得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这不您也看见了,现在做生意的事,都有他们两个人帮我呢!还有,我刚才去拜访了军学的林教授,您看,这是他指点我的作业,我肯定是要参加秋天的取解试的。”

“真的吗?”秦福这才松了一口气,嘴里不住地唠叨,“那敢情是好,连军学的教授都愿意指点你,你可得把这书给读好了。你娘走得早,咱秦家在高邮无亲无故的,就指望着你呢!”

“您放心,我怎么会不重视读书呢?您想想,我连小妹都送到学堂去了。”秦刚继续宽慰父亲,“再说了,我去秦家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庄上出了三个进士【注指秦定、秦观与秦觏】所用的书房,是可以让我随时去用的。所以我现在学习的条件,可比从前好多了。”

秦福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又关切地问儿子饿了没有,他便去弄饭。反正现在铺里的生意有黄小个在前面照应,他也省了不少心了。

叶宗古在毛滂将要来接任高邮知军的正式消息传来前,快打包走路了。

之前说过,为了离任前捞个好名声,他可是使劲地把军库里的余钱花得干干净净的,临行时自然收获了一大波下属官吏的颂扬之声。

现在离开,他就不必因为军库钱花光的事情对毛滂负责,将来官场上即使相见,也不必尴尬。这也是大宋官僚之间的潜规则之一。

原先被张盛富设局入坑的几大本地望族,此时是因祸得福因为改用了水泥修城,花费的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是经过县衙克扣之后的那些拨款费用,最后算下来居然还能有所节余,自然是加快进度,终于圆满完工。

此时,毛滂终于十分低调地来到高邮军上任了。

此前他在杭州任法曹,其实处理公事方面的能力倒也一般,平时更多的时间是陪着知州苏轼等人一同四处饮酒作诗,此间与前来拜访老师的秦观相识。而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与才华,才是甚得苏轼赞赏与推崇的关键。

苏轼后来去知扬州时,毛滂因与秦观志趣相投,就一同回了京城进国史院任职。

苏轼在政治观点上虽然不认同新党,但对于朝廷中保守党对新党的穷追猛打同样表示不满,被划为蜀党而受到不断排挤。但是在知扬州之后,最终还是因为高太后认可其卓越的才华风骨,于今年年初召还朝廷,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任礼部尚书。

此时,正值叶宗古知高邮军的任期满,保守党对新任知军的几个推荐人选都不满意,苏轼便乘机给高太后上书,举荐了毛滂,为其谋得了一个“权遣知高邮军州事”的升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