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生于开元十七年九月丁卯,襄州郡邓县人氏,天宝九年乡试秀才……”这些小册子上书写的内容,都是毛笔书写,书写格式也是和一些佛经的书写类似,竖写从左向右。
天宝九年?看到这个字眼,张继大吃一惊,天宝不是唐玄宗李三郎的年号吗?
枫桥景区的石碑上刻有,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在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
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枫桥夜泊》那诗,是在那时候写出来,吓得张继赶紧把刚才从包裹里掏出来被铺平的纸,仔细看了一下,上面果然写的是《枫桥夜泊》!
那么现在时间是唐朝天宝十五年后,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之中?
张继感觉自己大脑顿时嗡嗡的,抬手拍了一下脑袋,安史之乱?唐朝?李三郎?杨贵妃?李白?………………
真要是唐朝,自己就是来迟了,可惜了呀,杨贵妃应该是死了,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三郎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被李三郎赐死。
唐朝历史张继还是比较了解的,一是,唐朝后期佛教比较兴盛的年代,张继对佛教比较感兴趣。二是,以前为了和一些老板谈判或者喝酒时,显示自己比较有文化,买过二十四史,特别是唐史,更是用心读过,主要是唐朝的影视剧比较多,大家都能聊得来,比较好装逼。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后虽然被平叛了,但是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危机,社会混乱,宦官当权,朋党之争等情况,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就算出现了像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那样的有能力的君王,都没有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辉煌的唐朝,曾经让万国来朝!灭亡后,就开始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为从公元9o7年朱温灭唐到96o年北宋建立,共经历五十三年,半个世纪之久。
张继正在追忆历史,壮汉李憨憨,弯着腰双手端着一个土黄色的陶碗,就进来了。
看见张继下床了也是非常吃惊,“张相公,您都能下床了!赶紧来把这碗米粥喝了。”
张继看了看,这个古装打扮的壮汉,眼里满是真诚,用手把他手里的陶碗接了过来,里面确实是米粥,不过是比较稀,但是热气带着的米香,还是让张继非常舒服。
此时张继也感觉到了肚子很饿,嘴巴干苦,端起碗,用嘴吹了吹碗里的米汤,大口喝了起来,一碗米汤喝完,张继明显感觉好受多了,但是还没有饱,想要壮汉再来一碗。
再抬眼看向壮汉,张继突然想起来了,赶紧问道:“现在是何年?大病一场有些迷糊,还请壮士告知。”
“天宝十二年呀,今年皇帝临时下诏举行制科考试,您能来姑苏,也是因为要去参加制科考试的呀!”
“天宝十二年,十二年……不是天宝十五年,你确定吗?咳,咳,咳……”张继在听到现在是天宝十二年,非常激动,手里的陶碗掉在地上,啪的一声摔的粉碎,他自己上前一把抓住了壮汉的手臂,“确定是天宝十二年吗?”
“确定呀!我又没有生病。”说完李憨憨用一只手扶住张继说:“张相公,您别激动,好好养病,现在是十月,制科考试十二月才举行,来的及,来的及呀!”
“什么呀,考什么试,安史之乱还没有生,现在还来得及,快快快!”
张继正在激动,突然抬头一看,房间门口站着两个和尚,一老一小,正是寒山寺里的两个僧人。
小和尚手里还端着一个小一点的陶碗,眼睛正盯着地上,被摔碎陶碗的碎片。
老和尚看着激动拉扯李憨憨的张继,双手合十,就来了一句,“阿弥陀佛!”
这时张继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松开李憨憨的手臂,正了正自己的衣服,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阿弥陀佛!”
李憨憨,看见寺院老和尚到来,主动让到一边,老和尚保持双手合十的姿态,上前两步,
“张施主,来到鄙寺,招待不周,以至生病,罪过,罪过!”
老和尚话少,语气生硬,说话的意思是道歉,但是从语气中却听不到一点歉意的意思,完全就是一副断绝七情六欲的模样,身上的衣服非常破旧,面部也是没有一丝表情。
老和尚站在面前好像一座石雕,以前张继见到的高僧和他相比就有人情味多了,特别是有些高僧面相慈祥的一塌糊涂。
但是人家毕竟救过自己,也许是救过吧,原来的张继是不是死了,现在的张继也不是很清楚,相信谁不都清楚。
以前张继也看过一些影视剧,知道穿越,重生,借尸还魂,这类概念,自己现在大概率就是重生或者是借尸还魂,但是谁也没有经历过呀!
既然眼前有这么一位僧人,张继就想咨询一下,宗教人士可能这方面专业一点。
所以张继非常虔诚地回道:“大师客气了,晚生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师能给我解惑?”
老和尚听后,抬了抬眼皮,张继继续问道:“大师,请问人死后,灵魂将会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