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笑看山河 > 第3章 离别(第2页)

第3章 离别(第2页)

少年闻言,只得强忍良心的谴责,挥手送行。

望着那个走在挑担队伍前头、扛着长长秤杆的瘦小身影,江宁喃喃道“对不起,福贵大叔,下次回老家来,我给您捎两瓶好酒!”

儿子走进屋,将手中钞票递给母亲。

周淑英数了数,也没觉得意外,只觉得昨晚儿子谈了一个好价钱,顿时满脸欣喜。

同家湾是田柳村十二村民小组之一,六十八户人家挤在狭长山湾中,谁家长,谁家短,全湾皆知。

宁姓家族讲究礼仪,即使白苍苍的老人,见到比自己年龄小上四五十岁的,只要辈分更高,哪怕是几岁孩童,依然热情招呼,该喊爷爷或者叔叔就得喊,毫不含糊。

在湾里,江宁的辈分不算高也不算低,估摸“幺房出长辈”之故,喊他“叔叔”的占多数,甚至开始有小娃子喊他“爷爷”了。

有一定辈分,待人和气,又考上师范学校,江宁深受湾里人尊重和喜欢。平日里,尤其江家勋去世后,但凡农忙或者家里有事,大家都乐于搭把手给予孤儿寡母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湾底人家也懂得投桃报李,这家娃儿读书交不起学费、那家娶媳妇凑不够彩礼……周淑英总会雪中送炭,从不催问啥时偿还,数额不大拖延时间太久的,干脆不要了。

江福贵收买粮食,组织十余个伙计挑担子,场面蔚为壮观。正值农忙时节,湾里人早早出门,站在庄稼地里望着山湾小路上走着挑担队伍,随即明白咋回事,赶紧招呼自家婆姨回去送行。

对于举家外出这等大事,江家湾人家定要送行。

吃过早饭,江宁主动拜见了三个人。

一个是堂叔江援朝。

湾底人家中,江援朝虽然排行老三,现在却是家中独苗,老大江家勋四十二岁病逝,老二江家国去世更早,八岁时溺水而亡。

正在稻田忙活的江援朝看见侄子,笑呵呵打招呼。江宁蹲在田埂上,说堂妹小妹不可初中辍学,堂弟学娃子不读村小去草池学校启蒙,正好姐带弟,父母也放心。

江援朝本想说家里没钱,随即想到前晚江宁挑来百斤稻谷,说拿去卖了交学费,于是答应下来。

江宁说完就走,有些话没敢说出口。比如,来年清明记得上坟,作为侄儿不便向长辈提要求;又比如,他想承担堂弟堂妹学费,自己母子俩在县城如何生活尚不明白,目前不能夸下海口。

另一个是远房大伯江莫成。

他找江莫成只为一件事,照顾好孤儿满娃子。江莫成弟弟夫妇外出打工,两年前遇车祸双双殒命,留下四岁孤儿满娃子跟随大伯生活。江莫成是个“耙耳朵”,管不住媳妇虐待侄儿。满娃子经常挨打还吃不上饭,成天来江宁家蹭饭,有时还留宿。

毕竟隔房不够亲,江宁不便多说,只能一味央求。江莫成满眼忧郁,嘴上只说“一定一定”。江宁也不知远房大伯嘴里的“一定”是个啥,心怀失望黯然而去。

最后一个是江福贵。

一大早两人见过面,现在江宁专程而来,江福贵颇感意外。江宁说明来意,希望作为富的湾头人家,尽可能资助湾里人,尤其看病入学两件事。因病致贫的,就雇为伙计,切不可没钱医病死了;至于学费这点小钱,有东西卖就收,实在无东西可卖就借钱,无论如何都得保住江家湾未来希望。

生意人江福贵频频点头,感慨江家勋后继有人,不仅携母求学,小小年纪竟然心系乡亲,不似自家三个娃儿文化不多,一心钻在钱眼子里,谈不上讲究“情怀”。

湾里富最后说,宁娃子,你别说得遮遮掩掩的,我可听出道道来,不外乎让福贵大叔履行社会责任,在乡亲身上赚钱,也要在百姓身上花钱。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宁娃子,你安心读书,照顾好妈妈,江家湾的事情,以前有你爸作主,以后由福贵大叔作主。少年当时仰头看天,碧空万里,心旷神怡。

临别拜见,和江援朝和江福贵聊的时间最长,在江莫成那里呆的时间最短却最揪心,江宁喜忧参半。

随后,少年并未直接回家,而是穿过一片荆棘丛林,扒开人高草丛,顺着山势一路向上,来到半山腰陡峭崖崖壁前,小心翼翼爬上两米高的洞穴,抬头望壁,脸色灿烂。

只见,原本笔直的峭壁上,离地十余米处,被鬼斧神工挖出一个天然洞穴,洞壁正中是一尊巨大观音像,端坐莲台,手持净瓶,脸庞饱满,笑意微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彼此对视,让人惊奇。观音周围,是数个飞天小人女子,长袖飘舞,仪态万千。观音像如同日月,小人天女就是星辰,日月星辰,浑然天成。

洞壁景象,是现在的江宁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后脑中所描绘的,实则是寥寥数笔碳铅色线条勾勒出大致轮廓。

六岁那年,第一次现洞穴的江宁并不知道洞壁神像是观音,只觉得好似自家母亲那般慈祥和蔼,当然一样的漂亮。

次年周淑英摔坏身子,幼小江宁天天都来洞穴,朝着神像祈祷,希望妈妈早日康复。后来,小家伙通过比对,认定洞壁所画神像是观音菩萨,福泽大地,保佑世民,于是来此洞穴次数更多了。

父亲去世后,少年江宁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原来观音不能保佑爸妈,仅作念想寄托而已。也是从那时起,他知道观音其实是男身,不再觉得神像像妈妈了。

为何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有人勾勒画像呢?少年心中疑惑,在初中语文老师的指点下,得以释怀。

原来,唐代盛行佛教,民间大修摩崖造像,便于百姓祭拜。唐朝中叶,一群远游和尚带着工匠东出长安,沿途修佛无数。唐朝末年,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修佛大计就此作罢。

老师说,很有可能,这群普及佛道之士,刚到距离古驿道不远的草池乡江家湾不久,只完成摩崖造像前期勾画工序,因为战事来不及雕刻,空留佛像独坐千年。

江宁一直将这里视作自己的洞天福地,每次挨揍后,就将小小身子蜷缩于洞壁角落,不仅不害怕,还能就此酣睡,醒来浑身清爽,烦恼一扫而尽。

有次,因为年幼无知造孽,江家小子学着电影场景,以木棍作剑削去邻居家半亩油菜尖,被父亲揍得深夜不敢归家。江家勋夫妇找遍全湾也未寻得踪迹,在堂侄儿学娃子提示下才,最后在峭壁洞穴中找到熟睡孩子,当时泪流满面,誓再也不揍他。江宁向父母道歉,心里却暗暗得意,想必是神像保佑自己以后不挨揍了。

想着这些,山村少年哑然失笑。

上午十点,太阳当空照。

湾底人家母子俩刚锁了房门,院里突然涌来一大群人,三五几个长者,更多的是婆姨小孩,有的提着半篮子鸡蛋,有的带着两把挂面,有的手拿一袋白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